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堂实录

时间:2023-12-29 15:32:52 蜀道难 我要投稿

(经典)《蜀道难》课堂实录2篇

《蜀道难》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经典)《蜀道难》课堂实录2篇

  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

  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

  师:(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

  生:(小声的)山高啊

  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

  生:(学生背,比较整齐)

  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

  生2:凫(fú)

  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

  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师:什么“崖”

  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

  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

  生:(同声)奇险/也如此

  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

  生4:靠前

  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

  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

  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

  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人

  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

  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

  生7:想象丰富,奇特

  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

  生8:噫吁嚱!

  生9:噫吁嚱!

  生10:噫吁嚱!

  生11:(感觉读不出来)

  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

  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

  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

  生:(同声)还没有呢

  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

  生:(学生读)

  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

  生:(学生划这三句)

  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

  生:(学生笑)

  生12:(第一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生13:(第二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第一个同学读得比较豪放,第二个同学的情感把握得更出色一些,把三句的变化读出来了这三句的读法很有讲究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得感叹那么,这三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4:把文章串起来

  师:这是结构上的作用除了把文章串起来,还能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一层

  生15:内容上,能够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师:这个情感的变化,很重要就是文章的脉络要从内容、形式、情感上来考虑除了这三句,其他又写了什么?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合作朗诵一下诗歌,我读这三句,你们读其他部分

  (师生合作朗诵)

  师:说一说,除了这三句,还写了哪些内容,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

  生16:写了蜀地的形成

  师:教师板书,也就是来由

  生17:行走在蜀道中

  师:压缩一下,就是旅途

  生18: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

  生19:可以写出险峻,神奇

  师:刚才这三句如果是关键句,那么,关键句中,还有关键部分,还有一个诗眼是什么?

  生20:诗眼就是“难”

  师:蜀道“难”在哪里?

  生21:难在蜀道之路的艰险还难在守道之人的凶残

  师:一个是本身的,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原因导致了蜀道之难与刚才几句有什么关系?

  生22:关系很清楚第一是写蜀道的高和险,渲染出蜀道之难第二是写蜀道上行道之人的艰难,第三是通过想象,写蜀道之难的外在原因

  师:想一想,李白为什么要把蜀道写得那么难?

  生23:我觉得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说明人生之路的艰难

  生24:我觉得是李白政治上的艰难

  师:老师板书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关于李白把蜀道说得艰难的'原因有多种,我随便列举了一下

  第一,政治上的艰难第二是人生的感喟第三是送友人入蜀第四是关心故人(杜甫)第五是劝明皇不要入蜀第六是讽刺军阀那么,同学们能否从文本中找到根据?

  生25:最后一句是表达政治上的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生26:送友人的依据是:“问君西游何时还?”

  生27:挂念老杜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生28:劝明皇不要去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这里的“险”,除了蜀道自身的高险之外,还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险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生29:我觉得人生感慨,可能更好一些

  师:关于上面的这几种原因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第三种辛弃疾的很多诗歌,就既有送友人,又在感慨人生其他的各种观点,有的经不起推敲比如关心故人杜甫,据考证当时杜甫已经不在四川了比如劝明皇不要入川,当时安史之乱早就平息了,都不足为据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效果不一样比如有人把“噫吁嚱”独立排行也有人把,“噫吁嚱,危乎高哉”排在一行除了句子的排行之外,有时候断句,也影响排行比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可以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生30:书上的好

  师:对,还是书上的好这种排列有一种参差的美,还能把空山的空旷,人的孤独和惆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果让你来排,你如何排,大体上是如何排的?然后,把你们的排法诵读出来,我在黑板上划出图谱

  生:(按照自己的排法,诵读全文)

  师:(在黑板上按照学生的诵读,划出图谱为什么竖着写,在这里找到了落脚)为什么强调这种图谱和分行?

  生31:形式上给人高峻的感觉

  师:的确是这样,这是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李白需要的时候,三个字,五个字,七个字

  生32:还有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

  师:很好,通过诗句的长短,映衬出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

  生33:我觉得这还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种语言的艺术

  师:非常好,我觉得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形象表达,感情变化,语言艺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蜀道难》课堂实录2

  课堂实录及解说

  1)导入

  师: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将其中的名句背出来。

  生1:《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2:《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3:《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4:《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师:那么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2:还有瑰丽神奇的想象。

  生3:善于抒发对理想 世界的热烈追求,语言热情奔放。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你们想知道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的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又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俊逸”也是对李白诗风的概括。

  (评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唱戏前的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我的导入虽简单,但联系了已有的知识,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李白诗作的特点和风格。)

  2)形式多样的诵读

  第一遍:听读,听录音,校正字音句读错误。

  第二遍:跟读,读完后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蜀道难行的?

  生:三个方面——高、险、战祸之烈。

  (评价:前两遍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并疏通字词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我的板书是一条斜线,如同高耸入云的蜀道。线下端写着“蜀道难”,线上端板书“难于上青天”。)

  3)研读、评读、品读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第一段,然后再请他说说为何这样诵读。之后其他同学点评。

  生1:读第一段

  生1:诵读理由:开头“噫吁嚱”四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蚕丛及鱼凫”等四句写蜀道历史,要用舒缓的语气;“地崩山摧壮士死”应读快,读出气势,最后写青泥岭的曲折盘旋和登山者的情态,应读得较慢,突出人们的无可奈何。

  师:说得很好,在诵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重音、感情、停顿、语调、节奏(语速)。

  师:请大家试着划停顿、标出重音。古诗文中的停顿一般来说是三言一顿、四言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请同学们再次试着自由朗读一遍。

  2、师:哪些语句表现蜀道高的特点呢?说说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生1:“蚕丛及鱼凫”四句写蜀道闭塞,暗含着高山险阻之意。

  生2:“西当太白有鸟道”用鸟道烘托山高,用五丁开山传说写出蜀道来之不易。

  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六龙回日” 的神话烘托山高,同时以水险衬托山高。

  生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反衬手法,衬托山高。

  生5:“青泥何盘盘”四句,运用了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写人在山顶摸到星星以及抚膺长叹的情态衬托山高。

  (评价:此环节让学生将内容的理解与前面讲过的李白诗作的创作风格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

  3、看蜀道的图片

  (评价:此环节旨在通过图片欣赏,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中的画面加以想象。想象太白鸟道、五丁开山、想象六龙回日、冲波逆折,想象黄鹤难飞、猿猱愁度,想象青泥曲折、行人情态。

  (评价:诗歌的写作需要想象,朗读和理解诗歌同样离不开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研读第二段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并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

  生1:读

  生1:此段开头“问君西游何时还”两句读出询问的关心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凉之感。“连锋去天不盈尺”四句要快速昂扬,读出气势,最后两句应读出感叹和反问的语气。

  师:哪些语句写出了蜀道之险?

  生2:“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

  师: 这四句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生2:意象有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为我们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险、之难行。

  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四句也写了蜀道之险。

  师:这四句又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生3: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砅崖转石。

  师:请同学们用电影镜头取景的角度对这一画面加以想象。首先是一个“连峰”的长镜头,然后是枯松的特写,接着“飞湍瀑流、砅崖转石”让画面动起来。整个画面形象声音俱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5)研读第三段。

  师:此段应该怎么读?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

  生1:诵读。

  生1:“剑阁”句要读出“峥嵘而崔嵬”的气势,中间四字句应快速读出险恶,结尾要“慢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此段写战祸之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生: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可知作者写此诗时可能在长安,写诗目的可能是送别友人。写蜀道难行、蜀地战祸惨烈,劝友人别去蜀地。

  师:分析得很好,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6)齐读课文,联系已学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出现的反复语句,说说文中多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何作用?

  生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可以形成一唱三叹、回还往复的作用。

  生2: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咏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叹高,二叹险,三叹战祸之烈。

  生3:此句既是咏叹的主体,又是诗意的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7)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如神话传说、夸张衬托、借景抒情写出了蜀道的特点,蜀道确实难行啊,今天,我们的铁路不仅穿越了巴蜀,而且天路通到了青藏高原。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是“地灵人杰”!

【《蜀道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蜀道难的课堂实录06-08

《蜀道难》课堂实录12-28

蜀道难的鉴赏06-09

蜀道难的原文05-12

蜀道难教案06-16

蜀道难译文05-14

《蜀道难》的赏析03-21

李白的蜀道难07-20

《蜀道难》古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