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读

时间:2024-12-04 09:14:27 志彬 一剪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读

  引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诗歌赏读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朝代】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读: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创作背景

  婚姻初期的别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二人伉俪情深,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常一起研究金石书画。然而好景不长,随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首词便创作于婚后不久的一次别离之后,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爱情与思念的寄托:当时的李清照正值青春年华,与赵明诚新婚燕尔,感情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分离,让她饱受相思之苦,于是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居济南,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少年时即以才藻见称,十八岁时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俩酷好金石图书的搜求考据,收藏极富.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赵明诚病逝,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其间她整理完成了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李清照的诗、词、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作品特色

  细腻的情感表达:词中以“红藕香残玉簟秋”起笔,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烘托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接着通过“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等词句,细腻地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下阕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是将这种相思之苦推向了高潮,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分离,以及彼此内心的愁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独特的语言风格: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典雅。在这首词中,她运用了许多自然流畅的口语化表达,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抽象的相思之情具象化,生动地描绘出了词人无法排遣相思之苦的心理状态,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词中的词语选择也十分精妙,如“红藕”“玉簟”“兰舟”等,既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又增添了诗词的美感和意境.

  巧妙的结构安排:整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上阕主要描写了词人在秋季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下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从对自然景象的感慨延伸到对爱情和相思的深刻思考。上下阕之间相互呼应,过渡自然,如“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承接了上阕的秋景描写,又引出了下阕对相思之情的抒发,使整首词在情感和意境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深远的意境营造:词中通过描绘秋季的荷花凋零、竹席生凉、大雁南飞等景象,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萧瑟的意境,与词人内心的相思之苦和离情别绪相互交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哀怨和思念的情境之中。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作品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读后感:

  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春暖秋霜怜人袖,满月半弦月如钩就不知道了. 整文是 :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春暖秋霜怜人袖,满月半弦月如钩----题记

  流浪茫茫尘世中,多了一分喧闹,少了一分宁静,淡泊了心中那抹绚丽,黯然了。灰蒙蒙的天,再也描绘不出任何色彩,春时已过,梦里多愁。心绪,总在眉头轻蹙,缠绕着百年不醒的梦。前世今生,难以言恨,难以言伤。滴落一世的泪,断痕不断伤,留不住的永恒,放不下的忧伤。永远到底有多远,现实,真的很善变。

  花飞花落,残梦易破,望不穿秋水,隔不断思念,生生死死,不过红尘一瞬。尘土相依,风起云扬,终躲不开尘归尘,土归土,三世情缘,也逃不离背叛。风吹云散,洒落一地的雨,是一世清泪,无声的滴落,随梦远逝。飘到寻也寻不到的方向。

  寒风乍起,凉透了心中仅存的那丝温暖,昨日忧,今日愁。滑落了唇边湿湿的冰泪,记忆开始了残酷的折磨。躲在窗内看月光,仰望白色寒光,似一道利剑把心刺穿。月亮失去了一半,也失去了往日的温和,变得无情了。

  一场云梦一场空,一丝花落红尘中,终是梦,终成空,没有永远的永远,只有从前的从前,弹指红颜,易逝易远,轻抚一曲心弦音,淡远往日清影旧梦情。谁也终不是谁的永远,谁也终不是谁的依恋,花自飘零,飘远轻轻愁,零落淡淡忧。水自流,流走往日情,流走昨日伤。

  生生死死,缘聚缘散,只不过红尘梦一场,来世一碗孟婆汤,奈河桥上莫回头,今生无怨,来世无忧......

  词牌知识: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平韵、四平韵、五平韵、六平韵数种。《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读】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5-1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04-28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06-2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诗歌鉴赏11-2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讲课稿09-29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08-06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及注释10-13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10-1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02-23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