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4-11-16 05:47:4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②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路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②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③傅嘏(gǔ),字兰石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B.师又谢朝士曰谢:道歉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谁任其咎咎:失败

  5.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3分)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始以相赏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3分)

  ⑵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3分)

  ⑶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4分)

  参考答案

  4、D(咎:过错、罪过)

  5、B(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⑤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收人心”)

  6、D(A、“没有人受到处罚”错,“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7、①(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邀”、“全”各1分,大意1分)

  ②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得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临履”、“谓”各1分,大意1分)

  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被动句、“谢”、“不暇”各1分,大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谋求侥幸的胜利,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辅佐,不过这不可当作常例。诸位的劝止,才是完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毌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的众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惭愧而又高兴。

  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心不在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9-19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07-23

《明史·曹端传》阅读答案与翻译08-31

荀子《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5-30

《愚人食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24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8-04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07-29

《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07

《旧唐书》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08-18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