动物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1、鹰
一只鹰,总以为自己的爪子大、自己的爪子锋利,什么都能抓住。
人们都信鹰的话,因为人们曾经看见过鹰抓鸡,抓鱼,抓兔,抓蛇,甚至还有人看见,鹰抓起过一只小羊。
人们的肯定,更增强了鹰的自信。从此鹰就以自己的爪子无所不能而自居,以爪子的大和利而自豪。
鹰没有想到,它抓得住鸡,抓得住鱼,抓得住兔,抓得住蛇,甚至抓得住小羊,却抓不住比它小得多的苍蝇。
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爪子太硕大、太锋利了。
2、啄木鸟
啄木鸟的职责,本来就是为森林除虫。
然而看到森林越来越茂盛,而自己却仍然整天劳作,啄木鸟的心理开始不平衡了。
后来,啄木鸟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职权。它就有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
啄木鸟开始制订了一些规定,诸如除虫需要事前打报告、需要层层把关审批之类。后来,它就干脆搞起有偿服务,堂而皇之地收起除虫费用来了。
森林自是叫苦不迭,日渐萧条。啄木鸟也因了森林的萧条而失去了栖息之地。
3、母鸡
母鸡会生蛋,便能得到主人的偏爱,喂食都要多撒上一把,老了也舍不得杀。
公鸡不生蛋,只打鸣,常常不等长成勇猛的“雄鸡”,便成了主人餐桌上的佳肴。
然而现时有些主人却不喜欢会生蛋的母鸡,反倒喜欢爱打鸣的公鸡。所以有些公鸡也就见风使舵,一见主人来到,便引吭高歌一番,让主人高兴高兴。
于是,母鸡也不愿生蛋了,有些母鸡干脆学会了打鸣。
4、喜鹊
喜鹊和乌鸦同属鸟纲鸦科,同营巢于高树,同以捉虫为生。然而人们对待喜鹊和乌鸦的态度却不同,对前者好,对后者恶,褒贬分明。
这也难怪。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谁不愿听喜歌?
5、雄鸡与鸿雁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
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
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
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
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
三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
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
为此,他一个人独居三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
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崇拜引进的人才,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人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