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伤感散文

时间:2020-08-14 18:37:44 散文 我要投稿

向死而生伤感散文

  这是一部电影。

向死而生伤感散文

  这是一首歌曲。

  如果,一定要在它们前面加一个词语,那个字一定是“老”。

  一部于九十年代末期出品的影片,可以称作是老电影了。

  一首在二零零三年录制的歌曲,也可以算是一首老歌了。

  无论是老电影还是老歌曲,都有着散文的气质,用缓慢的语调,告诉我们一个发生在照相馆,关于生存与死亡,关于相遇和别离,泛着人间温情的故事。

  《八月照相馆》是它们共同的名字。

  当年,李健是因为看了这部影片,萌生了要为这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写一段音乐的冲动。而我则是听了李健的《八月照相馆》,随后写了一篇同题散文,收看了这部同名电影,虽然我对韩剧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一

  影片中那些日常的细节展现,如一串微弱的水声,散落在你我的四季。在这个下着雨的午后,我将播放器放在窗台,屏幕里,一段音乐响起,永元骑着红色的摩托车奔驰在盛夏的汉城街道,棉花一般的白云浮在蓝天,飘在他的头顶。

  已过而立之年的永元,常见的韩国男人的长相,高额头,小眼睛,中等身材,敦厚的模样。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照相馆。照相馆的橱窗内,摆放着全家福,他姐姐的照片,还有他初恋女友的照片。

  我喜欢永元脸上常常盛开的微笑,这是他为即将结束的生命投入的一缕阳光,把所有的哀伤、恐惧、不舍全部掩盖在微笑下,不让亲近的人发现。永元的微笑,于无形中化解了故事本身的悲伤。永元的笑,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那种不动声色的伤痛,即便是有,也是不易察觉的。

  在医院的走廊上,他与对面候诊的小男孩互相逗乐继而傻笑。在操场的单杠上,在和姐姐一起吃西瓜吐着瓜子,和一群朋友野餐,和自己喜欢的姑娘相处时,他笑着,笑得那么坦然自在。

  影片从头至尾看不到死亡的阴郁,除了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永元的遗像。感受不到因悲伤而带来的窒息感,除了永元在派出所无法抑制的哭喊,以及他倒在朋友怀里时发出的那一句“我快要死了。”当他在朋友的耳边说出这句话时,没有人会相信他,以为那只是他酒醉后的一句玩笑。

  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得了绝症。

  我发现他对生的贪恋,听到了他坐在学校的操场边自言自语:我小时候,同学们都走了,我仍独坐操场,想念死去的母亲,突然明白,我们最终都会消失。

  一切终究会消失。

  永元知道,一切都无法逆转。

  他将自己的病情封锁起来,选择一个人奔赴死亡。他像一个医生,不慌不忙地开始一场手术前必须要完成的事。

  永元约朋友们出去喝酒,把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约在一起野餐,拍照。喝醉了的他在大街上狂奔,叫喊,和朋友打闹,就像年少时那样的开心。聚餐的时候,他为伙伴们烤食物,那炭火似乎可以照见过去的每一天。他们在一起拍照,那一刻,永元的脸上却没有笑,他笑不出来,他知道,这是自己和伙伴们最后的合影。

  永元经常为父亲播放录像。父亲年迈,这是他晚年生活中唯一的兴趣。永元想教会父亲如何使用遥控器,教了一遍,两遍,三遍,可父亲还是学不会。父亲不明白儿子为何要教他自己不会做的事,更不解的是一向性格温和的儿子会变得这般不耐烦。随后,屏幕上反复出现永元教父亲的画面,直到永元伤心地回到自己的屋子,摊开纸,把操作步骤一一写下来,然后失声痛哭。

  夜深了,永元转辗无眠。他走进父亲的房间,为父亲拉好被子,枕着手臂侧躺在父亲身边,看着熟睡的父亲,微笑。他能坦然迎接死神的到来,却担心失去儿子的父亲接下去的生活。就这样默默地睡在父亲身边,也算是一种陪伴吧。

  第二天早上醒来,太阳又高高升起,隔壁学校的操场上,又传来朗朗书声。日子又如往常一般,吹不起任何波澜。

  二

  《八月照相馆》的编剧、导演是许秦豪,他的作品里有一种含蓄的隐忍的美,这是很多韩剧爱情大片所缺乏的品质。许秦豪的作品表达细腻的情感,人物之间温润的交往。许秦豪的作品基调伤感,但却是波澜不惊的那种。他注重自然的流露,平稳地掌握镜头的推动,传达东方美学的神韵。影片中看上去并不唯美的场景更贴合生活,他擅长在作品中注入浅淡的哲学韵味,观众感受不到强烈的爱与恨,悲与喜,人物之间平实的情感,带给观众更为长久的回味。

  这部影片时不时地向观众传递着如何对待死亡。影片在平静的叙述中努力地想去渗透生死、洞悉生死。那些明亮澄净的画面,通过舒缓的长镜头呈现在观众眼前。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永元为自己拍的遗像出现在屏幕前,白绸绕在黑框四周,永元微笑着,他三十年的'生命浓缩在这幅小小的黑框里,悲伤且隆重地供奉在墙上。

  永元的死亡,更像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旅行,而他对这个世界的爱从未停止。

  这部影片拍得淡如水,如果事先没有了解这部片子的内容,在收看的过程中,你绝对不可能想到永元是个得了绝症的人。

  影片中和永元死有关的镜头,作为编剧和导演的许秦豪真是吝啬到极致,全片相关的镜头只有极短的几处:一处是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永元去医院检查,二是永元被姐姐送去医院,三是永元去医院复诊取药,还有就是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的永元的遗像。在影片的最后,有长达19分钟的画面,没有对白,只有音乐推动着画面,将这个故事行进至尾声:

  永元回到照相馆,给德琳写信装进信封。再把拍照的步骤一一拍下来,标上序号。做完这些,他将衣服的扣子扣好,将头发梳好,把相机的焦距调好,坐在灯光下,设定好自动拍摄的时间,微笑着给自己拍下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没有痛苦,没有生离死别,没有闭上眼的瞬间,照片在镜头的转换下慢慢变成遗照。

  影片中另一处令人唏嘘的场景是永元为老太太拍遗照。

  一家十口站到了永元的镜头前,面和神离,永元为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全家福拍完,长子对老太太说,母亲,既然来了,就拍张独照吧。

  老太太说,也许迟些吧。

  儿子并非听不懂母亲所说的意思,但坚持要母亲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其中的意思不说老人也知道,老人很不愿意但又不愿驳了儿子的要求。永元镜头里的老人眼神无助,表情僵硬,心中的伤感浮现在脸上。那一刻,亲生的儿子体会不到她内心真正的渴求,只有永元懂她。

  在那个下雨天的晚上,老太太一个人来了。她化了淡淡的妆,梳着整齐的发髻,穿了好看的裙子,她问永元:你可以再帮我拍一张吗?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想把它作为遗照,你给我拍的好看一点啊。

  永元笑着说,你年轻时一定很迷人,他耐心地为老太太摆好姿势,老人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永元拍下了她最好看的样子。

  三

  虽然影片的情节依然是韩剧一贯的路数,无法摆脱类似于“绝症、爱与恨、雨天撑伞”等内容,但许秦豪大胆地摒弃了韩剧情感片中的唯美场景、多线高潮和过度抒情,将一个与死亡息息相关的故事拍摄得平静且悠扬,温馨而美好。这源于他对作品高超且自然的驾驭能力,一个知道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去撼动观众的内心,这样的导演无疑是聪明的。

  我不知道许秦豪对橱窗是否有着特殊的情愫,在这部影片中,橱窗作为一种特定的具象,充当着叙事的介质,无数次地出现在影片中,向观众传递着望得见却无法触碰的温暖,还有那些终究是无法消弭的遗憾:

  永元和德琳在橱窗前初次相遇。德琳站在树荫下等待,永元透过橱窗看到了等待的德琳。

  永元和德琳隔着玻璃橱窗用唇语对话。

  永元用水冲刷橱窗,前女友芝咏走过来请他拿掉橱窗里自己的照片。

  一个下雨天,德琳没有来,窗外飘着雨,永元站在橱窗内等候。

  永元消失后,德琳无数次徘徊在橱窗外,直到用石头将橱窗砸碎。

  永元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将德琳的照片放进了橱窗里。那张照片是他们今生相爱的凭证,无法抹灭,永不撤换。

  德琳在下雪天来到照相馆,看到橱窗内自己的照片,微笑。

  影片中有很多类似于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节,平淡却隽永,贯穿了汉城的春夏秋冬。当然收看这样的一部影片需要观众有足够的耐心,片中那些重复的细节,音乐,甚至是没有台词的场景会带着你走进那个美好且伤感的八月,这时,需要你去静静地融入。

  四

  许秦豪对爱情的理解是:爱情就像一场伤风。在男人和女人目光交汇的一瞬间,很多东西便已尘埃落定。也正是他对爱情独特的理解,他电影中的爱情,更像一场如梦的童话,美好却短暂,爱情来的时候,倾心投入;离开时,微笑相送。

  《八月照相馆》里上演的爱情,被悄无声息的死亡生生隔绝,宽怀得让人束手无策。

  爱情毫无预防地来了。永元站在死亡边缘,微笑。

  德琳,一个长相甜美的女交警,日常工作无非是贴贴罚款单,拍下违章停靠的车辆,送到照相馆洗印。德琳和永元相遇在照相馆的橱窗前,此后便如一段欢快的音乐,闯入了永元的世界。

  爱情来得太晚,永元知道自己无法给予姑娘长久的爱,所以他始终和她保持着距离。德琳时常会出现在照相馆,她似乎有洗不完的照片。他们在树荫下吃雪糕,然后相视一笑。他载着她在街道上飞驰,她坐在他身后,紧紧抱住他。他们一起坐过山车,在雨中并肩漫步,他给她讲让人哭笑不得的鬼故事。这些片段在影片中如文学写作中的白描,涓涓地铺陈出一场场爱的剧幕。

  爱在不知不觉中降临,爱情中的两个人一个欢喜一个忧伤。一场还来不及开始的爱情,在永元的病突然发作入院后戛然而止。

  永元住院了,照相馆的门一直关着。德琳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没有他的家庭地址,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照相馆门前等他。枯叶从天上飘下来,缓缓地落在她的身边,一天,两天,三天,秋天还没过完,他却已消失不见。

  德琳要被调走了,她给永元写了信,夹在照相馆的门缝里,过几天去看,信还在那儿,她想要抽出来,却又掉了进去,德琳内心的怨恨突然爆发,她用石头砸碎了照相馆的橱窗。这个镜头的处理很真实。德琳只能胡乱地猜想、担忧、流泪,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答案。答案就在风中,照相馆就在那里,回忆就在那里,照相馆里那个经常对着她微笑的男人却不见了,德琳的心随着玻璃落地的声音,一起砸得粉碎。

  永元出院了。他看到被砸碎的橱窗,散落在地上的信,知道德琳来过了。他去找她,德琳却已经调走了。之后,永元又看见她,却无法走近她。他坐在咖啡馆的玻璃窗内,默默地看着她工作,走远,他的手指滑过冰冷的玻璃,像是在抚摸德琳的身影,看着她渐渐远去,他知道这一别将是永远,但他只能这样,不再闯入她的世界。时间会治愈她,她会慢慢忘记他,只留下回忆。

  影片最后,是雪后的汉城,苍茫且素净。一日,德琳重返永元照相馆,她看到了玻璃橱窗里自己的照片,笑了。她依然不知永元去了哪里,依然不知照相馆的门为何一直关着,但她已经释怀了。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不能陪伴你一生,不能给你更多爱,却能给你留下回忆。

  德琳的出现是永元生命中最后的美好,他们之间的爱情完全贴合影片的基调。当爱情和死亡意外相遇,没有欢笑没有眼泪,没有拥抱没有亲吻,甚至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有的只是互相陪伴。永元将死亡当成了一次漫长的旅行,微笑着把美好的回忆留给了心爱的姑娘,把她的照片留在了照相馆的橱窗里,把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眷恋留在了八月。

  冬日的汉城。天空飘着白的雪。有一个温柔的男声,他说道:爱情也会变成永远的回忆,你让我在美丽的爱情中悄然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再见!

  ——这是影片最后的旁白。

  在汉城的冬天,在雪后的早晨,轻轻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