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读后感

时间:2024-06-09 15:21:05 唐诗 我要投稿

唐诗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1

  选了很多关于唐诗的作品,出于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这部作品,也就是《唐诗三百首》。

  在我们国家,我想应该没几个人不知道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比如我们从小学时就比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还有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等。

  当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对不出名的诗人,就是所有的这些诗人,使得我们历史上的唐朝成为诗的鼎盛时期,也有了今天人人称道的唐诗。

  从小我们就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在一进入校园就接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相信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以前的我还以为《唐诗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实并非如此。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有着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义。

  它一共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于个体之后。

  说三百首,其实只是个概数,实际上书中一共收录了310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能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

  我想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唐诗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除了它具有的简单易懂的特点以外,还与它向人们展示出来的那个极其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它自身语言也意蕴无穷,有时还会使人充满希望与力量等原因有关。

  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外交发达,这些都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唐朝的统治者们酷爱诗歌,也常鼓励别人进行创作。

  诗歌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那时实行了以诗取士的政策,这样一来就使诗歌和功名利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另外,我觉得在读唐诗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力量,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种超然的释放。

  每读一次,都是心灵的一次沉淀。

  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想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与坚持,想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会从失望甚至是绝望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总之,我认为多读诗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

  总而言之,阅读唐诗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因此,没读过的人们赶紧抛开一切杂念,潜心阅读吧!

唐诗读后感2

  转眼间为期二十一天的领读者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在每天的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古诗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几乎很难接触到与自己专业相差甚远的古诗词,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每天和古诗相伴的那段时光。

  每首古诗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佳作,其中凝聚了诗人最真切的感触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是面对优美的景色心中难以抑制的喜悦;也许是被贬官后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的愤愤不平;也许是面对当时民不聊生的现状,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在这段时间里,我重新认识了李白和杜甫两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英雄又仅千万?而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历史长河中,浅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者有之,高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者有之,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则"者有之。

  但是你,在大唐那个太平时代里,在盛世那个逢迎岁月中,你在天子面前一脸正气,在权贵面前一腔蔑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你在朋友落难之时倾尽全力相助;"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仍豪气不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李白这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是极其可贵的。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朝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杜甫刚正不阿的品格,使他的名字百世流芳。

  这段时间,我了解到的诗人和诵读过的古诗有很多,从中我同样也学到了很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和白描等手法,是诗人在写景和抒情时经常会用到的,诗人用最合适的创作手法和自己独特的见解留给了后人数不尽的优秀佳作,并且广为流传。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够抽出时间读几首古诗,并详细分析出诗人思想感情,往往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独特感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古诗就是我们心中的那片净土,它带领我们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天之苍苍,地之渺渺,云之朦朦,水之茫茫,唯有古诗,源远流长。

唐诗读后感3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诗的美是诗人文学素养和精神阅历的升华,需要反复的研读和揣摩。学习诗词对于典故和隐喻都要一清二楚,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本意与初衷。

  我们说学诗要“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说到戴建业,源自于那个风靡网络的描述李白在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和杜甫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段子。

  戴建业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他机智、幽默、亲切的讲课风格获得好评无数,荣升网友心中的“国民教授”。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从初唐的上官体、初唐四杰,讲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再到中唐的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韩愈,最后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深入解析了20多位诗人的100多首经典诗作。

  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遭遇人生艰难后的自我勉励;

  他们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

  他们有的奔赴金戈铁马的战场,有的选择风光优美的田园。他们也只是有才华、有理想的凡人而已,但也正是凡人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的作品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我们熟悉的诗人那些不熟悉的另一面,对于诗人、诗歌以及那个时代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上戴老师时而幽默调皮,时而深情脉脉,时而引经据典的解析,让我们读书的人忍俊不禁、酣畅淋漓。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常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说到诗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哪怕已经过了千年,仍然像汹涌的海潮,即便是最高的潮头过后,退潮照样波涛拍岸,响声震天,哪怕退潮尾声,依然波光潋滟,不无可观。

唐诗读后感4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明人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是大体符合唐诗发展历程的。从唐王朝建立到睿宗延和元年618712是初唐时期,这一段也可称作唐诗的徘徊时期。本期诗歌大抵沿袭了齐梁余风,题材狭窄,格调纤弱。到唐初四杰出,诗风始有所振起。稍后陈昂力倡汉魏风骨,诗风为之一变;从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713一765为盛唐时代。本期名家比肩接踵,诗歌创作如日中天,形成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盛唐气象”。李白是唐帝国国势鼎盛时期的歌手,杜甫是唐帝国大厦倾覆之际的忧患之士;李白诗歌是青春的颂歌,杜甫诗歌是乱世之悲歌;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和其他诗人一道将盛唐诗坛装扮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代宗大历元年到穆宗长庆四年766—824为中唐时期,大历年间,诗歌创作跌入低谷,大历十才缺乏雄浑之气。中唐后期诗坛再度辉煌,元白等人掀起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刻意求新,柳宗元、刘禹赐、李贺等优秀诗人无不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从敬宗即位到唐末825—907为晚唐时代,大唐帝国日薄西山,诗歌创作亦如同返景入林之残照。李商隐杜牧为唐诗抹上了最后一层金光。

  唐诗之所以如此高度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有唐一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的自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宽松环境,与科举诗赋取士、与中下层士人活跃等因素密不可分。另外,从诗史的内在流变历程看,《诗经》、《楚辞》、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版,对艺术特色的讲解甚为详切。今人唐诗选本较多,兹介绍两种:一是葛兆光《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唐诗282首,凡七十八家,选诗颇具眼量,小传、注释新见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选诗500余首,按体例排列,注释简明,分析详备。

唐诗读后感5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诗诵诗,既能提高文学素养,又能陶冶精神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上记录了无数诗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欢快明了,读起来趣味无穷;有的豪迈奔放,读起来慷慨激昂;有的发人深省,读起来意味深长……

  少年英才,骆宾王,7岁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这首诗中,把鹅的样子、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鲜艳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听了这首诗,仿佛自己亲眼见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在水中嬉戏、玩耍,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这首可不是骆宾王胡编乱造的,是一次泛舟的'过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产生了灵感。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也正因为它生动、欢乐才使得它流传至今。

  为什么一个7岁的孩子能写出活灵活现的诗?恐怕离不开平时的认真观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时上作文课,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一到作文课,我就开始犯愁了。写什么呢?手里的笔不停地转,脑袋空空如也,眼睛来回地盯着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平淡无奇、毫无感情,让人读了都想睡觉。现在,我每天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点一滴,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提起笔就可以写,脑子里优美的词语,像泉涌一样,很快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当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饱满的米饭,我便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侯,我吃饭总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珍惜每一粒饭。”不懂事的我认为米那么多,要珍惜干嘛!读了这首诗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获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生长在农村的我更能体会这其中的辛酸。

  好诗还远远不止这些,诵读这些诗句,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唐诗读后感6

  “国民教授”“别人家的老师”,很难相信,这些称呼都来自一位红遍全网的,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戴建业老师。

  作为一位古代文学教授兼网红,戴老师又是一种怎样的组合体?或古板,或亲切,或现实,或浪漫。他是怎样一位“不正经”的教授?因此,我特地观看了戴老师的教学课程并拜读了《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一书。

  我这才明白戴老师“红”得有理的原因。戴老师的唐诗课彻底打破了我“老师与网红水火不容”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唐诗是遥不可及的、晦涩难懂的。但戴老师却可以将其讲得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更难能可贵的是,戴老师可以放下教授的架子,像一个朋友一般,与我们亲切地聊唐诗。

  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今的人们被快信息所充斥着,过着忙碌不休的快生活,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而唐诗作为一种古典文化的代表,本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却因这快时代的到来而备受冷落。

  事实证明,只有顺应潮流,古典文化才能生存下去、传承下去。戴建业教授的录播唐诗课正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戴老师的平易近人等特点吸引了人们,再借助网络这一媒介,使其在网络中传播开,并让网友们从关注人,再到关注诗,进而关注文化。

  不止有戴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在网络平台上的课程,不少电视节目也在为唐诗的传承而努力。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中国诗词大会》了。在答题的同时,选手与观众既学到了相关的诗词知识,又了解了诗人、词人们的生平故事与人物品格。

  不仅如此,唐诗同样会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当我们不得赏识之时,不妨想想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气概;当我们为一道难题所困扰之时,不妨想想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乐观;当我们枯燥难耐之时,不妨想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之趣。

  科技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它应是古典文化传承路上的顶梁柱,而不是绊脚石。在二者的结合下,科技被赋予了古典美,古典文化也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华上下五千年,被尊称为“诗的国度”,最富盛名的便是唐诗。潮流中的唐诗,期待创造新时代的大唐盛世!

唐诗读后感7

  “在盛唐的诗人里面,李白和杜甫诗代表人物,一个被称作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挺仙儿的那个是李白,经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另外一个特悲天悯人、特现实的就是杜甫,一辈子忧国忧民忧自己。……公元744年,两位诗坛巨匠见面了……”

  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知你是否已经被这幽默风趣的语言催开了脸上的笑意,又亟不可待的想要走进书中的故事呢?

  是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神奇,在看似随意平常的闲聊中,把一首首诗词背后的人文、历史、地理知识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用孩子最好理解也最爱听的小故事讲出来,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走进作者的生活,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心境。那一句句古诗缘何而写,字里行间又流露着怎样的情感,在读完故事之后,你就会觉得诗歌是诗人很真实、很自然的心声的表达,你会很快记住这首诗歌,并印象深刻,慢慢地你还会品砸出诗歌语言文字的曼妙,赞叹诗人炼字功底的深厚。

  拿起书来轻松读,放下书来能记住——这是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

  孩子从不愿意看古诗,不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到愿意阅读古诗并能够背诵部分大作,这个过程真的.很神奇,这一切都是《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的作者(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芳老师)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也让我们和唐诗的距离越来越近。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分为两册,第一册的主角是李白,第二册的主角是杜甫。

  王芳从盛唐的诗人李白诗仙入手,结合历史朝代知识,巧妙地将初唐、盛唐、中唐的诗人串联在一起,用生动、有趣、贴近孩子心理的语言带着孩子和家长们重返唐诗的世界,将最美好的国学浸润给我们。

  王芳的写作方式非常独特,她将诗人的身世经历、政坛文坛的奇闻趣事融入唐诗的讲解之中,打破了传统唐诗教学方法中讲解“原文+释义”的方法,以时间线、历史线轻松帮助孩子们构筑大语文学习所必备的知识体系。比如她在书中分享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一个诗人的关系图,弄清每一个诗人和他们的关系。比如杜甫是李白的朋友,出生于公元712年。杜甫的爷爷叫杜审言,出生于约公元645年,杜审言有个好朋友叫宋子问,他的生平和诗词有哪些等。在《最好的方法读唐诗》中,王芳用这种人物关系的方式,讲解了李白、杜甫、杜审言、“初唐四杰”、岑参、张继、刘长卿等34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讲故事。

唐诗读后感8

  唐诗,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大家都朗朗上口。《最美唐诗》中选取的唐诗并不是很多,只有二十七首。可我却能从这几首中,感受到唐诗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中的诗歌有些作者不是特别有名,但这些并不有名的诗人,却让诗歌变得更完美。比如钱起在《省试湘灵鼓瑟》中,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让主考官惊叹“必有神助”。因此钱起不但高中,这首《省试湘灵鼓瑟》也被传为名篇。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李商隐和杜牧,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等。李商隐的《锦瑟》书中说这首诗是最具唯美主义,最迷离恍惚、费人猜想的,我觉得一点儿也没错。第一句非常简单,基本上读几遍就懂了。可后面几句需要反复钻研,特别是“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第一句只是把一些美好又模糊的东西放到一起,令人很难想到这句话的意思。第二句就更不用说了。

  杜牧入选的.诗只有两首,比李商隐少了一首,却也不错。诗名叫《赠别》。有两首赠别的对象是一名小歌女,名叫张好好。第一首在夸她美丽,第二首的风格却变了,没有华丽的修饰,却也让读者陷入思考。

  也许有人一辈子逗在专研唐诗。唐诗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我们要背唐诗、默唐诗,把唐诗传承下去。

唐诗读后感9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化。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盛唐气象的形成有诗歌艺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呈现等等,这在著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以及其它一些论中已从多方面做过论述,本限于篇幅不再重复了。下面仅从历史、化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讨。从历史、化的发展这个角度看来,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化的交融。晋室东渡之后,中国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在这期间,南北双方的化呈现相当明显的差异。南方喜庄老、尚清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行为准则。南方风华靡,北方风质朴。南方的书法多见于帖,南帖飘逸;北方的书法多见于碑,北碑凝重。《隋书·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很显然,单一的南方化或单一的北方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为大观。隋朝统一全国,以及大运河的通航,已经开启了南北化互补的过程。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学传序》)一种融合了南北化之长的、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化的升华。如果说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在唐玄宗后期,“开元盛世”的历史气象便开始渐渐走向衰落。这我们也可以从很多诗歌中看出,如杜甫写在“安史之乱”以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写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从而透露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又如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表面上看,这是在写他自己

  寻花问柳、风花雪月的日子,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扬州娼妓业的发达,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唐朝经济化高度发达的结果。但是,物极必反,当这种”繁华“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就是一种衰败的前奏或者象征了。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直截了当地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透露出来唐朝宫室的衰陲。

  李白是唐帝国国势鼎盛时期的歌手,杜甫是唐帝国大厦倾覆之际的忧患之士;李白诗歌是青春的颂歌,杜甫诗歌是乱世之悲歌;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和其他诗人一道将盛唐诗坛装扮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代宗大历元年到穆宗长庆四年766—824为中唐时期,大历年间,诗歌创作跌入低谷,大历十才此来源于秘写作缺乏雄浑之气。中唐后期诗坛再度辉煌,元白等人掀起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刻意求新,柳宗元、刘禹赐、李贺等优秀诗人无不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从敬宗即位到唐末825—907为晚唐时代,大唐帝国日薄西山,诗歌创作亦如同返景入林之残照。李商隐杜牧为唐诗抹上了最后一层金光。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读后感10

  我的小抽屉中有很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很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现在,学校开展“好书伴我行”活动,有很多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习唐诗的活动中来,我也一样,不断深入地品读。我要感谢唐诗,因为它已成为我心灵上的一个寄托;也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更是改变我一生的精神食粮,让我不断的从中成长的作文

唐诗读后感11

  放下书本,脑海里全是流芳千古的诗词,是稚嫩整齐的朗朗吟诵声,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更是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交流。

  走进此书,我喜欢与各位诗人一起享受自然,倾听自然。吟诵着山水诗,仿佛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乘着“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轻舟一叶,畅游山水自在畅快,忘却愁肠之感,可不惬意?望着《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独自品着那份宁静悠闲与孤寂;我徜徉在《小池》边,“泉眼无声惜细流”,享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活情趣与难得的夏日清闲;我翻着《与朱元思书》,向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清净与朴素,不染尘埃……我倚在窗边,一起与“风花雪月”对话。风为“穿山过水拂面而来,自息自生抚弄摆袖”的走遍天下神秘侠客;花为“零落成泥常开不败,摇乱玉彩沾衣未摘”的活泼动人闺中小女;雪为“日出消融檐上落白,眉心微凉华发皑皑”的雪中清秀冷淡赏梅妃子;月为“咫尺天涯千秋万载,移走寂空星云中埋”的.孤寂夜中仙子。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伤春悲秋。悲诗仙李白诗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无数伤心句,直戳心中伤心处。透过诗句,仿佛看到满山缭绕的云雾中,一人高举酒壶,身着一身白衣,悲愁满腔,正欲与那高悬明月共诉苦断肠。仕途颇为挫折,郁郁不得志,不被皇上所喜爱,才华满腔不被重用,李白的愁绪可实在凄凉。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仰天长叹。叹伟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叹他心里对国家无力回天之悲伤无奈,叹他为国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雄浑,叹他被俘后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的忠烈爱国,叹大宋亡国之悲。我也跟诗人共愤怒: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风雨歇。”国君被掳此奇耻大辱何时才能报仇雪恨,怒啊!南宋腐败,军心不齐仍有小人从中作乱,怒啊!秦桧这亡国奴,叛徒,奸诈阴险的狠毒小人,亡国之际,竟还诬陷岳飞,扣上一个莫须有之罪名,不如禽兽,怒啊!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共泣于心。我尤其喜爱那李商隐的《锦瑟》。《锦瑟》中,迷离梦幻,优美华丽,叙说了许多凄美的故事。不知是庄周梦了蝶,还是蝶成了庄周。沧海中,总有位美丽的鲛人在黑夜里哭泣,她泣泪成珠、水居成鱼,却无比悲伤孤独,她那悲切的哭声只为成全缕缕飘荡的青烟。那只血色杜鹃已带走了我的幽怨,一去不回了。这几个故事微微感伤、迷茫,还有些成全生活的无奈。作者在词中感慨,自己的青春也似乎被带走了,只能成为回忆了。我只觉作者用锦瑟作为题目并不是诗中真正所咏叹的,作者咏叹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往事与时光,咏的也是自己所有不复归来的一切。叹中有哀,哀中有思,思中有泪。

  走进此书,我跟各位诗人共乐,一起乐开了怀: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那蓬头稚子怕惊了池中鱼,不回应别人,那几分钓鱼乐趣,是那样充满了几丝可乐的童趣与悠闲。《所见》中骑牛高唱的小牧童盯上了正在欢愉鸣叫的金蝉,一连串的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立而不动的动作被作者寥寥几笔描写得生动可爱,充满童真!

  我穿越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与各位诗人共借夜叹息,也曾与各位诗人同抱拳仰慕,或为李后主,或为屈原,或为南宋晚唐,或为李白杜甫,或为诗词句中若隐若现的诗人自己。我的喜怒哀乐,我的一呼一吸,因《唐诗宋词》而起,并不为其而终。我愿与这《唐诗宋词》融为一体。

唐诗读后感12

  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唐诗三百首》他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白话文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己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己的国家,知道要感谢解放军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祖国。

唐诗读后感13

  小时候最早读到的孟浩然的诗是《春晓》里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犹记得孩童时期摇头晃脑读诗的可爱样儿。淳朴通俗的诗句写满了简单和真实。

  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犹如小孩子,单纯可爱中透露最难能可贵的本真。

  读《秋登万山寄张五》,从题目中得知此时是适合登高望远的秋季。秋天是一个丰收洋溢着喜悦的季节,也是一个思念带点愁意的季节。“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看到这样的登山美景,真是一件令人陶醉的事情,心中忽又泛起一丝对朋友的思念,如此的美景要是能与好友共享该是多完美。亦或者近几天心里思念我的故友,越发的难受,连梦里都盼着与他相见,郁结在内心的.情感无法排解,怎么办呢?去登山吧,看到登山途中的美景或许我的心情会好一点。到底是景色生了情,还是情感动了景,亦或者它们交互不清。属于哪一种已经不重要了,人心本来就是让人摸不透的,但情感却又如此的真实不矫作。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生活总是这般喜悦中掺杂着淡淡忧伤,兴奋时给你点失望,为什么总不能让我们一直开心下去沉浸在幸福当中,但更不能悲切到底。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的一番好景。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有点残缺的生活刚刚好,也是平常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普通人的小日子经不起忽满忽空的大起大落。日子要慢慢来,才能好好过。

  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过不好呢?想是他们不明这些理,做不到生活的这般简单真实。即使看到过,听说过,但没走到心里去。就如同每天刷朋友圈时片片的心灵鸡汤文,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做到呢?不说出来的东西不代表不懂,懂得的未必能做到。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没有半点说道述理,就是简单的向我们表达他看到登山的风景,对朋友有所思念的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可细细品尝它的时候,却是意味深长。

  秋天的季节里,有人看到的是残花败柳,有人看到的是枫叶红满大地尽风流,有人说秋天是适爽高朗的季节,有人说我禁不起秋天的忧郁情愁。美是容易的,哪怕从颠沛流离中都能找到形而上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美也是难的,你能保证这份用心总能一直存在每个人没每个心?难怪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早就有如此著名的判断。

  难也好,不难也呗,这些问题不需要我们去考虑。你问那小孩子:快乐是什么?悲伤又是什么?他们呆呆地摇摇头。

  你瞧瞧那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觉。

  婴孩们不需要懂什么道理,他们只保存着人的最初。他们也拥有着人们求之不得的快乐。大人们总喜欢做有意义的事儿,什么才是有用有意义的事儿呢?世间很多事当我们执着追求它的意义时,就已经失去了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

  读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让我们学着保持着最真的心,做简简单单的自己。

唐诗读后感14

  我的小抽屉中有非常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非常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现在,学校开展“好书伴我行”活动,有非常多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习唐诗的活动中来,我也一样,不断深入地品读。我要感谢唐诗,因为它已成为我心灵上的一个寄托;也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更是改变我一生的精神食粮,让我不断的从中成长……

唐诗读后感15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

  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唐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唐诗译文06-22

唐诗的妙用06-28

杜甫的唐诗09-22

《全唐诗》精选11-04

幼儿唐诗04-10

《全唐诗》04-11

唐诗《野望》11-03

唐诗《瑶池》02-17

唐诗春晓03-15

唐诗《菊花》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