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果爱-散文
如果爱
————-读《钗头凤》《家》有感
转眼之间,芳华落尽。留一盏明月照旧年。
一念之间,形容枯槁。留一城烟雾罩昔时。
——————————————致唐婉与鸣凤
当沉封的历史从发黄的扉页中流淌出来。那窗外响起一声巨大的雷,雨就要倾泻下来了。
伴着这声雷,书中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已不是第一次将《钗头凤》和《家》放在一起读了,因为它们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那些相似的无耐,那些相似的反抗,还有那些一层不变的制度。
唐婉也快乐过,她曾单纯地以为一枝凤钗就可以“执子之手,与之携老”。
她曾以为不再相见,就是永不惦念。,
五十多年后的回首,五十多年后的那些隐忍的悲伤让那年的陆游痛彻心扉过。那种“人面不知何处去,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孤独他尝过,也懂了。
错,错,错。
错了的时间,留下了错的词。数年之后沈园一见,行走匆匆,既然已毫无瓜葛,又为何留词,让她挂念,让她和了那首词,让她离开那世界。
错了的是人,是陆母,她永远也懂不了强权与专制可以力压一切,却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不是吗?五十多年了,陆游却依旧忘不了沈园,沈园的一切被连在了心中,成了对前妻习惯的怀念。五十多年前的春天也像这样,只是现在少了一位款款走来的锦衣女子,她让那年的沈园关于春景的记忆都黯然失色。
陆游却是懂不了第三个错。因为那是当时社会与制度的错误,那个罪恶的“撒旦”披着儒学的外衣张横跋扈,不可一世。
陆游是不是在那些凄风苦雨中的夜晚明白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的萧瑟,是不是懂了物是人非的悲楚。
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想了一生,对方想念他也用了一生。他们的命运在沈园被改变。一个天国,一个人间,景未变,情未移,人却走了,原来那些不相见就是永不相见,却又为什么要耗尽一生思念。而究竟是在错了的时间相见,还是一种必然。
也许也恰是陆游的那首诗;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土。
与之相仿的,还有鸣凤。她比不上唐婉的才华横溢,可巴金笔下的她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女人。
巴金把她作为受压迫阶级的穷苦女性的代表不惜笔墨地加以描写,全文不单讲述了她的痛苦与无助也讲了她的以死明志的决心。而那年她才17岁。
全文中有很多的偶然,她先偶然被选中。即将送给冯老太爷作妾,绝望的她又去找觉慧商量,却又阴差阳错地被拒绝,而大小姐教给她的反抗也让好更是下定了决心。如此看来,鸣凤的死也变得顺其自然了。
但是这些所有偶然因素形成的前提却与一个人离不开,就是孔教会的冯老太爷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而他的身份也是很引人注目的。
文中讲他们点小旦为状元,抹黑事实,彻底颠覆了儒学的中心思想。这种令人发指的可耻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权有势的士豪劣绅以儒学为名,继续进行专制统治。
而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也使鸣凤进入高家八年的时间中受过不少打骂,到最后作为高府最高统治者的高老爷一声令下又不得不送给他人做小妾。正像觉慧所想的那样,她会哀哀地苦哭她的被摧残的青春。这种痛苦在鸣凤心中不断地蔓延,这种痛苦也成了她投河的主要动力。
再看看周遭的人,除开高太爷这个残忍决定不说,那些人的建议与看法也与鸣凤的死有很大的联系。先是那些主人们对鸣凤的可惜,后来她又听到张嫂对她的鄙夷。老黄妈的劝解却又无非是顺从命运一类的话。她正无方向时,唯有大小姐告诉她,“死”是薄命女子唯一的出路。鸣凤也不得不去实践,这样也就颇有一种“一语点破梦中人”的意味。
再看看那些属于鸣凤的幸福,,她所侍奉的大少爷说爱她的时候,她所想到的是阶级不同,她知道那不可能,但在她很无助的时候,她希望觉慧能帮她。一无所知的觉慧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暇了解她的无助,只是短暂的安慰,可这短短几句话却成了鸣凤死前唯一的幸福。
于是鸣凤在进退无路之下,用死进行一种反抗来表达出新一代青年的“叛逆”。这种反抗行为是必然的,她与老黄妈唯唯诺诺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鸣凤在死前清楚地看出社会的不公,这也是她思想的改变。觉慧、鸣凤以及大小姐的话语也无不预示着新一代思想的改变和新一场革命的酝酿。
后记
午后,几缕残红在空中飘游,悠然的是空灵的灵魂,而她们用最后的力量为那个世界唱出挽歌。
她们放弃了生命的原因我现在懂了,她们与生命中留恋的人终是遇不逢时,看过生命中绚烂的季节就不再奢求来世的芳华。
那些忧伤与决绝也只是想用一生记下想求的幸福,她们就像那些雏菊傲然于风霜,却又无声地爱过。
如果爱,可以悲凉也那么高昂。
【如果爱-散文】相关文章:
如果不爱,就别再纠缠散文06-29
如果说遗忘爱情散文06-30
要是有如果呢网络散文07-03
如果没有遇上你情爱散文07-06
这种爱散文06-27
散文《愁爱》06-27
爱的真谛的散文07-04
爱的诗意散文07-04
宠着的爱的散文范文06-27
有爱相伴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