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时间:2022-08-08 20:23:04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散文作文锦集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散文作文锦集5篇

散文作文 篇1

  那一句承诺,终于在诀别的时候,刻成了爱的十字殇。

  望着你在雨中消失的背影,我默默的无助,默默的流泪。眼角残留的一丝泪痕,是我深爱你的最后证明......

  一朵花开,还不曾结果,便随风零落天涯;一帘心事,还不曾表达,便在水墨韵律中风干成浅浅的诗行。

  在逆风的方向,飞出倔强的坚强。爱情点缀了夜空,你点缀了我的世界。

  有些人,过了就不一定回来;有些事,错过了就不一定存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你若不离,我定不弃;你若离去,后会无期。

  夕阳的光线像是被风吹散一般迅速消失正如同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年华那感觉,像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剧终。

  淡淡的色彩,遮不住执着的情怀;飘飞的羽屑,阻不了传达的怜爱。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而是生命的延续......

  在那美好的季节里,北海道的樱花开得正好,可朝开夕谢。

  四季各有各的美之处,我则是四季的'信使,我宣告了春的到来,迎来了夏日酷暑的信息,捎来了丰收的喜悦......

  我喜欢紫罗兰的花语--永恒的美丽,但我也喜欢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

散文作文 篇2

  夕阳已坠入天际,万物被暮色笼罩。家里空荡荡的,我的心却被填的满满的,堵得整个人直发慌。

  这些日子,我总爱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惨淡的愁云,瘦削的法桐,总觉得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同学相处的烦恼、考试的焦虑、学习的压力常常让我莫名地发火、伤感。甚至连树叶子一片片落去也会让我生出一丝惆怅。自己小小年纪,竟会变得这样多愁善感!

  “吱啦——哐”一阵开门关门的声音将我的思绪从漫无边际的浓雾中牵了回来,我急忙回过神来,是爸爸回来了。“宇儿,别老在家闷着了,我带你去个地方。”爸爸饶有兴致地说。“我要去看望一下敬老院的刘爷爷,你和我一起去吧!”我闷闷地倚在墙上,摆弄着衣服上的扣子,心中有些不大情愿,可听见爸爸那不容商议的口吻,也只好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和爸爸出了门。

  坐在车上,爸爸边开车,边和我讲起了刘爷爷的经历。原来刘爷爷早年也是有家室的,可是人到中年,妻子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住了没几年,唯一的儿子又因车祸失去了生命。刘爷爷曾经在医院里看过大门,所以和爸爸很熟。最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又没什么亲人照顾,所以就搬到了敬老院。逢年过节,爸爸总忘不了去看望他。

  来到敬老院,走进刘爷爷住的房间。刘爷爷一看见爸爸来了,便热情地握住爸爸的'手,问长问短。我也趁机问了声“爷爷好!”老人听力已经很微弱,但身体还算硬朗。我打量着刘爷爷的房间,虽然陈设简单,但拾掇得很干净。老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热情,忙着为我找这找那,把自己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都笑着接下了。

  “多亏现在的社会好啊!你看我一个孤寡老人,住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没事就溜溜弯,听听戏,和老伙计们一块聊聊天,下下棋。……”老人不亦乐乎地絮絮地说着,我和爸爸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

  “爷爷,这么说,您还是感到挺幸福的啊!”我打趣地说。“幸福,幸福!都放下了,也没什么牵挂的啦,一身轻啊!”“幸福就好!”我淡淡地笑着。望着爷爷那饱经沧桑的面颊,我感觉心里塞满的东西正一点一点地下沉,流入了新的血液,暖暖的。

  走出敬老院,我深吸一口气,如释重负,感觉内心畅快了许多。老人都会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悲伤记忆放下,去享受晚年的幸福。而我正值青春年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放下沉重的枷锁,去将青春放风,让心情流浪呢?

  有时候,我们总会将自己心灵的闸门关闭,去背负太多沉重的担子,而当我们将它轻轻卸下时,我们才有机会去创造更多美好,才会活得洒脱,活得快乐。

  “放下”是一种境界,是我需要永远追寻的一种精神。

散文作文 篇3

  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崇高》,他用本身的办法表达出本身心坎的真实情感,用锋利的措辞揭穿了那个时代社会现象中各类丑恶的一面。真的和鲁迅有一拼,别人不敢说的话,他都毫无保存地用笔来代替他想说的话。记得《关于崇高》篇中,一位知青为了能把冲到泛滥的河水中的国度电线杆给捞上来,而丢了本身的生命,此后,便授予他豪杰烈士的称号,他在书中说道:“难道一小我的命还没有一根木电线杆值钱吗?”这一句话赤裸裸地摆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不得不为之震动,处于那个常识青年高低乡的时代,人们稍稍说错一句话,都可能会被视为反动,而他宁愿冒着那样的危险,也要把本身心里最真实的设法主意表达出来,如许才会认为高兴,即便本身改变不了什么。

  他说崇高是要看什么工作而定的,一小我的生命就如许停止了,倒是为了一根捞不上来的'电线杆,值得吗?我认为在他的眼里,所谓的崇高不是为了那些无价值的事物而就义本身的生命,而是要看本身有没有你那种才能,假如没有,何必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器械白白浪费本身的生命呢?我敬佩他那种不满于实际却又敢于和实际辩护的精力,他不合于常人,就是知足一下本身的虚荣心,而是以本身的原则处理工作,他说了平常人不敢说的话,做了平常人不敢做的事,不是他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而是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想要用阿谀来充分本身的生活,而他的话语恰是在唤醒人们生活在那种虚无缥缈状况下的心灵。

  在看王小波生平简介的视频中,说实话,我的脑海里从未闪现过如许一小我的名字,我不懂得他的事迹,更不知他的性格特点,亦不知他对本身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生不雅不雅和价值不雅不雅是什么样的。

散文作文 篇4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我们便有些兴奋的。因为,总在腊月的某一天,定会看到一个戴着一顶旧毡帽的中年人,挑着一个又黑又大的“铁葫芦”在村头出现,口里喊着:“爆米花啰”,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诱惑性的吆喝,便央母亲兜了一升白米,带着几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旧毡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从“铁葫芦”的小嘴上抖落进去,拧紧阀门后,便架起“铁葫芦”,在那机器下面添了柴火,便开始运作了起来,那师傅一边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边不停地转摇着那“葫芦”,还时不时地看看摇把上的压力表,我们围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着那在火上不断在滚动的“葫芦”。时辰一到,坐着的旧毡帽便立了起来,先在“铁葫芦”的尾部绑上一个长长的布袋子,然后用脚支住那机器,一只手握住长柄用力往下一摁,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一股热浪伴随着阵阵稻米的香气便在空中弥散开来,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从那长长的布袋里冒着热气被倒在了母亲早早准备好了的簸箕上,此时的我们便会欢呼着蜂拥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热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里送,那可爱的胖米粒儿,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润的甜味儿,那时,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总还是感到没吃够味,就是年过完了,我们还在“啧啧”地回味。成年后,离那爆米花香的岁月越来越远,虽然现在还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装着爆米花放在小推车上在叫卖,我也偶尔买些回家,可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来。

  小时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过那“铁葫芦”的神奇,现在喜欢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却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来的“铁葫芦”与写作联系了起来。其实,写作与爆米花却是有几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写出来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灵魂。像人一样,如果没有骨架,血肉再多也无处所依,同样,如果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将出来,却不见筋骨,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不过是文字的堆砌,或是无病呻吟之后的不知所云罢了,毫无价值的`文字,让人一无所获,不仅证实了作者的浅陋,更是有罪于读者的,因为让读者浪费了其阅读精品文章的时间和精力,而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仁道的,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因此,为文贵在立意。要中心明确,言之有物,要让读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写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内容空乏,如果只是几个文字在文中翻来滚去,让人读之味同嚼蜡,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会招致自己的不堪,便类似于“铁葫芦”装了主家的白米后,炒来炒去的,最后却是一声闷响,倒出来的却是原来的几粒烤糊了的大米,那么这位操作手除了要赔主家的大米外,外带要赚得几声骂的。

  “铁葫芦”爆不出理想的米花来,不外乎这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那容器里没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里没货”,所以,无论怎样的烧,怎样的转,一声爆响后,放出来的就只能是一阵烘人的热气,只博得看客的几声哄笑而已。这就如同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过几天学,认得几个字的,都敢拿起笔来涂鸦,用文字来附庸风雅,证明自己是文人,文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几份洒脱的,这便是中国文人越来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写作是需要真实的材料,真正的学问的,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有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古人云:“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来要想用“有神之笔”达到“惊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静读万卷书,这种功夫是断然少不得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便道出了读写的真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第二种情形是,“铁葫芦”的肚子里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机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烧烤。没有烈火的煅烧,没有内能的膨胀与扩张,无论那摇把转得多激烈或多优雅,便连最后的一声响也是没有的。西方有一个“学者”,嗜读成性,手不释卷,逢书便读,穷其一生,阅尽世间所有文字,可谓“学富五车”,只可惜该先生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吝啬鬼”,临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于世。只知积累,而不知运用,无济于事,实为一“书虫”而已,不过是“两脚书厨”罢了。如此,再多学问又有何用?鸡雀常在进食时总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仅从鸡胗和鸡肠里过一趟,什么模样进去就什么模样出来,不像食物,营养被吸收了,废物排出体外也能成有机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欢迎。而沙石还是沙石,干干净净的进去,却是带着臭味肮肮脏脏的原样出来,很有些像不知选择,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炼,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运动,存于体内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来,于身体是有大碍的。

  第三种情形是,货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经验与技巧,不是转得快了就是转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迟了,总是掌握不了时间,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声,不是生了就是焦了。这样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们这些爱好文字而刚开始学写作的新手一样,还没弄懂如何布局谋篇,尚不知起接转衬,该怎样起承开合,便急不可待地敲着快捷键向文档里输文字,鼠标轻轻一点,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轻嘘一气:“写文章原来如此容易!”以为书看得多了,笔动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写得熟练了,这自然有道理,然而,并非多就能熟,也并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同一项工作,以为自己经验很老到,技术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后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没有丝毫区别,没有丝毫长进,这就只能说他简单机械的进行了3650天的重复,是一点成就也没有的,顶多算是一“匠”,却是永远成不了“师”的。更何况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为过分自信,也有“失荆州”的时候,“善泳者溺,善骑者坠”,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笔误连连,也是常见。

  一锅爆米花没爆好,不收工钱,赔了米,挨几声骂也就了事了,可是对于写文章,则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对于文字,还得谨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5

  在无数个风雨呢喃的夜里,凝望卧室里的那一幅“水墨江南”,心不禁被恬静悠然的画面所诗化。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意境,早已成了梦中的仙境,氤氲成内心深处销魂的向往。

  于是,怀着一份眷恋的守望,披一袭薄如蝉翼的青衫,撑着一把古色古香的纸伞,邀一城丝缕迷离的烟雨。站在时与空的交汇点,任思绪随风远飞,去寻觅内心深处的向往,入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江南。

  流连在古韵悠长的江南石板古巷,细雨霏霏,暗香盈袖。哦,“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原来是谁家调皮的红杏,翻过静谧中透着水墨情趣的马头墙,绽开在古巷的烟雨摇曳中,正闹着满脸的春意呢。惊奇的刹那,突发奇想,何不去寻找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丁香伊人,与她邂逅在这迷离的烟雨中,倾听雨中的哀怨与彷徨……

  在那水墨丹青渲染过的天色里,抚去岁月的浮华,静坐于粉墙黛瓦的画阁绣楼中。沏一杯淡淡的碧螺春,玉色的茶水袅袅淡出一缕缕轻烟,细细品尝“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那份宁静与悠然。这正是江南的韵味!凝望屋檐,檐角流下的'细密雨线,轻柔无声地,滴到天井的水池中,或敲在碧纱窗外的芭蕉上,也敲出了一份天籁,那正是江南的清音!想来陶瓮津津乐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过如此。

  三月的江南,蝶舞莺啼,柳絮纷扬,风廉翠幕,似诗若画。踏上湿漉的青石板街,行于被烟雨柔软得快融化的苏堤。难怪乐天写出这么唯美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堤的杨柳,经历千百年风风雨雨,却依然淡定自如,让雨水缠绵着,轻烟缭绕着,清风牵引着。

  抚摸着斑驳雕栏,轻踏着青灰色的玉砌。在杏花软雨的涤荡和柳絮春风的吹拂中,远眺亘古不变的断桥,思绪飘越千年。西湖里,断桥上,一伞让许仙与白娘子在此相遇,定下了此世美满姻缘,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时,谁家的乌篷小船,伴着咿呀的橹声,划过烟柳画桥,轻泛于碧水红荷中,惊起一滩鸥鹭。一双玉手,玉弦古琴,红袖拂过,琴起曲成,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那一船似烟若雾,若有似无的荷香,在烟雨中茫然荡开,消失在流水婉转处。

  暮色四合,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落在江南小镇的凉夜春风里?

  不由,作诗一首,诉说对你千年未改的怀想:

  柳色烟雨千家暗,碧水延天荷自满。

  苏州弹唱江南韵,不到苏杭人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