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4-08-12 17:07:21 杨玉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杨玉环的传说故事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有关杨玉环的传说故事

  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之一,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在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民间传说是人们灵魂忠实、率直、自发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人类科学、宗教、天文等的备忘录。它是民间口传的历史,形象地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但民间传说又和严格意义的历史有着本质的区别。民间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它其中虽然有可能包含着历史的某些因供素,但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属于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括而依托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上,达到历史因素和历史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历史化的艺术。

  民间传说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它反映的人、事曾经如此这般的发生过,而在于保存于民间记忆中的东西隐含着某种暗示,即该民族历史命运的象征物,对认识历史的内在含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

  可见,史籍有史籍的真实,而传说也有它真实(艺术的真实),二者是可以互补的。

  搞清楚了民间传说的性质,我们再来看一看关于杨贵妃的传说故事。

  前面我们谈到,杨贵妃既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又是一个被文学艺术工作品典型化了的文学人物。杨贵妃只活了三十八岁,生命是短暂的。她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至高无尚的皇帝身边,无形中卷进了错综复杂的权力漩涡,显赫一时,也奢一时。华之梦还没有醒来,突然之间又被白绫系颈,魂断马嵬坡。杨贵妃的命运大起大落,极富传奇色彩和戏剧性。故而,她死后有关她的各类作品便不绝如缕,迄今不绝。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关于她的传说更是五光十色,流传广泛。仅何光前、吴裕禄、赵剑三位先生合编的《杨贵妃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一书就收录了40多篇。其中不少篇会可称得上是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在关于杨贵妃的所有传说故事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要数《杨贵妃墓何故用砖包》、《“衣冠家”的由来》《贵妃指甲痕与开元通宝》《马嵬四郎泉》、《贵妃魂魄游东瀛》等几篇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杨贵妃墓何故用砖包》的:

  “关中一带,埋葬着多少帝王将相,但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宝的帝陵,还是贤相、名将、妃子的墓葬,或大或小都是一堆封土,唯有唐杨贵妃墓从上到下都全用砖砌,包得严严实实。说起来,这中间还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传说,杨贵妃死后,不知过了多久,在离马嵬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张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丑。夫人怕断了香烟,劝员外纳妾育子,张员外执意不允,他一心想给女儿招个上门女婿,老两口有人养老送终,家业有人继承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偏偏女儿生得丑陋,说了好几家,人家都不愿意,后来连说媒的也没有了。眼看着女儿越来越大了,这事直熬煎得老两口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女儿也自惭形秽,不愿见人。几次想寻自尽,但心里又丢不下二老,只是一个人在绣房里暗处啼哭。

  一天晚上,女儿在房中越想越伤心,真想大哭一场。她怕惊动了父母,一个人悄悄出了门,跑到马嵬坡,趴到贵妃墓上大哭,把多年来压在胸中的哀怨忧伤、一肚子苦水,一古脑儿倾泻出来。她胸下顿足,呼天喊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拍打着贵妃墓。泪水象泉水一般,从脸上滴在坟上,坟上的土和泪水又粘到手上,用手擦眼泪,泥水又抹在脸上。她怨天太不公,都是世上人,为啥贵妃长得那么美;她怨地太无理,都饮地上水,为啥张家偏偏出丑女。她哭得死去活来,痴痴迷迷。

  天明了,员外夫妇发现大门虚掩,一看女儿不见了,大惊失色,急急忙忙四处寻找。忽然听到从贵妃墓那个方向隐隐约约传来哭声,赶到跟前一看,正是女儿趴在坟上抽泣,只见她蓬头垢面,有气无力。夫妇俩老泪纵横,千劝万劝,搀着女儿回到家。母亲给女儿洗了脸,梳了头。这一洗,老两口欣喜若狂,只见女儿又白又净,如花似玉,好看极了。再把脏衣服一换,更是艳丽异常,十分俊俏。

  丑女变美好的消息,象风一样,很快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越传越奇。有人说,杨贵妃长得洁白漂亮,生前“伸手笑雪黑”,死后墓上的土变成粉,丑女搽了变美女,美女搽了更美丽。有人说,妇女脸上的黑斑点,用它一搽就不见了。贵妃墓上的土被称为“贵妃粉”,附近的人纷纷来这里取土,外地游人也要带一包墓土回去,这就使墓堆越来越小。守墓的人给上面添土。这样堆起来,拿走了;拿走了又堆起来,反反复复,墓土很难保住。后来人们为了保护贵妃墓,便用青砖把墓包起来,后人再无法取土了。这就是杨贵妃墓用青砖包裹的缘由。”

  关于这段传说,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扶毕在《过马嵬咏古》诗中,有过类似的记述,可与之呼应:“墓土生白土,士人呼为贵妃粉,能悦颜色,春日游女面。”

  马嵬坡杨贵妃墓的土,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黄土,“能悦颜色”之说纯粹无稽之谈。虽然如此,老百姓却津津乐道,谈之不疲。从中可以看出杨贵妃之美对后世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多么深远。

  众所周知,杨贵妃墓是个“衣冠冢”。为什么是衣冠冢呢?这里也有一个传说《贵妃“衣冠冢”》:

  “马嵬兵变”中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官军收复了长安,唐玄宗便从成都回到了长安。据文献记载,他曾密令中官将杨贵妃迁葬,但是现在的杨贵妃墓到底是原来的墓地,还是迁葬后的墓地,至今均无确证。关于此事,马嵬当地是这样流传的:

  据说那位奉命迁葬的中官到了马嵬坡后,到处寻找杨贵妃的墓地。由于马嵬兵变事起突然,安禄山兵马又在后面紧紧追赶,当时众人将杨贵妃的尸体在道路旁随便挖了个土坑,草草埋了。所以,中官怎么也找不着。他想,如此回京怎么向唐玄宗交待呢?这时,他听了马嵬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杨贵妃在殿前的梨树上白时,遗下了一只靴子和袜子,这些东西被马嵬驿上一个驿卒拣到了。这个驿卒将此物带回家里,交给他的母亲保管。他母亲是个在马嵬卖茶的老太太。说来也怪。这靴子和袜子异香扑鼻,几里外都能闻得见。这件事惊动了四村八舍,人们成群结队地跑来观。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规定来看的人,每天必须交铜钱两枚。尽管收费,但是参观者仍然络绎不断,老太太因此竟发了一笔财,卖大碗茶的营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中官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他找来老太太,出高价买了靴子和袜子,然后郑重其事地埋在了现在贵妃墓这个地方,并修建了一座简单的墓园,回京向唐玄宗复命交差去了。所以说,杨贵妃墓是个“衣冠冢”

  这个传说听起来似乎很是荒诞,靴子和袜子怎么可能“异香扑鼻”,而且“几里外都能闻得见”呢?但是,相关资料表明,传说之事却也不无证据。如《玄宗实录》载:“妃子临刑遗袜,高力士取而怀之,后玄宗梦妃子赤脚来告,遂问高力士,力士因进之。玄宗曾作《罗袜铭》:“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李肇国《史补》中也记有此事:“杨贵妃死于马嵬梨树下,唐得锦袜一双,过客传玩,每得百金,由此至富。”古人的诗句也印证了这个传说,如刘锡《马嵬行》有云:“履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邮童爱踪迹,私手解结。传看千万眼,缕缕看不歇。”王士《再过马嵬》亦云:“怨粉愁香委路歧,只留罗袜使人悲。”

  从上述文史记载来看,杨贵妃被埋葬前遗失鞋袜和“衣冠冢”之说,是有联系的。

  和杨贵妃之死相关的,还有一个《马嵬四郎泉》的传说:

  在兴平西的马嵬坡,有好几眼清泉,其中一眼名叫“四郎泉”。

  传说很早以前,马嵬驿西门外有一座佛殿。佛殿大门外有石虎守门,二门口有金刚护殿,再往里走就是佛殿正堂,一尊佛爷端坐中央。可是,“马嵬兵变”以后,这一切都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造反,率领十五万大军,斩将夺关,一直打长安。唐玄宗如梦方醒,带着贵妃和百官仓皇西逃。行到马嵬驿,将士哗变,杀了奸相杨国忠,众皆不散,逼着皇帝杀贵妃。唐玄宗见龙武军刀出箭上弦,吓得战战兢兢,命高力士传旨死杨贵妃。

  当时三十八岁的贵妃杨玉环,想到难免一死,百感交集,悲痛欲绝。那往日的荣华富贵已化为乌有,华清宫的轻歌曼舞也成了过眼烟云,这人生怎么竟这样的短促!高力士跟在后边不住地催着,杨贵妃要到佛殿祈,禀告神灵。

  她拖着沉重的步子,怀着一肚子的委屈,一步一跌。一步一哭,来到了佛殿门外。猛抬头,见两只石虎龇牙咧嘴,恶狠狠地瞪着她。她猛然想到,真是“伴君如伴虎”,那宠爱过自己的君王,不也和这石虎一样无情无义吗?她哭着对石虎说:“你不要这样瞪着我,难道你也相信我玉环是误国的千古罪人,真的该杀该绞?你忍心看到我含冤而死吗?”石虎听了这话,忽然不知去向。此后,当地就有了“常从马嵬过,不知石虎哪里卧”的民谣。

  玉环哭到二门,只见四大金刚恶眉瞪眼,仿佛也要置自己于死地,就痛哭道:“金刚啊金刚,难道你们也象龙武将士那样狠心,非和我一个弱女子过不去,难道一点也不可怜我?”说着,只见金刚扑直掉眼泪,不一会儿金刚不见了,地上出现了一眼清泉。当地人们流传“金刚不见面,四郎泉水流不断。”这就是马嵬“四郎泉”的来历。

  玉环又从二门一直哭到佛殿上,只见油灯闪烁,跳动着不安的火焰,现出一片阴森凄凉的气象。玉环对着佛爷哭诉着:“你睁开眼睛看看吧!人世间有多少不公平的事情啊!想我杨玉环十八岁进宫伴君王,君王高兴时也曾在长生殿上盟誓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事到临头,只顾他自己活命,竟要玉环一死。难道说贼子造反,玉环就该丧生。老天若有灵,就让风为我致哀,云为我戴孝,雷为我鸣冤,电为了雪恨吧!”不一会儿,果然雷声阵阵,电光闪闪,风鸣咽,云压顶,哗啦啦下起雨来。高力士早已在院中梨树上系好了白绫,沉着面孔喊道:“天下雨了,请贵妃娘娘早早升天。”玉环仰天长叹:“我玉环死得冤啊!”说罢,含恨与世长辞。

  这个传说悲苦而凄凉,通过杨贵妃声声怨,句句苦的控诉,以及石虎、四大金刚的消失和雷、电、云、雨的骤然而至,表达了民间或者老百姓的意愿,即对唐玄宗薄情寡义的遣责和对杨贵妃罪不当死的无限同情。

  杨贵妃传说故事的内十分广泛,从她少年到死后都有涉及。如《贵妃杏》、《玉环戏师》、《落妃池的传说》《凤栖窝》《梳妆台的传说》等等这些,讲的都是杨玉环童年、少年时代,也就是进宫前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杨玉环的性格,容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杨玉环进宫,被册封为贵妃后,在民间也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著名的有《贵妃甲痕》、《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来》《杨贵妃与含羞草》《杨贵妃与“如意”》等。

  我们先来看一看《贵妃甲痕》说的是什么故事:

  据说唐朝铸造得最多的铜钱是“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大多数是光背的,只有少量背面有一弯月牙痕,传说这是杨贵妃留下的指甲痕。那杨贵妃怎么会在这些铜钱上留下她的甲痕呢?

  事情还得从唐玄宗说起。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信道教,爱声色的皇帝,他把宰相宋荐举来的道士陈善通作为上宾。平日里,他不是听善通讲黄庭经,就是与杨贵妃等一起排演“霓袁羽衣舞。”

  开元年间一个初秋的晚上,长安内苑紫烟阁灯烛辉煌。唐玄宗伴奏,杨贵妃起舞,善通道人和知内省事的高力士陪坐观看,侍候的宫女、太监也跑拢来凑热闹。接连演了三遍,杨贵妃香汗淋淋,她倚着白玉栏杆喘息,双眼无神地凝视着即将附落的一弯新月。突然,她指着西方惊呼:“失火!失火!”

  大家注目一望,在新月之下,果然有一片红光,而且越来越亮,但不象起火,没有浓烟,宫内外更鼓不惊,也无骚动。

  高力士奏道:“让臣派人去查询一下。”

  “且慢!”善通道人早知此事,故意挥手阻拦,“不防让贫道前去查看。”说罢,即装模作样地闭目端坐。约一盅杯功夫,善通起立整衣,笑道:“此乃户部在加紧熔铜铸造开元通宝。近日有几只海船将开往日本,急需大量开元通宝铜钱,所以户部连夜赶铸。”

  唐玄宗和杨贵妃将信将疑,问他何以知道,善通道人说:“这是贫道刚才施展神游之术。”

  为了证实道士的话是否可信,杨玉环提出要看“开元通宝”的样品。唐玄宗便命人去取。不多时,铸钱官即用银盘托了一个“开元通宝”腊样上来,并奏明确实是在连夜熔铜。对此,唐玄宗和杨贵妃惊喜万分,称赞善通道人确是神通广大。

  唐玄宗看了“开元通宝”的腊样后,又命呈贵妃过目。贵妃看了腊样的正面,又过来瞧后面,由于拿腊样太用劲了,在腊样背面刻下了指甲痕迹。这刻痕恰似一弯新月。贵妃一想,正好为今晚的盛会作纪念,于是,奏请皇帝要保留此痕迹。唐玄宗一时高兴,即予准奏。因此那个时期铸出来的“开元通宝”,背面都留下了杨贵妃的指甲痕。后来,宋时诗人李俊民,为这件事还写了“金钗坠落无因见,藏得开元一痕”的诗句呢。

  人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某某某拜倒在谁谁谁的石榴裙下”,那么,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一个传说,也和杨贵妃有关。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样说的:

  “一天杨贵妃兴浴罢,换上绣有石榴花的彩裙来见唐明皇。这时皇上正设宴和几位文臣武将同乐,见杨玉环换了新装,更加妩媚艳丽,即要求她弹奏一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弹到高潮时,有意弄断了一根弦,皇上问何故?杨贵妃趁机说,因听曲之臣对她不恭敬、不施礼,因而曲神歌仙为她鸣不平而断弦。唐明皇信以为真,龙颜大怒,遂即降旨:以后无论朝臣边将,见了贵妃娘娘不跪者,斩。

  从此以后,这位风流宠妃,无论走到何处,文臣武将统皆跪倒在贵妃脚下。因为杨贵妃爱绣有石榴花的彩裙,故不少朝臣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语自我嘲讽。”

  杨贵妃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有的甚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许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封建帝王的名字,却对杨贵妃之名清清楚楚,甚至对她的事都能说出一二来。可见这个人物的影响之大。

  这里,不能不说的是,传说的故事的流传有它的区域性,同一个人物的故事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说法,迥异的版本。另外,传说故事属于民间口头叙事文字,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加入讲述者及整理者的个人感情因素。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心理要求和审美标准来臧否人物,判断是非;同时,由于时代久远,传播者越来越多,且又是口耳相传,因而,传说故事的内容会越来发挥偏离历史真相。传说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会变得多面、复杂、甚至离奇起来。所以,阅读已形成文字的传说故事,也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加以分,鉴别。

  杨贵妃的传说故事也不例外。

【杨玉环的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民间爱情传说04-03

杨玉环的故事08-28

杨玉环的故事05-10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03-24

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04-03

杨玉环的历史故事03-18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故事04-03

有关杨玉环的故事03-28

李隆基和杨玉环故事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