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大家—叶笃正阅读附答案
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91岁高龄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但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叶笃正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还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2002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 ——“国际气象组织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 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此领域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C. 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他获得了 “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C(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答案:EB 解析: 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C.“更光彩”不是贡献大,这是叶笃正对别人贡献的肯定和赞美。D.叶笃正获奖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时要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有几层意思。
⑵作为气象学家,叶笃正的贡献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①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员画了第一张天气图,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②他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③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④他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解析:本题的第一点在第 3段,第二点在第4段,第三四点在第6段。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⑶“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这种治学精神在叶笃正后来的治学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解析】答案:①打破常规的教学:他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②一切从事实出发,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③朝前看:1984年,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解析:本题的有效信息集中在2、5段,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⑷“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笃正哪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解析】答案:①淡泊,谦虚。叶笃正在气象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却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在所里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②开拓进取。叶笃正说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明他认为科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朝前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年近古稀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③热爱事业,乐于奉献。90岁高龄,仍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研究。91岁,每周一三五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解析:“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现的是叶老的开拓进取精神;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则说明其对事业的热爱和奉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中心,结合文本,逐段分析概括,全面加以探究。一般情况下,本题型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文章某一内容、某一观点态度理解性质的鉴赏,二是对内容、观点的自我阐发性质的鉴赏,三是对标题的鉴赏。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如本题属于前者。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气象大家—叶笃正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诗文大家余光中》阅读附答案05-31
苦瓜 阅读附答案12-13
《父亲》阅读附答案12-15
《牙膏》阅读附答案12-07
范仲淹阅读附答案03-03
背影阅读附答案02-28
做父亲 阅读附答案07-08
《大地山河》阅读附答案12-08
《礼物》阅读题附答案11-30
《花籽》林清玄阅读附答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