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导案

时间:2020-09-27 12:20:04 蜀道难 我要投稿

蜀道难教学导案

  引导语:李白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 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

蜀道难教学导案

  蜀道难教学导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 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 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 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 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3、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 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背诵全诗

  【延伸知识】

  蜀道难中的神话故事

  蚕丛开国

  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 神话传说中的蚕神。他 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夏 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 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 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在今天成都市双流县城南牧马山),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 挥所”。

  五丁开山

  秦王想要仅供蜀国,便托人向蜀王讲,愿意把秦国五个 天仙似的姑 娘献给他。蜀王本是好色之徒,听了以 后,欣喜若狂。再次叫五大力士到秦国去一趟,要他们把五位美女及早接回来。五丁力士带着五位美女回家路上,经过梓潼这个地方,忽然看到一条大蛇正向一座山 洞钻去。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赶紧跑过去抓住它的尾巴,一个劲地往外拉,企图把蛇杀死,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个人拖不动,于是五个兄弟一起过来。这时蛇头 已进入洞内,蛇尾巴正在洞口。他们几人联合用手技去拖蛇的尾巴。过了一段时间。巨蛇才一点点地从山洞里拖了出来,

  五丁桥弟兄们十分高 兴。忽然妖风作怪,只听到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大山崩塌下来,刹那间五个壮士和五个美女都被压死了,化为血泥,一座大山化为五座峰岭!蜀国国王听了这个消 息,悲痛欲绝。他是做梦也想得到这五位美女,供他寻欢作乐啊。他亲自登临这五座山,进行厚颜无耻的悼念,并且命名这五座山为五妇 ,至于死了五位壮士,却一点也不心疼。人民对这个昏君的行为十分看不惯,他们十分热爱这五大力士,便称这五座山为五丁。

  子规啼血

  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望帝以鳖灵功高,禅位于其。在这之后,望帝修 道,处西山而隐。他想,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将是万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后,竟然慢慢变了样,不仅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还占去了他的妻 子和女儿。一个个传言飘到望帝的耳边,望帝变得心急如焚,于是想赶回都城劝那宰相回心转意。可是,人家城门紧锁,根本连都城都不给他进。望帝求也没用,喊 也没用,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西山,并日夜掩泪痛哭。哭得久了,可能是悲伤过度吧,他黯黯然断了气。不久,他化作了一只鸟,目光呆滞地站在屋顶上,望着远处 曾经熟悉的都城哀声啼鸣,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红红的鲜血来……

  六龙回日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神驾着六龙车,羲和赶着车,在空中行走,他们走到高山顶峰跟前,也要迂回而过.

【蜀道难教学导案】相关文章:

《背影》教学导案10-28

课文观潮教学导案11-15

《观潮》教学设计导案11-07

周密《观潮》标准教学导案09-13

《观沧海》优秀教学导案范本09-12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09-19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案05-27

教学简案:《背影》11-04

乡愁教学简案05-27

《蜀道难》优秀教学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