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禅寺相益得,志在泉山入佛门散文

时间:2020-11-08 15:37:42 散文 我要投稿

风光禅寺相益得,志在泉山入佛门散文

  清晨四点半钟,妻就唤我起床去药泉山晨练。来五连池景区已经三天,这期间游览了药泉湖公园(北饮泉)、南饮泉、南洗泉和翻花泉,唯独没有去二龙泉和药泉山。药泉山离我们住处很近,二龙泉就在药泉山下,据说那里的泉山风光都很美。

风光禅寺相益得,志在泉山入佛门散文

  我们沿药泉路向西然后北转,刚向前走出不远就发现,去药泉山的人和车特别多。一询问才知道,今天是农历四月十八,这里的居民和附近县市的人都在每月的农历十八到药泉山赶庙会。

  对佛学没有研究,对庙会兴趣也不大,但赶上不如撞上,不图别的,只图凑凑热闹,攒个人气。我和妻没有迟疑,跟着络绎的人流一起也来到了药泉山下。到了山脚下才知道,平时原本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药泉山,在每月的农历十八这一天却要收门票。买过门票也只能在药泉山上游览,要想进入山间的禅寺,还必须另购票。

  按说景区卖门票天经地义,不这样景区靠什么来维持?再说门票的价格也不算太高,一般人都能接受。可碰巧我和妻都换了运动装,身上根本没带钱。再说平时来这里根本无须花钱,我们在这里疗养又不是短时间就离开,为什么偏要在今天去药泉山?这样一想,虽然心中仍有些不快,我和妻还是转身原路返回了住地。

  庙会办了一白天,晚饭吃得早些,妻建议我们再去二龙泉和药泉山看看。本来也闲得无聊,我跟妻两个人就一起又去了药泉山。此时公园外人流和车流已经少了很多,公园也不再收取门票。我和妻顺利地走进公园,先来到山脚下的二龙泉前。

  二龙泉是源自药泉山的两股山泉,泉水从山下两个人工雕刻的石龙头口中涌出,二龙泉也由此而得名。二龙泉泉水纯净清澈,水流如注。龙头下面是泉水汇成的溪流,溪流中摆放着数排由火山熔岩切割成的方石,供游人汲水和水中拍照。

  二龙泉泉水水质极佳,属于偏硅酸型矿泉水,是酿制各种酒类和饮料的上乘水品。泉水具有养眼和明目的作用,对各种眼科疾病也有明显的疗效。每天二龙泉前都有很多中外游客及本地居民来这里汲水。每年圣水节时,景区内有抢零点水的习俗,那时二龙泉前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二龙泉前流连了一会儿,我和妻来到了药泉山山门前。山门前是两尊威武的镇山石狮,山门高大雄伟,很有佛家建筑的恢宏气势。此刻两侧的门洞已经关闭,唯有中间的正门敞开着。正门内两侧是长龙似的冰点、烧烤、香火和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摊位。

  走进山门后,我们向右来到登山的石阶前开始登山。石阶很宽,亦很陡,左迴右转直通药泉山山顶。山上到处都是茂密葱茏的树木,到处都充满了浓郁的生命绿色。石阶两旁是昂然盛开的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树上花团锦簇,阶上落英缤纷。到处都可以嗅得到丁香花馥郁芳芬的香气。

  药泉山是一座早期喷发的火山,火山喷发年代距今已经有四、五十万年。山上植被丰富,绿荫密布,生长着数百种中草药。远近闻名的佛教寺院——钟灵禅寺,就座落在药泉山古火山口内。将禅寺建在火山口内,这在世界上都可能是奇迹,是独一无二的。

  药泉山海拔355。8米,相对高度65。8米,山并不是很高。可攀登起来却感觉到山既高又陡,十分费力。还没有到半山腰,我和妻就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幸好石阶每隔数十级、十数级和数级就有一个缓冲的平台可以歇脚,否则我真都怀疑我和妻能不能登上药泉山山顶。

  药泉山山顶沿西南和东北走向,有一条宽约两米的由火山熔岩铺就的方石路。沿山顶的石路向东北,路尽处有一个凉亭叫忧乐亭,亦称钟灵亭。在亭的一侧空地上有一些形状奇异的火山石,若龟,似蛙,那就是山上著名的龟石和蛙石。站在凉亭上下望,山西侧绿树掩映中的禅寺建筑尽收眼底。禅寺背靠青山,以青山为依托;青山亦因禅寺而增辉、增色。二者可谓是相得益彰。

  从东北折回西南,再上几级台阶,在南侧山顶的平台上一有座汉白玉观音菩萨塑像。观音菩萨面向南,安祥地站在那里,左手托一装满圣水的宝瓶,右手拇指和食指相扣,其他三指自然弯曲作弹水状。观音塑像下方是一个较低的平台,平台上端放着两个供游人和信徒们顶礼膜拜用的蒲团。

  站在观音菩萨塑像下北望,在药泉山北面相对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座青灰色的宝塔,向游人询问才知,那是正在建设中的药师塔。药师塔看上去很高,亦很雄伟,建筑已经完成大半,上面的脚手架和云吊依稀可见。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此刻正在停工。

  从观音菩萨塑像向西北沿阶而下,在半山腰间远远看到一处寺院,这里就是钟灵禅寺。禅寺的牌匾高悬于寺门的正中,两侧的门柱上一副对联赫然入眼:上联是“晨钟幕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是“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佛教万事皆空、劝人向善的禅宗由对联可见端倪。

  寺门紧闭,一旁的边门却开着,容游客和参佛的人往来行走。上山前本来是想欣赏一下山间的风光秀色,并没有想到要进禅寺。可一看此时禅寺无须门票可以随意进出,也就随着断续的人流进入寺院中。

  寺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鼓楼式建筑,北侧是地藏阁,靠南一侧是经藏阁。经藏阁内供奉着一尊佛像,这尊佛究竟是什么佛,因为自己对佛学孤陋寡闻,也就不得而知。只见门侧立一个功德箱,正对佛像的门外有一个团垫,此刻正有一位老妇人牵着一个男孩儿准备在那里跪拜。

  正对寺门的大殿是天王殿,天王殿建筑恢弘而有气势。大殿门外左右各是一座石狮,正中的过道上摆放着一个很大的香炉。香炉中的香火已经燃尽,炉前一排粗大的香柱此时虽然燃烧过半,却依旧烟气缭绕。天王殿前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香火气。

  天王殿殿后的匾额和楹联向我们透露了天机:“大千护法”的匾额高悬于大殿后侧正中,两侧朱红的门柱上是“受佛嘱咐护山门,金钢宝杵震魔军”的对联。由楹联可知,天王殿内供奉的这尊神佛,是专门管震妖和看护山门的。

  大雄宝殿座落在禅寺内天王殿后,殿前亦有镇殿石狮和摆放的香炉,大殿建筑与前面的天王殿基本相似。大雄宝殿是禅寺的正殿,建筑也正处于禅寺的中央位置。大殿门前除设有功德箱外,在殿外北侧还有一面法鼓。至于这面法鼓是用于百姓状告僧人,还是看破红尘之人传递前来出家消息,亦或还有其他什么用途,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大雄宝殿前的对联很有特色:殿中的两联“钟灵月上磬歇云收唯有此山含秀色,药泉碧水纪年长流方显二龙泛波澜”,是誉美药泉山山水风光的;两侧的楹联“说法灵山会上十方三界共仰能仁,身现净梵裹四生九有同尊慈父”,则点明了禅寺宣教佛法的真意——劝天下苍生一心向善、向佛,共尊佛祖。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一座两层建筑,下面一层是法堂,上面一层是藏经楼。法堂殿前亦有一副楹联:“大乘小乘虽根机而演教,半科满科逐权实以相晓”。由对联可以看出,佛家宣扬佛法和教义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法堂和藏经楼前南北两侧各有两块高大的石碑,其中南侧有一块万古流芳碑。流芳碑正面刻满了名字,碑上刻著名字的都是在钟灵禅寺重建时捐款的人。捐款在一千元以上的,在名字旁边有具体捐款数额,一千元以下的仅刻一个名字。由此可见,当年为钟灵禅寺重建捐款的人很多。

  佛教是以四大皆空来教化天下苍生的,按佛家思想功名利禄本是身外之物,应该拿得起,更应该放得下。如此说来,能否流芳百世对这些为佛家捐款的人并不重要,建流芳碑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可为募得更多善款,禅寺还是不得不违背教义的初衷,向世俗低头。可见佛家也有很多的无奈和苦衷。

  流芳碑背面刻有《钟灵禅寺重建记》碑文。由碑上的文字可知,钟灵禅寺所在的'药泉山左邻石龙蜿蜒的五大连池,右守兽王雄踞的卧虎山,背靠三峰鼎立的笔架山,西临波光粼粼的讷谟尔河,山口朝向西天,是上天赐予的佛教圣地。

  而山上的钟灵禅寺也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寺。一九一七年法轮寺经一和尚云遊至此忘返,遂率众僧人历经十一年艰辛,建成了最初的钟灵禅寺。后经民国战乱和日寇侵扰,钟灵禅寺几度兴衰,终于倒塌于暴风雨中。一九九一年觉悟大和尚受省佛协选派来药泉山,亦用了十一年时间复建成现在的钟灵禅寺。从此,钟灵禅寺人气勃生,迎来八方朝拜、香火鼎盛的时期。

  钟灵禅寺正殿两侧是偏殿,依次有伽蓝殿、药师殿、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弥陀殿、还有法物流通处、十方堂和客堂等建筑。每处偏殿和建筑都有匾额和楹联,以次观来,以地藏殿的对联最为有趣,亦有气势。上联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下联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表明佛家普度众生的决心。在佛家看来,普度众生才是首要,成佛只是其次。

  绕寺一周后,我在祖师殿前停下了脚步。祖师殿门前摆放着一只香鼎,门前坐着一个慈眉善目和尚,门两侧各有一株开满黄色小花的不知名的树木。拍照之后,和尚主动向我搭话,颇有些自豪地说这两棵洋槐树比寺外的树要粗壮得多。我猜这树一定是和尚浇水和侍弄的。我也很诚实地对和尚说,我原本不知道这树的名字,只是在景区路边看到许多,还要感谢和尚的赐教。

  出了禅寺,我和妻沿西侧的公路下山。山上到处都是葱郁的树木,盈眼都是绿色,让人在欣赏这初夏山光秀色的同时,更凭添了几分闲适和怡情。拐过一道山弯,眼前更是豁然开朗: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如茵麦田,盈眼的新绿融和着夕阳柔美的金辉,一直绵延至天边。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公路到了山下由西北急转弯向南,这时我和妻才发现,在药泉山南侧正对着公路还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宫殿式的南门。建筑青砖青瓦,气势一丝不输巍峨的东门。在山下南门内向东北方向回望,方知《钟灵禅寺重建记》碑文所记不虚:

  从东南、东、北、西北方向看浑然一体的药泉山,在西侧变成了两个并立的山峰。自然形成的山口恰好朝向西方,而钟灵禅寺刚好就座落在两山之间。并立的两座山峰上,一侧是观音菩萨塑像,另一侧则是巍峨的药师塔,而钟灵禅寺则三面被药泉山掩映,只有在山的西侧和西南侧才能看到禅寺建筑的影子。

  在石龙北路上远看药泉山,山上还应该有一座塔式建筑。下山前并未看到,内心不免有些遗憾,我于是不顾妻的劝阻,又沿园内的公路折回东门,经询问,沿上山石阶右侧的一条便道向北,来到了药泉山北部半山腰间的塔前。

  这是一座九重六合塔式建筑,取名为普同塔。是禅寺为寺内圆寂的僧人而建筑的骨灰塔。塔身青一色的青砖青瓦,每一层上方都有上翘的飞檐,六个面正中各是一个圆窗。塔身南侧有一个黑色的拱门,门前摆放着香鼎。塔的四周是汉白玉围栏,与塔身后侧的一间青砖红瓦的守塔平房相接。

  一位俗家守塔人告诉我,在普同塔东侧不远处的山腰间葬着一位最早在钟灵寺圆寂的和尚的骨灰。我寻着守塔人所指的方向,来到了那座水泥基座、汉白玉塔身、下面埋葬着和尚骨灰的塔前。

  骨灰塔四周用汉白玉围栏围成方型,围栏四角的石柱上摆放着鲜花,塔前石桌上香炉中还有未燃尽的香烛。白色塔身上刻有“钟灵堂上圆寂首座和尚本丰塔”字样。看来这位最早在钟灵禅寺圆寂的首座和尚佛名可能叫本丰,我问那位俗家守塔人,他也说不甚清楚。

  从塔前沿来时的路回返,出药泉山东门至二龙泉公路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西面天际边只留下几缕夕阳的余辉,远山和原野开始渐渐由灰变暗。只有近处的村落、民居、路上的行人和田间归来的农人,还沐浴在夕阳金色的余辉之中。

  药泉山之行不仅让我体验到了药泉山的泉水之美、山光之美和田园之美,还让我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佛门圣地,对佛学有了些粗浅的认识。佛家学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凡夫俗子来说过于高深,我是没有机缘参透的。可我毕竟机缘巧合走入了佛门,这在佛家看来,大概也应该算做是一种缘吧?

  后记:

  离开五大连池前两天,又去登药泉山,却非常吃惊地发现,药泉山上的忧乐亭竟被拆除了,正在建设中的药师塔也被炸倒,留下一段残塔平躺在山顶上。远远望去,药泉山的主要景观只剩下了山北侧的普同塔,看上去光秃秃的。

  挺好的景观,有的还在建设中,为什么要拆除呢?有内部人士透露,是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人说据专家考证,药师塔正好压在二龙泉的水线上,这才是炸掉塔的真正原因。不管百姓理解不理解,也不管景观应不应该拆除,反正现在已经拆除了。还有人说山中的钟灵禅寺也要在三年内搬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所看到的药泉山景观,后来游人可能再也无法见到。我不知道我是该为此庆幸还是应该为此担忧?

【风光禅寺相益得,志在泉山入佛门散文】相关文章:

04-24

路上的风光散文10-04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唐诗鉴赏11-18

宿灵鹫禅寺12-04

贾平凹散文《李相虎》10-08

入心经典散文09-30

山的美丽散文12-05

《鼎湖山听泉》阅读练习及答案06-24

02-14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