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元宵节的诗句

时间:2020-11-14 08:29:31 诗句 我要投稿

有哪些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元宵节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哪些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No.1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No.2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No.3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No.4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No.5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No.6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No.7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No.8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No.9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No.10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No.11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No.12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No.1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No.14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No.15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No.16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No.17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No.18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No.19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No.20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No.21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No.22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No.23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No.2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No.25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No.26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No.2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拓展知识】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演变发展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2015年,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有哪些有关元宵节的诗句】相关文章:

有关王勃的诗句有哪些01-18

杜牧的诗句有哪些02-04

元稹的诗句有哪些12-19

王安石的诗句有哪些12-09

王之涣的诗句有哪些?12-17

王之涣的诗句有哪些12-09

杜牧的爱国诗句有哪些01-31

有哪些思乡之情的诗句02-06

有哪些苏轼思乡的诗句02-01

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