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主要内容与课程设计

时间:2020-11-15 16:05:12 游子吟 我要投稿

《游子吟》主要内容与课程设计

  导语: 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那种亲情,感人至深。

  简介:《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写本课生字。

  2. 从诗中受到启发,感受母亲的爱,学习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朗读录音,放大的课文插图。

  学生:观察母亲的言行,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教材简析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的确,这份爱让儿女们刻骨铭心,不尽感激。我们用“舐犊之爱”来颂扬母爱,孟郊用《游子吟》来抒发自己对母爱的感叹。

  看,油灯下,母亲将深情倾注在那细密的千针万线之中。此刻,母亲心里满是别愁,真是虽未分离,已盼归期。这份拳拳之情,犹如春阳对小草那样深厚,可是儿子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呢?作者用简短的.诗句抒写着游子对慈母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了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反复诵读诗句,让我们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联系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去体会、揣摩诗句的意境,让诗人对母亲真诚的感激,激起我们心中对父母最诚挚的热爱和感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激起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解题:游子,是指离家外出或久居他乡的人。

  * 简洁直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慈母不辞辛苦,为临行的孩儿飞针走线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我们深情赞颂?

  * 把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和太阳对春草的恩情相比,抒发了作者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叹。联系生活细细想来,我们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体会。让我们把对父母的愧疚、对父母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相信这些表现母子之间“深深的爱”的经典名句一定会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 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以学生自识为主,通过多种游戏巩固检查。注意“迟”是翘舌音,“寸”是平舌音。

  * 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并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 第二题通过唱一首爱妈妈的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除“寸”外都有撇,而且形式不一,对写好这些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写字就可以从撇的写法入手,请学生观察每个字里撇的写法,通过交流,老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同样的笔画,由于所在的位置不同,搭配的笔画不同,写法就不同。如:“归”、“迟”的撇是竖撇, “密”的撇要斜一些,“临”的撇要短一些,“游”的撇要收一些。

【《游子吟》主要内容与课程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游子吟主要内容100字12-05

文学积累:孟郊与《游子吟》12-09

《游子吟》教学案例与反思10-23

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09-16

《离骚》课程设计02-27

《游子吟》评析12-10

游子吟古诗07-28

游子吟诗歌07-17

《游子吟》说课稿12-30

《游子吟》有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