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摘 要:本文通过对《荀子》一书引用《诗经》民歌的材料疏理,针对其中篇目引用《诗经》文学句式,阐释其运用价值,说明荀子对先秦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关键词:荀子 诗经 民歌 文学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学术上成就卓越的一位大家。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又名孙卿。其生卒之年,无从考定,大约活动于公元前298-前238之间。生于赵,游学于齐、秦,仕于楚,为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杀春申君而荀卿废,终老于兰陵。其一生行事与孔、孟相类:始则讲学,继而周游、出仕,终则着书。
荀况被称为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之一,亦被学人称为先秦时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正因为是集大成,故在其着述中不时吸收前代学者、思想家的思想素养,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诗经》《书》《春秋》(左传)《论语》《易》等典籍材料,是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从而形成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老者之文老练淳厚的特点。
一、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情况
荀况的着作《荀子》,现存32篇,笔者对《荀子》篇中的《诗经》民歌的引用做些疏理,以此为证。比较众家的征引《诗三百》,荀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癖好。现将引用《诗经》情况摘要证之。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小雅·小旻》)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诗·曹风·鸤鸠》)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诗·小雅·采菽》)
——《劝学篇》
诗曰:翕翕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诗·小雅·小旻》)
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诗曰:不识不知,颠帝之则。(《诗·大雅.皇矣》)
——《修身篇》
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诗·小雅·鱼丽》)
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大雅·抑》)
诗曰:左之右之,君子宜之。右之左之,君子有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不苟篇》
诗曰: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诗·商颂·长发》)
——《荣辱篇》
诗曰:雨雪湾湾,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诗·小雅·角弓》)
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诗·大雅·常武》)
——《非相篇》
诗曰: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诗·大雅·荡》)
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大雅·抑》)
——《非十二子篇》
诗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诗·大雅·下武》)
——《仲尼篇》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腼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诗·小雅·何人斯》)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小雅·鹤鸣》)
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诗·小雅·角弓》)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诗·小雅·采菽》)
诗曰:维此良人,弗求弗迪。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诗·大雅·桑柔》)
——《儒效篇》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王制篇》
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诗曰:钟鼓喤喤,管謦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诗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节南山》)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富国篇》
诗曰: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诗》逸诗)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王霸篇》
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
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诗·大雅·板》)
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诗·大雅·抑》)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大雅·文王》)
——《君道篇》
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诗》逸诗)
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诗·商颂·长发》)
——《臣道篇》
诗曰:惠此 中国 ,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致士篇》
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诗·商颂·长发》)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议兵篇》
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诗·大雅·板》)
——《强国篇》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诗》逸诗)
——《天论篇》
诗曰:明明在下。(《诗·大雅·大明》)
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遝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十月之交》)
——《正论篇》
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诗·周颂·时迈》)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诗·大雅·泂酌》)
——《礼论篇》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萧,有风有凰,乐帝之心。(《诗》逸诗)
诗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周南·卷耳》)
诗曰:墨以为明,狐狸而苍。(《诗》逸诗)
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大雅·明明》)
——《解蔽篇》
诗曰: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卷阿》)
诗曰:长夜漫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不言兮。(《诗》逸诗)
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腼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诗·小雅·何人斯》)
——《正名篇》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
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小雅·十月之交》)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君子篇》
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诗·国风·东方未明》)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诗·小雅·出车》)
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诗·小雅·鱼丽》)
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诗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大雅·既醉》)
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诗曰: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诗·小雅·无将大车》)
——《大略篇》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
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然出涕。(《诗·小雅·大东》)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宥坐篇》
诗曰:孝子不匮。(《诗·大雅·既醉》)
——《子道篇》
诗曰: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息。(《诗》逸诗)
诗曰:言念君子,温如其玉。(《诗·秦风·小戎》)
——《法行篇》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大雅·烝民》)
——《尧问篇》
二、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由此统计可知,荀子对先秦《诗经》民歌可谓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在现存荀子哲理散文的32篇中,除《哀公》《性恶》《乐论》等少数篇章未直接引用《诗经》诗句外,几乎篇篇都引诗,少则一条,多则三五条,《大略》竟引用了十一条,其中还保留了五六条“逸诗”(逸诗是指不见于现行的《诗经》中的诗句),这在先秦诸子百家运用《诗经》民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诗经》民歌的流传和保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305篇,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及江汉流域的民间歌谣,它反映了周代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现实生活。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宫、乐师加工修订,孔子也做过一番“正乐”类的整理,但文学史上普遍认为它仍保留了原始民歌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仍属通俗文学范畴。自孔子对其弟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战国时代“赋诗言志”成了国家使节、文人策士普遍采用的一种言语方式,这对《诗经》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之学习和运用民歌,其根本目的在于将人们的思想纳入《周礼》“以六德为本”的范围,侧重点在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在文化审美导向上也强调抑邪扶正;但在客观上,他们相当重视属于俗文学的教化作用。
孔子曾在《论语·八佾》中赞扬“《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郑卫之声”虽有批评,却并不删除郑风、卫风之诗,他自卫返鲁从事于正乐,仍很重视歌乐中的风诗,只是把俗文学、雅文学中的文词尽量纳入抑邪扶正的路子上来而已。
孟子在雅、俗文学关系上说得更为明白。《孟子·梁惠王》将乐分为“世俗之乐”与“先王之乐”,而主张“与民同乐”,把俗、雅文学 艺术 之别与王朝统治是否得到继承联系起来。
《荀子·乐论》强调移风易俗要导之以礼乐,强调要使人多听雅颂之声,他说:“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虽然荀子之对于《诗经》,更偏爱《雅》《颂》之章,而对《郑风》《卫风》之音有些批评,即“郑卫之音,使人心淫”,但并不否认其重视俗文学的基本态度。
同时,荀子在《荀子》哲理散文大量地引用《诗经》的文句,一方面作为自己立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学习《诗经》民歌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荀子散文句式整齐,喜用比喻、多用排比等特点,这与《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及比兴手法亦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诗经》得以复出流传,也应有荀子对先秦通俗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参考 文献 :
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版。
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1月版。
杨柳桥:《荀子诂译》,齐鲁书社,1985年2月版。
【论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相关文章: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06-23
《诗经》“行役诗”审美价值论析03-29
论《诗经》中的爱情12-09
《诗经》战争诗的审美价值06-29
劝学 荀子03-25
《劝学》荀子03-25
荀子劝学11-18
《听民歌》阅读答案11-14
论《诗经》战争诗所折射的人文精神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