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情感散文赏析
导语: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不读书就不知感恩,不知敬畏。以下是文学网小编分享的精选情感散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感恩
那天是同事孩子的婚礼,恰逢是感恩节。同事让我讲几句话,我怕讲不好,就写了个稿子。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要讲的话可能很多,譬如人生道理,譬如夫妻互敬互爱等等。但当时我最想讲的却是感恩。我要向单位的所有小孩和家长深深地鞠个躬,是他们成就了我的书法。
大家知道,初学书法,最希望有人求字。据说贾平凹刚开始学书法,也是这样。有人开玩笑说,你要是看见贾平凹不高兴,你就向他求字,他立准眉开眼笑。我学书法十几年了,也是希望别人来向我求字,但就是没有,心里因此便常常失落。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单位的同事开始向我求字了,他们说,你给孩子写几个字吧。我说,写什么?他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听了立马来了精神。单位有100多个职工,大约就有100多个小孩。这100多个小孩一人一幅字,就是100多幅。但那时水平不高,每写一幅字总得十遍八遍,有时候甚至写得满地都是。大伙想想,一个小孩写十多张,100个小孩就是上千张。古人讲,要成就一个书法家,先要“废纸三千”。其实这个数字我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也就是单位小孩给我布置的作业。因此说,我是“小荷”,单位小孩就是我书法“小荷” 上的“蜻蜓”。我是“千里马”,单位小孩就是我的“伯乐”,我是“长跑运动员”,单位小孩就是我的“拉拉队”。
转眼间,我给写字的小孩都长大了,他们或结婚了或正在结婚或将要结婚。这时候我又迎来了我书法的第二个高峰。但这次的写字就不是他们的家长主动相求,而是我主动相送。我这时写字的心情是愉快的,是感恩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嘛。没有他们当年的鼓励,我是不会走到今天的。那天参加婚礼前,因为新郎家长要我讲几句话,就着意修饰了一下,换了一套正装。不过在照镜子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老了。几十年来,人磨墨墨磨人,不知不觉竟然接近花甲。古人在论书法时,喜欢说“人书俱老”。我是否“人书俱老”不得而知。但我通过不停地参加婚礼,我知道年轻的一代成长起来了。我们应该欣慰我们的老去,同时更应该热爱年轻人的成长。人类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一代一代地传承。一代人成长起来,他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个社会就有了持续的生机和希望。这个社会不仅有落花,也有绽放,不仅有老去,也有成长……这样的生活是真实的,是新陈代谢,是雨后春笋,是早晨的阳光,是漫天的彩霞……
许多年来一直想说两个字,那就是“感恩”。书法这活,是个枯寂的事业。幼儿开始,乃至老年,坚持成了唯一的品格,笔底明珠闲抛闲置,心中孤寂时时袭来。幸好有了单位的同事和小孩,在我起步的时候予以关注,在我跋涉的时候予以鼓励,在我成熟的时候予以推荐。因此,我一直心存感恩。几十来年的执着是因为热爱,朋友几十年的关注也是因为热爱。所以最应该感恩的是热爱,是热爱艺术的天性和品格,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并将继续向前。
在感恩中阅读
我常常想,我这一辈子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窝里,昏黄的灯光下,静静地读一本让我心仪的书,神静心和,物我两忘,那份舒展,那份自得,那份海阔天空、那份荡气回肠,是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这种惬意,想必许多人都身有同感。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可也是乐事、常事。古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们的隐居读书,贞守苦操,他们的内敛、慎思、博学、明辨,被喻为有古人风。时代在发展,古人们走得远了,凸现出了今天繁华热闹、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躁,人人的压力都很大,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静静地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着自己的写作阵地,写出了作品,却可能读者甚为有限,这一行为便显得悲壮。我们在坚守的同时也涉足了“微”的范畴,在我认识的作家圈里,几乎大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彼此的交流由书信到电话、到信息、到网络,越来越快。我们在任何一处都知道几年不见的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都可以直接撂过去几句调侃,接过来几句让人忍俊不禁的揶揄。比如,我在微博上说,我的小说《青木川》被改编电视剧,人名、地名大换血,草莽土匪变成了出国留学生,改得让我不认识了。微博一发,立刻得到湖北作家方方的回应,她说: “俺也听说俺的小说《万箭穿心》改成电视剧之后叫《亲爱的》。名字多么南辕北辙。其结果俺推测跟你的也差不上下。一块好布料,你以为会被拿去做件漂亮外套,结果却被纳了鞋底,硬让你看不出你的布在哪里。布卖给了人家,他做成啥你就认了吧!”。简单、快速、犀利、生动,这就是微读的魅力,这样的阅读写作,一旦尝到了甜头,怕是再难舍弃了。我为古人遗憾,南朝名士陆凯,曾经从江南托驿使给长安的朋友捎去一首诗和一支梅,说“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漫长的'道路演绎了驿道传梅佳话,那支梅花辗转传到西安不知变成了何等模样。倘若有今日顺风快递和微博的方便,陆凯此举便变得稀松平常,绝没有进入“佳话”的资格。今天的我们,什么话都可以在网上说,带视频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快递,距离的阻隔在今天已经破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更不是难事,在座诸位,哪个没读过万卷,哪个没行过万里呢?但是在“微”的便利下,细细思考,我们是不是少了点什么?沉静的心态、文化的韵味、人格的操守、德行的追求,被淡化,被忽略,更多的是快读、通读、选读、简读……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实际,我们大口地喝酒,我们一扫而光地消灭汉堡,我们将诸多书籍装入电脑……老祖先那种“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的洒脱和见识在电脑里是调不出来的?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中,藏匿在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我亲爱的朋友们,在“微”的时代,咱们还是抽一点时间读点书吧,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是中外历代圣贤留给我们的恩典。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不读书就不知感恩,不知敬畏,让我们保留一个睡前阅读的习惯,哪怕是短暂的半小时。以此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
【精选情感散文赏析】相关文章:
汪曾祺散文精选赏析10-29
张爱玲散文赏析10-20
诗经关雎赏析情感07-27
白居易住店情感散文10-27
贾平凹散文精选加赏析10-28
林清玄散文《天空》赏析10-28
林清玄的散文赏析10-27
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12-03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10-24
席慕容散文赏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