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0-06-29 15:49:0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阅读答案及译文

  越调 小桃红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官,至参知政事。

  (1)“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4分)

  答案:《琵琶行》。(2分)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2分)

  解析:结合《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注解,分析典故作用。

  【思路点拨】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2)这首散曲的前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用轻松愉悦的“采莲图”反衬作者独卧江楼冷清悲苦;(1分)以梦中鸳鸯双宿双飞反衬作者独卧江楼的冷清孤寂。(1分)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见其孤独。(1分)

  解析:结合注释感受诗歌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找出意象,分析诗句。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二:

  1.“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2.曲的结尾中,“司马泪痕多”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请分析二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或“乐景衬哀情”,答“对比”亦可但不如“反衬”)。前面描写的是人们乘着船儿、和着歌去采莲的热闹景象,后面则描写了独上江楼而卧的寂寞孤独之人。(答“孤独之人”为作者,正确)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形其孤独。

  2.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之感,而本词中抒发的则是深沉的兴亡之感。

  杨果

  (1197—1269)金末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早年以章句授徒。金正大(金哀宗年号,公元1224—1232年)初登进士第,官偃师令,以廉干称。

  [注释]

  ⑴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向来被视作亡国之音。

  ⑵司马泪痕多:司马指唐诗人白居易,曾被贬官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结尾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用其意。

  [译文]

  采莲人唱和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云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简析:

  宫调名越调、曲牌名称小桃红,作者杨果(散曲作家),创作于金末元初。这支小令以及其婉曲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这是一支含蓄深沉的曲子,符合诗歌以最经济的篇幅表现最丰富的内涵的要求。

  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金亡以后五年才出来做官,所以面对兴亡,他感慨良多。《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这支小令以及其婉曲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这是一支含蓄深沉的曲子,符合诗歌以最经济的篇幅表现最丰富的内涵的要求。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鉴赏11-10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译文及鉴赏10-31

《采莲归》原文06-29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及赏析09-09

王勃的诗采莲曲及鉴赏02-02

采莲曲王昌龄翻译赏析11-18

宋词·柳永《采莲令》赏析06-24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鉴赏11-03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06-01

王勃《相和歌辞·采莲归》古诗原文及作者简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