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二连浩特散文

时间:2024-07-31 07:25:2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印象二连浩特散文

  迷迷糊糊中,被一缕从窗帘缝隙透进来的薄光诱惑,急忙忙起床,胡乱奔出去,忘了太阳镜和围巾。

印象二连浩特散文

  二连浩特的早晨醒得特别早。黑夜不可以用漫漫形容,似乎一打盹的功夫,阳光就漫漶了黑夜的城。不到六点,广袤的荒原大地上,一座孤零零的城罩在明亮、薄浅的阳光里,银子般干净。往对面看,就是外蒙的扎门乌德,一个笼统得像个巨大蒙古包、在外蒙排名第三、被誉为“小香港”的城市,看上去还没有咱们这边一个普普通通的镇子大。

  阳光寡亮且清寂。令屋子里的你无法呼吸,无法抗拒。倘若你迫不及待奔出去拥抱它、享受它,那就着了它的道。它不会因你的喜爱还你温情,那过于美好的阳光只是温暖的假象,风沙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主宰。头刚探出门外,寒冷且干燥的风便声势浩大地向你扑来,猝不及防超出你的想像。在这里出门,需要穿小外套,戴围巾、口罩和墨镜。室内室外,冷暖两重天。

  二连浩特是个新兴城市,常住人口不足3万。如果没人告诉你这是个副地级市,你会把它当成个镇子,一个普普通通、冷冷清清、宛立于孤独深处的村镇。这个每天接受风沙洗礼的城市,被风耗干了尘土,变成了荒漠戈壁。一年里有180多天刮五级以上大风,最低温度-40℃。最美人间四月天。这里的草甸子还枯黄在冬的记忆里。但就是这个小城,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北邻外蒙、俄罗斯,成为与深圳一起开发的口岸城市。城里最高建筑是位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十八层综合楼。全城只有一个水泥厂和一个砖厂,无其他企业,无任何污染。

  顶风前行,我期盼能像在内陆城市那样可以看到这里的子民——穿民族服装、戴民族首饰、说民族母语的蒙古人。很遗憾,一个没碰到。人少车少,阳光醒了,城还睡着。

  昨晚在一个叫“王记饺子馆”的全国连锁店吃饭。老板、食客、服务员全是汉人,吃汉饭,说汉话,邻桌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倚在椅子旁吮着手指头冲我憨笑,杨柳青年画儿一般,有着纯粹而鲜亮的美好。饺子是牛、羊肉馅,个大、多汁、多肉,像灌汤包。盛菜的盘子也大,菜堆得像小蒙古包。酸菜鱼做得地道,觚大如脸盆,鱼绵软,汤酸香、微辣,吃得大家浑身冒汗。烩菜里的小豆角、细米线、羊肉被烂糊糊的土豆泥和在一起,可作主食。还有酱牛肉、拌莜面、凉调青菜,口味与内陆没啥两样。

  晚上入住北斗鑫宾馆。一个老店,封闭好、有暖气,温度适宜,还有无线网,很内地的感觉。早餐在宾馆吃。甜饼、小麻花、小花卷、油炸馍片,就着奶茶、豆浆,几样小咸菜,家常味道。从衣食住行到文化信仰,这个城市已被完全汉化,看不到蒙古人、蒙古包,听不到蒙古话,没有牛羊成群,马头琴悠扬。除了饭店、银行等单位的名字用蒙汉两种文字加以标识外,无明显地域特色。街上几乎没有广告牌,即便位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也素面朝天,裸露青灰的楼体,无广告牌匾,亦无宣传字画。倒是街道两旁稀稀拉拉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文化名片,如二连精神:开放、包容、诚信、奉献,与祖国精神完全一致。

  街道两旁的小店大多卖一些牛肉干、奶制品,还有各种包装的巧克力,花花绿绿的包装,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店主戴顶毛茸茸的蒙古尖顶帽子,小辫子拖在脑后,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这些来自俄罗斯和外蒙的商品,如数家珍。

  二连浩特安静且寂寞。从早到晚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喧嚣的音乐,没有打折、跳楼价的叫卖,更没有奇装异服、色彩斑斓。寂静的像座空城。偶尔可以看到外蒙的吉普车,破旧变形的帆布棚里装满各种货物寂寞地驶过空旷的街道。

  二连浩特像这个城市的阳光一样,自自然然、敞敞亮亮,粗粝率真,历史的痕迹仿佛被风沙过滤了一般,只剩下干干净净的城,稀稀疏疏的人。

  沿着主街道往正北方向走,就能看到国门。庄严的国徽镶嵌在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正上方。祖国的北大门前,一个戴防风眼镜、穿荒漠迷彩、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界碑旁将日夜不停的风沙站成了屹立不动的军姿。再往北走几百米,可以看到外蒙的国门。两座国门遥遥相对,楚河汉界的边境线将一块土地两两相隔,便成为不同国家。世界版图因此有了红黄橙绿,有了226个国家和地区的分野。

  站在国门前,在呼啸的风里凝视界碑,祖国这俩字比任何时候都神圣——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油然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保家卫国,寸土必争。这不是气量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在。

  二连浩特,像极了一个朴素自然、简净大方的女子,她将过往与峥嵘丢进风里,只留下不动声色的淡定与从容。我于春天轻轻来过,不带走一缕阳光、一丝绿意。

【印象二连浩特散文】相关文章:

老街印象的散文05-28

印象乌镇散文05-23

柳永印象散文10-29

朦胧印象经典情感散文08-09

印象黄山优美散文10-28

祖父印象散文11-01

回家印象散文09-30

我的杭州印象散文06-29

北海印象散文08-04

青海印象写景散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