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想起少时划拉草散文
每当闲来无事的时候,不经意间记忆的影子就会从脑海深处纷至沓来,在这个初冬时节,望着窗外柔和的阳光,眼前就会浮现出少年时划拉草的影子:一个少年或多个少年挥舞着筢,穿行在地堰上、沟壑边、道路旁、松树下,划拉着草;拉着筢来回行走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拉草。筢上划拉上层层叠叠的柴草,漫山遍野一排排筢的齿印,也留下少年的一串串脚印,田野里少年的双手紧紧握着筢,梦想却在筢外。当年的那个少年就是我。
说起用筢搂草(我们老家都叫:划拉草)来,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连筢也不知道为何物。筢,是先人们利用智慧创造的搂柴草的一种工具,据说在隋末唐初就有竹筢的记载了,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也陆续有了铁筢。它是用竹子或粗铁条制作成一个个钩子装的齿,便于钩草,利用穿孔的方式,依次倾斜地将竹齿或铁齿固定在两块大小木板上,有十四根、十六根、十八根齿不等,呈十分规则的扇面形散开,看上去长约五六十公分,宽约三四十公分。后来,我曾见过一种大筢,比普通的筢大多了,长约一米,宽约六七十公分,这种大筢不能用来搂(划拉)草,是专用来拉草的,我见过的用大筢拉草也就二三次。
用筢划拉草和拉草,都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且“柴”还排在第一位,那个年代在农村做饭、取暖都离不了柴草,首先,没有柴草做不熟饭,那时看着柴草少的时候都着急、发愁。所以,柴草就成了人们“一日三餐”必备的燃烧材料。那时候,收获柴草的方式有:放山砍松柴、割山草、摘松坐,生产队里分玉米秸、麦根等。再就靠划拉草和拉草了,这是那个年代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收获草最有意思的就是用筢划拉草了,于是,筢就成了收获柴草的必备工具。
儿时的晚秋和初冬时节,庄稼地里的活都忙完了,乡民们都闲散了,没什么事可做,瞅着家里的柴草也不多了,庄稼都收获了,田地空出来了,剩下的都是些庄稼叶子和枯草了,这正是划拉草和拉草的时候,乡民们就纷纷涌向只剩下草的空地里用划拉草。到了星期天或每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就会相互打着招呼:“咱划拉草去吧?”“好啊,放下书包就去。”那时候几乎一呼就应,都愿意结伴到坡地里去划拉草,也有做饭所迫的意味。几个小伙伴就扛着筢,挎着或撅着篓子,优哉游哉地上坡地里去了。
记得有时到就近的地堰上、地头、路旁、沟壑边划拉枯草;有时到柿树林、杨树林、洋槐树林里划拉树叶子;有时到豆子地、花生地划拉豆叶、秸、花生叶蔓;有时到松树底下划拉掉落的松针。不同的划拉方式留下不同的情致,脑海中有在豆地里挣抢着拾豆子的乐事,有围坐在地堰下点着划拉的草烤火的情景,有舒舒服服躺在厚厚的杨树叶子上的情景,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起初用的是竹筢划拉草,用一段时间竹齿就抻开或磨短了,父亲就不厌其烦地用火烤着一个个竹齿,把它拧成弯状,用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后来父亲进城赶集的时候,为我买回来一张铁筢,我一看:新鲜,在这之前我没见过铁筢。再一看,筢头比原来的宽,看起来带着结实的样子,后来实际用起来也很顺手,再也不用父亲费心整理筢了。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铁筢在草多的地方用力按着铁筢拉草很管用,能拽出草来,在松树底下划拉松针好用,不怕拽坏耙齿。这样,我就用它在地里拉草的时候比较多。记得那时候在地里拉草的人很多,男的女的都有,不过大人们很少,拉草的人有时碰面,有时相向,有时离得很近,可一边拉着草,一边拉着呱。一次拉草中,在我的不远处,有一个年龄大我四五岁的女学生Z,她一边划拉着草,一边和旁边的女伙伴拉着呱,我隐约地听着好像在叫着我原来的名字,再仔细一听却不是,因为我听的是这样的话:“俺两个是同学,他当班长,人家真就是聪明,在班里哪方面吧,不服不行。” 听明白了Z的话,我就知道她在说谁了,说的是他一个正在上高中的男同学,跟我原来的名字一模一样。我想,一个有知识人在同学中竟享有这么高的威望,真是了不起,不只是在学校里。尤其是听了Z那带有加重语气说出的话后,我感到很羡慕,加之我与同学同名。从此,我就以Z的男同学为榜样,发奋努力,在学习上确实跨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其实,对我的整个人生都有影响。现在想来,我应该感谢年少时那划拉草的生活。
我有四十多年没见过那把铁筢了。
儿时划拉草那是摇曳在田野里的一段美好时光,那段时光留下了我的欢乐和梦想,播种着后来的希望。
【想起少时划拉草散文】相关文章:
想起了白居易散文07-06
想起你的脸经典散文12-01
又想起你散文06-29
当你孤独时会想起谁散文06-30
你来忘记由我来想起散文06-29
回想起童年的那些事散文(精选10篇)05-16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的温暖情感散文07-02
三叶草的花语经典散文07-05
在他乡想起故乡情感散文(精选12篇)09-22
每一天你拿多少时间来刷朋友圈散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