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吟的散文
一笑老师在他《一棵会思索的芦苇》一书的序言中有一段话,我感受颇深:“在某一个黄昏,我听到了一种声音,一种铁錾铁锤撞击岩石的叮当声。我知道那是在为我雕刻墓碑。那人,从我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在那里,我一直看不清楚他的面庞。但我心里有一种感觉,那个让我看不清楚面孔的人,实际上就是我自己。人如果不借助外力和工具,是永远不可能看得到自己是什么模样的。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审视自己的灵魂,他才能够看清楚自己。”是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命是一个旅程而已,或长久或短暂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内心里对自我、对世界、对宇宙万物的或悲或喜、或深或浅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内涵。所以我们不能够吃饭睡觉上班机器一样的过一世,也不能够追风一样奔跑着生活。我们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多多用心去观照自然、社会和自己的灵魂。
文字是一种语言。我们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是语言,它适合与别人交流;而文字这种语言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更适合与自己对话。一个生命个体与外在世界有时候很难达到和谐,于是人们竭尽全力去修炼去悟道,通过口齿手势和各种交流的技巧,目的就是构建一个更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和谐人生,这是一种追求,很多人为此付出很多努力,挣扎一生。与此同时,大家也许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包括心态、欲望、需求在内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建设,而这种和谐才是生命建构的根本。我们应该欣赏自己的生命过程,像欣赏一朵花,看它一点一点绽放,也看它一点一点的凋零,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审视自己,即使在花瓣落地的声音里,也看到完美和谐与节律,那么我们才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不是镜子里那个显性的自我,是骨子里的自我。而文字,正是观望自我,审视心灵的一种难得手段。
因此,写作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修炼,一种沉淀。
我更愿意自己有一个宁静的天空,能从自然万物之中收获灵性。愿意欣赏每一朵花的微笑,每一芥草的叹息,而且我也确信自己真的看到了听到了。所以我的文字很多内容与自然有关,也与自然对话。而自然又是心灵的一个折射,与自然的交流就是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交流,物我合一,从容静美。因此我愿意是一棵树,“绵绵群山间,人迹罕至处,一个向阳的山坡足矣”,“我漂浮不定的灵魂深深扎根在泥土里”,“我干干净净一身清爽地站在高坡上,观望昨天,眺望未来。”(散文《我愿意是一棵树》)
如果做不成无欲有刚的参天大树,那就做一朵婉约的花也是不错的选择。要做花我最希望的是做一朵开在幽僻处的野菊,静静躺在秋天里,淡定从容,不企求别人的观瞻赏鉴,默默为秋天增添一抹风致情韵,独自把一份清雅的芬芳,留在无人的山野、田园、竹篱、路边,自在地开放和凋谢,这是多么简单畅快的人生。正基于这种思想,我把我的新书命名为《野菊花的秋天》,愿它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闲适悠雅地迎风而立。我始终相信一个愿意倾听自然性灵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丰富而丰满的人,也一定是个善意可爱的人。
本来没有出书的打算,只是用文字抒发心绪,关照心灵,自我消遣,自我愉悦。一个偶尔的聚会,《大别山诗刊》的主编碧宇女士,副主编桑叶儿女士建议我在和讯网开一个博客,博客开通后,我结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很多有成就的作家诗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好的东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自己的博客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也获得不菲的人气。这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在一个不算长的时间里,创作了数百篇诗歌和散文。作品一篇篇发表出来,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朋友们就劝我出本书,我才有了初步的想法。史红雨老师本着对“未名四杰”故乡文化的珍爱和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还能够潜心写作的青年的珍惜,对我大加鼓励,极力促我出书,并热情为我作序。陈有才老师不仅辛苦帮助联系书号和出版社,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书写序言,姜兴云老师也热情为我鼓与呼,这些都使我很受鼓舞。网络上和生活中的知心好友也以各种欣赏鼓励支持的态度,给我以莫大的动力。由此,才有了这本拙作今日的出版。
在此,我对几位老师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也深深感谢《未名文艺》编辑部的各位朋友们,感谢身边以及和讯文学博客上的诸多好友,是你们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力量!我愿意与你们一道,继续在这条诗意的道路上且行且吟……
【且行且吟的散文】相关文章:
静守尘念,且行且惜散文10-04
《东城高且长》诗词鉴赏12-15
河中石兽原文且翻译05-26
东城高且长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02-23
李白《飞龙引鼎湖流水清且》翻译赏析09-08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赏析09-04
游子吟散文12-30
鲁迅故乡行的散文09-27
游子吟优美散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