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赏析

时间:2024-10-17 16:10:17 松涛 苏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象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泄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春宵》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春宵⑴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⑵,花有清香月有阴⑶。

  歌管楼台声细细⑷,秋千院落夜沉沉⑸。

  作品注释

  ⑴春宵:春夜。亦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

  ⑵一刻:比喻时间短暂。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

  ⑶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味。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⑷歌管:谓唱歌奏乐。

  ⑸夜沉沉:形容夜深。

  作品译文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作品鉴赏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二句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二句按意思应为“楼台歌管声细细,院落秋千夜沉沉”,在诗中语序作了调整,是因为诗歌格律使然。这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诗人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这样的描写也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此诗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苏东坡的诗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意境清新而著称于宋代诗坛。在这首诗中,他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才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全文及鉴赏09-29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词作鉴赏09-14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1-06

《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09-24

苏轼如梦令·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09-20

减字木兰花·送别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13

苏轼春宵翻译及赏析10-30

苏轼《沁园春》翻译赏析08-18

苏轼《蝶恋花》翻译及赏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