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

时间:2023-04-21 01:23:12 乡愁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乡愁》教学

  《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人教版《乡愁》教学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诵,能说出诗中的四个意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情入景的体验作者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语言特点及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情感目标:学习诗人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说出诗中的四个意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位揣摩语言;

  (3)体味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验和美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能独立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学生评价资料

  教学资源:ppt课件、音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

  应用分析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文学常识介绍

  新课学习之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写作特色

  课文总结作业延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a.通过回忆思乡诗句导课

  b.《乡愁》歌曲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余光中(1928~ ) ,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1949年去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圣节》《白玉苦瓜》等作品

  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乡愁》写于1972 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1、播放余光中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从而让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2、幻灯片显示朗读诗歌的要求,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放声朗读,思考: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节奏,读出什么感情来2分钟后挑出你喜欢的一节,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

  3、投影显示课文停顿指名读,学生评价

  4、听读,学生品评

  四、细心品味语言

  1、大声朗读,看看抒发的什么感情那些地方写得好?

  预设:这一节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叠词“小小”用的好,邮票虽小,思念浓浓;“一枚”用得好;“这头”、“那头”用得好

  2、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你喜欢哪一节?看看它抒发的又是什么情感?哪些地方写得好?3分钟后交流

  3、自学指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四节有相同又有不同,能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吗?

  五、再悟情感

  1、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学生交流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解读,师生评价

  2.研究性学习

  乡愁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情感,这些情感作者用那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呢?

  3、从研究“物象”开始进而一节诗一节诗的研讨

  请学生把每一节诗读一读并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一谈

  教师恰当的启发、点拨、补充、解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4、分别指名学生来交流讨论结果

  六、写作特色

  本诗的又一亮点,就是其写作特色

  1、主题的深刻性: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

  2、意象的独创性: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3、形式美

  ①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

  ②音乐美: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吟咏,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七、课文总结作业延伸

  学生回忆自己所积累的思乡诗句

  学生听

  生自由朗读

  学生品评

  学生读,学生评

  学生合作讨论,运用发现法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个时间线索

  四个意象

  四种感情

  学生读书、思考、先自学,边读边写感受

  讨论

  发言

  师生探讨

  展示文字、图片

  认识作者作品等

  播放朗读录音

  显示朗读要求

  显示重读停顿,

  指导朗读

  显示本诗的意象

  显示每一节诗的分析

  出示思考题

  出示参考答案

  明确写作特色,

  显示内容

  显示作业要求

  结语

  六、教学评价设计

  1、 流畅朗诵全诗并背诵

  2、 有关作者的详细材料,有关表现乡愁的诗词歌画等文艺作品,准备在班上交流

  3、 请同学们围绕乡愁或亲情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首能表达心语的小诗

【《乡愁》教学】相关文章:

《乡愁》教学实录02-04

乡愁教学设计02-15

乡愁教学重点06-17

乡愁教学流程02-06

《乡愁》教学反思11-03

乡愁教学反思11-04

《乡愁》教学反思(精选17篇)09-09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09-15

《乡愁》教学反思(精选12篇)09-07

《乡愁》教学反思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