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4-08-29 22:04:40 毅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的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的阅读答案

  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

  邹士方

  20世纪80年代,听闻大多数外国友人到中国来有三个愿望,一是登长城,二是游故宫,三是见见钱钟书。但是见钱钟书先生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钱先生晚年闭门谢客,养病读书,辞掉许多社会职务,不出席任何会议,不仅外国人见他很难,就是天天在北京的中国人也很难见到他。而我却有数次机会拜访并与先生深谈,实为荣幸。

  1987年4月27日,我第一次拜访钱钟书先生是贸然而去的,事先没有联系。因为听说他恃才傲世,杜门谢客,不接受任何采访,如果事先打招呼,十之八九要被拒之门外。

  那是一个暮春的下午,当我忐忑不安地按响南沙沟钱先生寓所的门铃时,一个高亮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来了!”门随之被打开,一个在心目中已很熟悉却又陌生的钱先生出现在眼前: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一身驼色中式裤褂;眼镜片后机敏的双眸闪着探寻的目光,浅浅的笑意浮在唇边,一副乐观、大度、潇洒、睿智的样子。

  当我说明来意,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今天不行,我这儿有外宾,明天下午吧。不要采访,咱们随便聊聊可以。”他的声音高昂,显得底气很足。没想到仰慕已久的先生这么痛快地与我约定时间,虽说不让采访,但总算有个长谈的机会。

  第二天下午我如约而至。钱先生微笑着从内室走出,山南海北地同我聊起来。听说我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就询问起北大的老教授冯友兰、吴组缃、季羡林等人的情况,我一一作答。开始我还有点拘束,后来见他不拘形迹,谈笑风生,我也逐渐变得自然了。

  钱先生谈锋甚健,出语机智幽默,对晚生后辈循循善诱,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还在一起合了影。回来后我将与先生的合影放大两张,一张贴在白纸上。

  这年10月,我的美学著作《朱光潜宗白华论》在香港出版,1988年初我给钱先生邮去一册并附信请求指教。书寄出后,我想先生那么忙,大概不会给我什么回音。没想到3月却收到他的亲笔回信,用钢笔书写:

  士方同志:

  来函奉悉。我去年八月即患病,迄今尚未痊愈,春节前才出院回家,遵医嘱谢客谢事。尊著早收到,未能及时答谢,抱歉!数月来函件书刊寄来者,债台高筑,尚无精力一一处理。乞谅我老病幸甚!我对朱、宗二先生著作,涉猎甚少,实恐无发言权也!草此

  即致

敬礼!

  钱钟书

  3月6日

  钱先生抱病复信,以礼相待,实事求是和谦逊的态度令我感动!

  1988年11月23日,我与钱先生又有过一次长谈,那也是一个下午,在钱先生寓中。

  那天我叩门后,出来的是杨绛先生,她对我的突然造访似有挡驾之意:“钱先生病了,正吃中药呢。”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不想钱先生循声出来,一看是我,就善解人意地打破尴尬:“不是那么回事,请进!”

  宾主落座后,钱先生解释说:“我很长时间开会都不去,不见客,你今天来是‘瓮中捉鳖’。”他大笑。我也笑,在笑声中我刚才那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说到兴奋处,先生开怀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线,一条腿架到另一条腿上,一只手不停地做着各种手势,优哉游哉!潇洒极了!却并不让人感到放纵无度。

  他谈了对另外一些名人的印象和看法,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十分直率。他谈到历史学家黎澍先生,对黎先生十分推崇,他说,这几年老朋友、老同志故去的很多,他一般的追悼会都不参加,唯独参加了黎澍先生的追悼会。这一切使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敢说敢怒敢恨敢爱的钱先生。

  先生生以前不让我写他,现在我忍不住还是写了他!好在我谈及先生的成就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我想,先生地下有知,当不会怪罪于我吧!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

  ①钱钟书一生立身行事,可圈可点甚多,他的所谓桀骜,所谓狂妄,所谓不够谦虚,我倒真是没看出来,我只觉得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用在“疾虚妄”上。有批判,当然就要得罪人,当然就会“不低调”。真诚的批判,与他的“人格”何干,要知道一个抱定“志向不大,想用六十年的时间做做学问”的人,我想他的人格也坏不到哪里去。

  (黄慕春)

  ②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钱钟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先生一再叮嘱“我”,不要宣传他,不要写他,谈话内容不可向外传播。这是因为钱先生不喜欢被打搅。

  B、本文在描述“我”与钱先生的交往中,多处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将钱先生的大家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C、文中的“我”曾听闻钱钟书先生恃才傲世,杜门谢客,不接受任何采访。而第一次拜访,粉碎了这样的谣言。

  D、在拜访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局面:第一次拜访是“外宾矛盾”,第二次拜访是“生病矛盾”,然而两次拜访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如愿的。

  E、文章以“交往”命名,具体内容为两次拜访和一次书信活动。多个细节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学识、有情怀、有姿态的学者形象。

  (2)文中的钱钟书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开篇表述外国友人到中国来的三个愿望,有什么作用?(6分)

  (4)近代有学者评价钱钟书先生为人“淡泊低调”,也有人批评说钱钟书的做法是“博人眼球”“不低调”。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EC【解析】(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D项,“非常如愿”有误,因为第一次拜访虽然见到了钱先生,但没能采访,略有遗憾;A项,钱先生的叮嘱体现的是为人行事低调,而不能单单理解为不喜欢被打搅,因为在后文中,钱先生对“我”还是热心接待的;B项,文中的“心理描写”,多是写“我”个人的猜测或者感受,并不能很好体现钱钟书先生的大家风范。)

  (2)【答案】①为人低调,谦虚谨慎。一再叮嘱不要宣传,谈话内容不要向外传播。

  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我”的登门拜访表现出了很好的接纳态度。

  ③幽默风趣,胸怀宽阔。(“谈锋甚健,机智幽默”亦可)“瓮中捉鳖”展现了钱先生的胸怀气度;对人生的讨论,展现了他博大的胸襟。

  ④以礼相待,实事求是。带着病体,认真写信回复“我”。

  ⑤为人直率,爱憎分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答案】(1)结构方面:为下文彰显钱先生的风范作铺垫。

  (2)内容方面:以外国友人的愿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出钱先生的地位之高、名气之大,也表现出“我”对钱先生的仰慕之情;

  (3)读者感受方面:增强了传记的可读性。(每点2分)

  (4)【答案】钱钟书先生淡泊低调不做作。

  ①他淡泊沉静,不为名利挂怀。钱先生闭门谢客,拒绝社会职务,不出席任何会议是他的生活原则。

  ②耐得寂寞,潜心治学。不要宣传,拒绝“朝市之显学”。

  ③真性情不做作。要批判,就会得罪人,这种“狂傲”恰恰是真性情的表现。

  ④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有此胸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才是生命的本真姿态。(每点2分)

  魔镜里的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C、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独特的个性与作品的别具一格所致。

  D、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E、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8分)

  答案

  (1)CED项“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不合理A项“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错;B项“不愿出国的心意”错。

  (2)①性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

  ②文学方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名著,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

  ③生活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每个方面2分)

  (3)①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重金求购的英文大辞典、婉拒好莱坞片商的多次盛邀、别人借钱对折送人、家里陈设朴素;②重视精神追求: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③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仍旧精工细作。(每条2分)

  (4)①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作做学问的目的;

  ②当今商业化社会一味追求财富的名家很多,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

  ③一些出了名到处走穴挣钱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

  ④名家当如钱钟书不迷信金钱,超越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每个要点2分

【我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钱钟书《窗》阅读答案10-13

钱钟书散文之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03-2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答案06-21

《马裤先生》阅读答案04-19

朱光潜先生阅读答案11-07

马裤先生阅读答案12-09

《稻村先生》阅读答案05-20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12-20

《鲁迅先生记》阅读答案12-01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