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4-08-15 04:08:1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篇1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②利:同“痢”。③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10.下列句中“以”与“德以不顾死”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D.扶苏以数谏故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吾不复恤矣恤:②食其饼既尽既:

  ③德具道本末具:④弱者见侮见: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2分)

  (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10.(2分)D11.(2分)C

  12.(4分)恤:忧虑,担忧既:已经具:详细(详尽)见:被

  13.(2分)(1)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2分)(2)张安道恰巧担任(做)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能够(得以)解除兵籍成为平民。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篇2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虞集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②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虞集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A

  (2)D

  (3)D

  (4)①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带着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后就能诵记。

  ②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有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有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虞集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 篇3

  元和十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道“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分异方,便为永别,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共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运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D。

  A.吾与禹锡执友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B.何总见其若是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C.即草奏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D.请以柳州授禹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都蛮方西南/绝城/往复方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从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说说柳宗元的特点。

  答案:

  (1)D;

  (2)C;

  (3)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

  (4)①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②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③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句意:我和禹锡是好朋友。与:和。句意: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与:和。

  B.句意: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若:像。句意:也不过像这样如此而已。若:像。

  C.句意:于是立刻起草奏章。即:立即。句意: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即:立即。

  D.句意: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以:把。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来驱使它。以:按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故句子断为: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其,那些。之,代词,他们。句意: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①从“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可以看出柳宗元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②从“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以知道他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③从“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以看出他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明史·萧彦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明史·郑和传》阅读答案08-28

《明史·曹端传》阅读答案与翻译05-13

《明史熊鼎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02-24

明史·龙在田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09-14

《明史左懋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9-23

《明史·杨廷和传》的阅读答案和翻译09-11

明史·韩文传 阅读及答案附有译文08-04

《忆萧乾先生》阅读答案01-12

母亲的时钟鲁彦阅读题及答案10-18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