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诗句
1、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万顷蟾光浩不收》
2、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3、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4、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5、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6、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7、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范成大《鄂州南楼》
8、《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9、夕宴中秋醉广寒,阆风银阙锁三山。——王珪《宫词·夕宴中秋醉广寒》
10、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11、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12、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赵鼎《人月圆(中秋)》
13、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14、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玩月》
15、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
16、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7、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18、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唐彦谦《中秋夜玩月》
19、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0、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李弥逊《水调歌头》
21、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22、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3、秋阴团扇如人老。渐近中秋好。——刘辰翁《虞美人(中秋对月)》
2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25、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6、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
2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冯夷捧出一轮月,河伯吹开万里云。——朱淑真《中秋》
29、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司空图《中秋》
30、年重月,月重光。万瓦千林白似霜。——向子諲《长相思(绍兴戊辰闰中秋)》
31、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2、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齐已《中秋月》
3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3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6、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37、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38、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39、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40、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41、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42、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43、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44、但恐同王粲,相对永。
45、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46、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47、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48、青雀西来,报我,道佳期近矣。
49、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50、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1、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52、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54、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
5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57、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
5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5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6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3、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64、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元夜有感》
65、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邀祝秀才(二首)》
66、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落花(六首)》
67、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眠昏》
68、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灯夕》
69、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杨万里
70、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姑苏元夕》
71、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清夜》
72、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除夜》
73、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刨冻菜》
74、春风九市花灯。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75、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念奴娇·桂魄澄辉》
76、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失调名》
77、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78、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9、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80、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1、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8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8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85、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8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7、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88、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9、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9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传说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柚子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中秋节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诗句和习俗11-29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习俗02-24
中秋节描写月亮和思念家乡的诗句09-23
和秋天有关的诗句11-21
中秋诗句和对联09-09
鲁迅的经典诗句和名言04-11
秋天的诗句和词语09-09
中秋节经典诗句09-08
中秋节精选诗句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