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做客纳灰布依人家散文
深秋时节,黔南大地依然是山青水秀,满目葱笼。
从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出发,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群山环抱、绿树遮掩的美丽村寨——纳灰布依村。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耸立在村头的巨型图片,记录的是当地村民欢度新春的情景。站在村口环视,目光所及,只见远山如黛,群峰竞秀,南国秋色尽收眼底。村边是一片片稻田,稻谷已经收割完了,只有那一捆捆的稻草整齐地伫立在田间,如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哨兵,守望着自己美丽的家园。
村口处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村里,两边是粉墙黛瓦的,具有浓郁布依民族特色的民宅。信步进村,走不远左拐是一条青石小巷。由于刚刚落了场小雨,那巷子里的青石被冲洗十分干净,发着幽幽的水光,让人想起了那首《雨巷》。
巷子的尽头是一户农家小院落,院子里的三角梅开的正艳,一簇簇粉红色的花朵挂满枝头,如红霞般烂漫地伸出墙外,掩在门头、墙上,仿佛是在用自己的美丽迎接远方的客人。门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虽已是十月,门框上春联依然鲜亮喜庆。未进其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温馨。
进入院内,只见绿树成荫,几株三角梅旺盛地展示自己的生命力,红色的,粉色的花朵地在头顶上灿烂地绽放,娇艳欲滴,赏心悦目。院子里人来人往,一派热闹的景象,几张木桌子摆在院子两侧,已经有不少的客人在那里等着用餐了。
主人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身穿着布依族传统民族服装,中等身材,面色黢黑,双目炯炯有神,朴实中透着精明,他一边满面春风地和我们握手,一边忙着招呼家里人为客人让坐倒茶,让我们感到了布依人家的热情好客。
这是一座典型的布依族农家小院落,对着院门的是一座二层小楼,院子左边是凉房,放着农具等杂物,右边是厨房,里边热气腾腾,厨师们正忙着蒸炒溜煎,为客人们准备午餐。
在院子的中央,地上放着一个大石臼,里边是已经和好的洁白晶莹的糯米面,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来打糍粑,体验一下布依族农家的生活。
大家按着主人的示范,两人一组,各拿一根胳膊粗一米多长的木棍,照猫画虎地用力撞击石臼里的糍粑。由于初学,我们的动作不得要领,一棍子打下去不是被糯米黏住,提不起来,就是棍与棍打架,搞得手忙脚乱,气喘嘘嘘,惹得院子里的村民们哈哈大笑。
据主人介绍,做糍粑要把蒸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然后用木杠去打。打糍粑看起来容易,打起来却不简单。一般初学者的木棍不是一会被糯米黏住,提不起来,就是一会相互“打架”,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地没有力气。打糍粑其实是个技术活,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
经过主人的指点,大家开始有了一点感觉,手中的棍子也听话了。不一会,糍粑把好了。几名当地的妇女把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面案上,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白糖,再粘上黄豆粉,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入口一偿,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回味悠长,不愧是地方传统美食,果然名不虚传。
进入一楼的客厅,墙的正面挂着一幅合影,主人自豪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家共度春节的情景。并说,从那以后,他家的知名度空前地高了起来,许多客人慕名而来,有时一天要招待好几班,收入也增加了。
说话间,丰盛的在农家菜已经摆上了桌。主人说,这里的鸡鸭鱼是自己家养的,菜是自家园子里现摘的,没有一点农药化肥。也许菜的样式、味道没有城里大饭店做讲究,但这菜全是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放心地吃。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北方,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能在南国的村寨吃一顿地道的农家美味,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上来的蔬菜,多数叫不名来,但有两种我记住了。一种叫刺五加,是味中药,盛在盘子里绿油油的,让人看着就有胃口大增。偿一口,涩涩的,感觉有点像苦菜。还一种叫鱼腥草,也是一味中药。看上去有点像草根,吃在嘴里有一股重重的鱼腥味,有点吃不惯。好在事先主人提醒过,没有狠下筷子。
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刺五加有袪风湿的功效,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对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炎热的云贵高原上的村民来说,以药为菜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这一餐饭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当地的丰富的饮食文化,而且感受到了科学的养生之道,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餐后,我一个人走出小院,仔细打量着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寨,一处处院落不规则地分布在大山脚下。家家户户都隐掩在绿树红花之中,一条条小巷幽长深远,静谧安详。
村边的稻田中,有的村民在吆喝着牛儿正在翻地。有的已经开始补种秋菜。几只鸡鸭在悠闲地觅食,全然不顾田里忙碌的主人。这情景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我想那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做客纳灰布依人家散文】相关文章:
耕读人家散文04-25
草木灰散文06-14
船上人家散文05-06
做客俄罗斯家庭散文06-14
请妈来我家做客的散文06-21
天梯上的人家散文05-06
山里人家经典散文05-08
旧檐人家事-散文06-22
学习灰太狼精神散文04-30
依然灰亮的海涂现代散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