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飘零》原文

时间:2024-07-21 11:15:02 偲颖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自清散文《飘零》原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飘零》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散文《飘零》原文

  原文:

  飘零

  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

  “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

  “不,他上美国去了。”

  “美国?做什么去?”

  “你觉得很奇怪吧?——波定谟约翰郝勃金医院打电报约他做助手去。”

  “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学的地方!他在那边成绩总很好?——这回去他很愿意吧?”

  “不见得愿意。他动身前到北京来过,我请他在启新吃饭;他很不高兴的样子。”

  “这又为什么呢?”

  “他觉得中国没有他做事的地方。”

  “他回来才一年呢。C大学那边没有钱吧?”

  “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子!”

  “疯子!”

  我们默然相对,暂时无话可说。

  我想起第一回认识W的名字,是在《新生》杂志上。那时我在P大学读书,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见的是他的小说;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心理学的书读得真多;P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他都读了。文学书他也读得不少。他说他是无一刻不读书的。我第一次见他的面,是在P大学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着。有人告诉我,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脸,长头发和近视眼,这就是W了。以后我常常看他的文字,记起他这样一个人。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学的译文,托一个朋友请他看看。他逐一给我改正了好几十条,不曾放松一个字。永远的惭愧和感谢留在我心里。

  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来看我了。他说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东人;这回来上海,是要上美国去的。我问起哥仑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哲学,与科学方法》杂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杂志。但他说里面往往一年没有一篇好文章,没有什么意思。他说近来各心理学家在英国开了一个会,有几个人的话有味。他又用铅笔随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写了《哲学的科学》一个书名与其出版处,说是新书,可以看看。他说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馆里。见他床上摊着一本《人生与地理》,随便拿过来翻着。他说这本小书很著名,很好的。我们在晕黄的电灯光下,默然相对了一会,又问答了几句简单的话;我就走了。直到现在,还不曾见过他。

  他到美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我倒还记着他。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清趣的。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

  这就是W了。

  p也上美国去,但不久就回来了。他在波定谟住了些日子,W是常常见着的。他回国后,有一个热天,和我在南京清凉山上谈起W的事。他说W在研究行为派的心理学。他几乎终日在实验室里;他解剖过许多老鼠,研究它们的行为。p说自己本来也愿意学心理学的;但看了老鼠临终的颤动,他执刀的手便战战的放不下去了。因此只好改行。而W是“奏刀駋然”,“踌躇满志”,p觉得那是不可及的。p又说W研究动物行为既久,看明它们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几种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戏,毫无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间。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我们第一要承认我们是动物,这便是真人。W的确是如此做人的。P说他也相信W的话;真的,P回国后的态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却得着P这样一个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着的。

  P又告诉我W恋爱的故事。是的,恋爱的故事!P说这是一个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来走了,这件事也就完了。P说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们所想的恋爱的故事!P又曾指出《来日》上W的一篇《月光》给我看。这是一篇小说,叙述一对男女趁着月光在河边一只空船里密谈。那女的是个有夫之妇。这时四无人迹,他俩谈得亲热极了。但P说W的胆子太小了,所以这一回密谈之后,便撒了手。这篇文字是W自己写的,虽没有如火如荼的热闹,但却别有一种意思。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恋爱,这就是W了。

  “‘疯子’!”我这时忽然似乎彻悟了说,“也许是的吧?我想。一个人冷而又热,是会变疯子的。”

  “唔,”p点头。

  “他其实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国不中国了;偏偏又恋恋不舍的!”

  “是啰。W这回真不高兴。K在美国借了他的钱。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远的跑去和K要钱。K的没钱,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这笔钱用。只想借此去骂他一顿罢了,据说拍了桌子大骂呢!”

  “这与他的写小说一样的道理呀!唉,这就是W了。”

  P无语,我却想起一件事:

  “W到美国后有信来么?”

  “长远了,没有信。”

  我们于是都又默然。

  1926年7月20日,白马湖。

  (原载1926年8月1日《文学周报》第236期)

  作者资料: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则推动他坚定地走上文学的道路。1920年,朱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山东尼山,看到一条大河,白天黑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而,对人生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朱先生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就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绿》、《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说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着对旧时光、老景致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这就是《白马湖》。

  在这篇散文里,朱先生回忆起1924年应夏丏尊先生之邀,来到宁波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的情形。那时的春晖中学,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骄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俞平伯、叶圣陶、弘一法师……他们或以文学为业、或借文学交友。事隔三年,先生笔下的白马湖温馨依旧,却又略带了几分淡淡的感伤……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回国后将旅欧历程写成散文,陆续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里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抒情格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应约为中学语文教材而作的散文《春》,于1933年7月出版。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1925年他创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读者。著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因病在北平医院辞世,终年五十一岁。先生的一生是淡泊的,但他平淡为人、朴实为文的品格却为后人景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室和文学教师。”

  1992年10月,位于扬州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朱自清散文《飘零》原文】相关文章:

朱自清散文《儿女》原文03-18

朱自清散文《女人》原文03-31

朱自清散文《背影》原文05-05

朱自清散文《背影》原文及赏析06-10

朱自清散文《匆匆》原文及赏析05-12

朱自清散文《歌声》原文欣赏08-17

朱自清散文《旅行杂记》原文03-31

朱自清散文绿原文阅读06-12

朱自清散文《绿》原文及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