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的赏析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游泳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解: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⑶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⑷极目:放眼远望。楚天: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舒:舒展,开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⑸宽余(yú):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⑹“子在”二句:《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⑺风樯(qiáng):指帆船。樯,桅杆。
⑻龟蛇:词中实指龟山、蛇山。
⑼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1958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⑽天堑(qiàn):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叔宝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堑,沟壕。
⑾巫山云雨:战国楚人宋玉《高唐赋》中说,楚襄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相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上”。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⑿高峡出平湖:意谓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
译文:
刚刚喝过长沙的水,现在又吃到武昌的鱼。下到万里的长江中劈波斩浪,躺在水面,放眼看,楚地的天空格外开阔。哪里去管他风吹浪打,就像在家里的庭院悠闲地随意散步,今天我得到了最大的舒适与畅快。不由想起孔子在长江边讲过的名言:逝去的时光就如这滚滚长江水!
风鼓动着白帆,龟山和蛇山都静静地立着,宏伟的蓝图已在规划。一座大桥飞架,把南北沟通,天然的险阻顿时成为通途。还要在西边江上建一堵石壁,把那巫山的云和雨截断,高高的三峡,将出现一个平坦的湖泊。那神女应该还好吧!她也会惊叹当今世界与从前大不相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1956年12月,毛泽东致信黄炎培,信中“录陈”此词,题为:水调歌头·长江。首次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时改题为《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经接近尾声,毛泽东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从2月开始,他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向三四十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作调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讲话稿。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先后两次作《论十大关系》讲话。不久,他便启程南巡,先到广州。毛泽东喜欢长江,把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他要去长江游泳,此前他在不少江河湖海中游泳过,就是还未去过长江。5月30日他从广州飞到长沙,当天上午畅游湘江,算是准备活动。5月31日飞到武昌。这回他三次游长江。6月1日,晴空万里,中午时分,毛泽东从武昌岸边长江大桥8号桥墩附近下水,游到汉口湛家矶江面登船,历时两小时零四分,全程近14公里。6月3日,下午2时许,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为了考察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他从汉阳鹦鹉洲附近下水,穿过桥墩,游到武昌八大家江面上船,共回游14公里,历时两小时。他执意不游东湖,第三次畅游长江,仍从汉阳回游到武昌。就在畅游长江期间,毛泽东既为长江的宏伟气势所鼓舞,又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场面所激励,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游泳词,气势磅礴,境象阔大,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但在平淡朴实的词句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深邃的内涵。
上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是先到长沙,再到武昌的。但他不是简单地讲这次的旅程,却借三国时代吴国的童谣来加以化用,这就与简单的叙述旅程不同了。《三国志·吴书·陆凯传》称: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当时孙皓迁都,使百姓服劳役。百姓用船运送迁都物资,逆流而上,深感烦苦,所以有这童谣。而事实上,当时作者已经找到了一条反映中国客观的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所以作者对这个童谣,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是长沙有名的白沙井水,武昌鱼是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为著名的团头鳊或团头鲂。通过这样的化用,正表达出作者从长沙到武昌,一路上非常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了人民的幸福安乐。这是化用的引用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两句写出长江奔流到海的气势,写出横渡长江的游泳的壮举。“极目”,用尽目力望去,表示望得远。“楚天”,武昌一带是过去战国时代楚国的地方。下一“舒”字,既写那里的天地空阔,一望无际,感到舒畅;也写出在大江游泳的舒适,这里也表现作者游泳技能的卓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在长江里游泳,是有风浪的。作者高超的游泳技能,可以驾驭风浪,所以“不管风吹浪打”,不把风浪看做一回事。在长江中游泳,胜过在庭院里散步,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因在庭院里散步,有院墙围绕,难免感到局促。假如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像作者说的“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那还有个框框,即以外国经验为框子,像在庭院散步那样,有围墙围绕着。“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打破了“外国经验”的框框,就恰是“今日得宽余”了。这就想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来进行建设了。进行经济建设,就要争分夺秒,于是引用了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作者在长江里游泳,感到长江的水,不停地向东流去。作者正在领导全国人民,按照中国客观经济规律进行建设,也要不停地前进,这样就自然地跟下片的建设联系起来了。
下片:“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风樯”是风里的帆樯,即看到张篷的帆船在行驶。龟蛇静,指长江两岸的龟山和蛇山,龟山在汉阳,蛇山在武昌,隔江相对,长江大桥的两头就建筑在这两座山上。作者用风樯动来陪衬龟蛇静,一动一静构成对偶,都是眼前的景物。从龟蛇静里自然联系到长江大桥的建筑。“起宏图”,正说明进行宏伟的建设。接着写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用“飞架”写出大桥像长虹架空的壮伟形势和建筑的神速。“天堑”,古人以长江为阻隔南北的天然壕沟。《南史·孔范传》: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有了大桥,天堑变成交通大道了。这说明宏图在于改变大自然,使它更有利于人民,这也透露出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杰出成就。
就“起宏图”说,除了建筑长江大桥外,还有在三峡建筑水库的宏伟计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再要在长江西段三峡里筑起一道拦河坝,把长江上游的雨水拦住,造成一个水库,即一个大湖。把拦河坝称为石壁,突出它的坚固。巫山在重庆巫山县,长江在巫山中经过,那里称为巫峡。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高唐时,梦中见到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借用这个故事,说明拦河坝可以截断巫山的云雨,使在高峡中出现一个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巫山云雨里,自然引出神女来。作者说神女那时还健在吧,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当惊叹世界变样了。“神女应无恙”的“应”,当作料想解,杜甫《遣兴》“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便是一例(萧涤非说,见1959年3期《山东大学学报·读毛主席诗词的几点蠡测》)。“无恙”即没有毛病,好好的。这里借神女来写拟议中水库的宏伟建设。
这首词里的引用格,有化用的,如把童谣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加以变化,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经过变化,意思与原来的童谣完全不同了。再像“截断巫山云雨”,“巫山云雨”也是引用格,也是化用,意思跟原来的“云雨”也不同了。也有明引的,如“子在川上曰”两句。这两句含有“自强不息”的用意,与下文的宏伟建设相呼应。最后提到神女,带来了神话色彩,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赏析08-16
《水调歌头·游泳》的赏析及写作背景10-23
《水调歌头 游泳》原文及翻译赏析01-19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及写作背景06-08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出处、作者及赏析07-15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
《水调歌头》赏析01-18
水调歌头 赏析06-03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05-16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