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雨巷》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巷》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巷》幼儿园教案1
【教学重点】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幼儿园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重难点分析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一、背景知识
1、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3、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二、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辨识
支撑(chēng)彷徨(huáng)寂寥(liáo)惆怅(chóu)颓圮(tuípǐ)彳亍(chìchù)
2.词语辨析
①彷徨彳亍
“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不知往哪里走,犹豫不决。
“彳亍”指走走停停的样子。
三、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
3.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四、问题导航
1、“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指什么?
2、你能感受到《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吗?
3、为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要在雨中哀怨,彷徨?
4、你会为《雨巷》配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
五、课外拓展
1、品析自读课本中《错误》一诗,请说说“你”是位什么样的人。
六、自我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俯卧撑()彷徨()寥寥无几()惆怅()风流倜傥()枸杞()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
Yōu()愁tuí()废liáo()阔
3、文学常识
①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俯卧撑(chēng)彷徨(huáng)寥寥无几(liáo)惆怅(chóuchàng)风流倜傥(tìtǎng)枸杞(qǐ)颓圮(tuípǐ)
2、忧愁颓废寥阔
3、①雨巷诗人②D项,“新诗”仍然有格律诗,依旧要保持押韵的特点,只是相对自由一些。
4、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两节除个别词语和标点不同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愁绪中。
《雨巷》幼儿园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作者简介以及时代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是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很深。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二、自学导引: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一)、课内自读:
1、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
寂寥:
彳亍:
太息:
颓圮:
跫音:
2、概括本诗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二)、边读边想:
反复诵读,你认为该诗歌最感染你的地方在哪?
(三)、一苇之航:
1、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合作交流: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
1、本诗中主要有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2、该诗的意境是怎样的?
3、该诗中除了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以外,有没有直接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jaB88、COm
四、深入探究
“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对人物形象的.探讨:
2、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五、拓展提高:
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课内自读:
1、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太息:叹息。
颓圮:损坏,坍塌。
跫音:脚步声。
2、诗人希望有一位丁香一样的女子陪伴却没有实现。
3、惆怅,哀怨,凄婉,迷茫。
边读边想:
该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自己的初步诵读中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此题照顾到学生的层次性,根据自己现有水平来理解把握。提示:意境,情感,人物形象,主旨等等。
合作交流:
1、①雨巷:“巷”是一个又窄又长的小街通道,又窄又长表现了愁绪的绵绵悠长;“雨”则赋予了它特定的含义,雨虽然不大但給人以愁思又多又密之感;从色彩基调来看,江南小巷颜色为灰黑色,青石板的小路长满青苔,属于暗色调,又在雨中,天色灰暗、阴沉。
②丁香:为什么用丁香来修饰姑娘?丁香一般在暮春时节开放一般为白色或淡紫色,所以丁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中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这正如梧桐、浮萍、芭蕉代表的是光阴易逝,青春不在的惆怅与哀愁,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表达的是凄凉情绪。“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则表达的是光阴易逝,而“松竹梅”则代表的是高洁正直,无所畏惧等等。
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③油纸伞:怀旧复古的特点,带有一种时代的气息,那种江南的美,那种诗情画意,那种浪漫在这一个意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④颓圮的篱墙:一种落寞的情感油然而生,破败的篱墙是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失的地方,一种淡淡的失落,一种淡淡的哀愁飘散在空中。
2、《雨巷》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有;“彷徨”“寂寥”“哀怨”“凄婉迷茫”“惆怅”“愁怨”:直接抒情的词语。“彳亍”“太息”“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在这里“冷漠、凄清、惆怅”三个词语中,“冷漠”是外在的表情或态度,“凄清”是内心的悲凉,而“惆怅”则是连绵不断的愁绪。三个词形成一种语意上的递进关系。“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其中“颜色、芬芳、忧愁”三个词语在语意上亦形成一种递进。颜色是从表面上看,芬芳是走近了闻到的,忧愁是内心的情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
深入探究:
1、对人物形象的探讨: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进行探讨。
2、对本诗主旨的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
拓展提高:
该题答案不一,只要抓住了诗歌形式上的韵律美和艺术特色即可。提示:
1、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种回环往复的方法,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旋律美。
2、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韵脚的押韵在古代诗歌中的要求很高,在现代诗歌中的要求的比较松散,所以在这首诗歌中采用的是间隔押韵的手法。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旋律的流畅美。
《雨巷》幼儿园教案4
【教育方针】
1、常识与潜力:吟诵诗篇,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详细描绘中了解其标志优点,凭借幻想入情入境,领会诗人情感。
2、进程与方法:在练习朗诵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育学生阅览赏识诗篇的潜力。
3、情爱心情与价值观:感触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味。
【教育难点要点】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终究有何喻指或标志优点。
要点:练习朗诵,揣摩词句,感触诗中形象和情感。
【教育课时】
2课时。
【教育进程】
一、眺望雨巷煽情激趣
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冷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相同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秀美的画面,就出此时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这天咱们就随戴望舒一齐走进这《雨巷》。
2、作家著作: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端遭到法国标志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造现代诗篇,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祸的岁月》。前期的诗篇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味较重,因受西方标志派的影响,意想模糊,含蓄。后期诗篇体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激烈爱情和完美未来的火热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仍是新月派(1923年建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要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心里苦闷徘徊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修正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冷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心情和一丝微茫的期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孤寂的冷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二、走进雨巷熟读彻悟
1、执行字词:
徘徊(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i)
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笙箫(shngxiao)
2、听课文MP3朗诵,领会诗篇言外之意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
3、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根本爱情,可称之为基调。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比较“消沉感伤”的,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伤
提示问:语速就应……语调就应……
清晰:缓慢,消沉。
4、在这首诗中,你体验到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学生答复不出来则提示:诗中是否有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可能答复忧伤、苦楚、徘徊,冷酷、凄清、惆怅,充溢烦恼和无法……
(板书:我苦闷、惆怅诗人)
5、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没人毛遂自荐,就请科代表引荐。)
学生选读一节,请同学点评,教师点评。
6、播映课文朗诵视频,让学生标出诗句中的中止及要重读的词句。
教师小结:掌握好语速、语调,读好诗篇的节奏和轻重音,这样的吟诵,能给人带来完美的音乐享用。这也源于这首诗本身腔调调和,节奏舒缓。难怪叶圣陶老先生赞赏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诗人也因这首诗成了闻名的“雨巷诗人”。
7、教师演示朗诵这一节,辅导朗诵:除了语速、语调,还要留意节奏,掌握好句中的中止和一些要重读的词句。
8、跟着屏幕上的伴奏画面,再次朗诵诗篇。
三、徜徉雨巷,品尝形象
1、除了“我”这个“独自徘徊”“冷酷、凄清,又惆怅”的抒发主人公,诗人还写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来表达这种伤感烦恼呢
幻灯片:人物形象(我)姑娘。
布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
结合丁香图片和课后练习四的相关诗句,辅导学生了解“丁香”这个典型意象标志着“秀美、高尚和愁心”。
2、在这些情感形象中,诗人最主要写哪两个情感形象
清晰: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3、请我们品读描绘“丁香姑娘”和“雨巷”这两个情感形象的诗句,答复问题:这两个情感形象在描绘或选取上有何妙何处
提示:用“……写(选)得妙,妙在……”的句式说话,可从意象的选取,描绘的用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视点进行考虑。
教师示例:
“油纸伞”选得妙,妙在它有复古,怀旧,奥秘,迷蒙的特色,与烟雨迷蒙的雨巷调配调和,一起营建了一种冷酷、凄清的画面,如果换成一把现代美丽的花伞,作用就没这么好了。
“颓圯的篱墙”写得妙,妙在“颓圯”二字,写出篱墙的崩塌、破落,烘托一种凄凉的空气,与寂寥悠长的雨巷,一齐构成阴冷迷蒙、破落空寂的布景,更能衬托出诗人苦闷、凄清、感伤的心境。
学生讲话的材料可能有:
(1)(丁香相同的)姑娘:
第二节写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词的重复(连用两个“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颜色、芳香、忧虑,写出姑娘外表的秀美,气味的芳香和心里的忧虑、哀怨。
第三节写得妙,妙在一箭双雕,外表上说姑娘,实际上也说自己冷酷,凄清又惆怅的心境;妙在“像我相同,像我相同地冷酷、凄清,又惆怅”,用复沓句式,一再强调烘托“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相同的姑娘”写得妙,妙在用“丁香”润饰“姑娘”,丁香虽美但易凋零,代表着像丁香相同的姑娘也易不见离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徘徊”“凄婉苍茫”等词语体现了“姑娘”像“我”相同的怅惘、徘徊。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苍茫”写得妙,妙在以梦做喻,似乎姑娘就是“梦”的化身(可隐喻抱负)。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芳香/散失了/甚至她的嗟叹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写得妙,妙在把散失的材料一件件分隔写,更能表达出诗人对丁香姑娘无情不见的伤感和无法;妙在杰出完美事物在眼前不见带来的杯具美。
【《雨巷》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雨巷》高中教案06-17
《雨巷》教学教案06-21
高中《雨巷》教案12-23
雨巷高中教案01-17
《雨巷》 教案(精选10篇)11-08
《雨巷》教案案例分析05-14
《雨巷》教案(精选14篇)06-21
《雨巷》教案(精选18篇)04-14
《雨巷》教案15篇11-10
《雨巷》语文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