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2 00:45:28 望庐山瀑布 我要投稿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于让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别人有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1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2

  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3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习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习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近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习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习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4

  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平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习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5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想象空间。

  由于这首诗是第八课的第二首诗,有第一首诗“扶”的引导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这一首诗,我就采用“放”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学,主要采用学生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领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讲课伊始,我就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的材料,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庐山。有去过的同学彭文杰说说自己去庐山的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他还展示了自己搜集打印的庐山图片。孩子们各个兴高采烈,高兴万分。

  接着我再让其他同学都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并选出代表以回报学习情况。最后选派代表在班级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做补充说明。这样孩子们的学习气氛很活跃,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有说有笑,各执己见,在争辩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为了加深印象,我在孩子们讨论声中,我又播放了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这样一下子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接着进行朗读比赛,孩子们各个都摇头晃脑的像小诗人一样抑扬顿挫的朗读。很快,孩子们都能熟读成诵了,而且领悟了诗的大意,并理解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进一步悟出了他的夸张的写法和比喻的写法。我借机告诉孩子们“三和九”是虚指的表达方法,并不是真正的三千尺和九天的高。从而达到了最终的学习目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07

【精】《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1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精】12-31

【荐】《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1-01

【热门】《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14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17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热门】12-01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推荐】01-01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热门】01-02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荐】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