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作背景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作背景,欢迎阅读与收藏。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作背景
《滁州西涧》一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见于各类语文教材,人教版7年级下册亦有收录。
诗歌教学向来重视创作背景之介绍,则诗歌写作时间之确定必为课内之重点,故教材注明此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以此观之,韦应物于781年已任滁州刺史,《滁州西涧》一诗写于781年其任滁州刺史之时。
诚如斯,恐非也。韦氏另一名篇《寄李儋元锡》据考写于784年其在滁州刺史任上,诗中首联有云“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说明783年春夏花开之时韦氏在京城与好友李儋分别后前往滁州赴任。又《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一诗据考写于783年韦氏赴任滁州“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时,说明783年韦氏尚在赴任途中。以上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若考证无误,则韦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于781年就任滁州并写下《滁州西涧》一诗。
再查韦氏年谱,781年韦氏迁尚书比部员外郎;782年在员外郎任上;783年夏任滁州刺史,秋到任;784年在滁州任上,冬天罢任;785年春夏闲居滁州,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786年在江州任上;由此观之,《滁州西涧》若为即兴之作,至早写于784年春,至晚写于785年春。
了然之事,何以成误?恐编者于史料之研读未用全力,忙中出错尔。韦氏于唐代正史中无传,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疑编者直译此段文字,以为韦氏于建中二年任比部员外郎,同时又任滁州刺史,或旋即任滁州刺史,然后推出《滁州西涧》写于当年。貌似无误,实为断章。一则比部员外郎品级为敕授从六品上,滁州刺史品级为制授正四品下,既非同品级官职,如何能同时授予?且按唐代官制,择郎官优者出任地方刺史,若韦氏未在比部员外郎任上有所为,又依何据出为刺史。二则唐之滁州在今安徽省,距离长安路途遥遥,即便韦氏幸获恩宠,破例擢升,如何于当年春季及时就任,并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苍凉感慨?三则韦氏《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所写多为秋景,可见韦氏授滁州刺史至少在当年夏末,无法于当年春到任。若依教材注释,自相矛盾,可见一斑。若据《唐诗汇评》所写韦氏“建中中,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参照,则脉络了然,韦氏应在建中年间先任比部员外郎(781年),后出任滁州刺史(783年),此后方写《滁州西涧》一诗。
韦应物《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陽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翻译】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无人的渡口。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作背景】相关文章:
韦应物滁州西涧10-28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10-13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12-28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04-29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古诗03-28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07-22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12-26
滁州西涧韦应物原文赏析01-14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推荐12-28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