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前两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学习预习:
1、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
2、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课。
二、阅读理解
1、学生试读课文(亦可教师范读)。
2、正音:
谪( )守 霪( )雨 樯( )倾楫( )摧
薄暮冥冥( ) 忧谗( )畏讥 岸芷( )汀兰
宠辱偕( )忘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嗟( )夫
3、学生提问。
4、师生讨论,释疑。
5、学生朗读课文。
6、指导学生逐段阅读以至熟读全文。
7、限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或背诵
二、学生质疑
三、教师归纳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释疑
1、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2、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文章中各段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3、本文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
四、比较分析
问:本文与杜甫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
提示: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五、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特点
六、检查背诵全文
【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范文11-11
课文《岳阳楼记》优秀 教学设计范文08-27
课文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范文08-27
课文《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范文11-11
课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1-10
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1-13
小学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08-26
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模板08-26
课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