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时间:2022-07-07 15:15:58 劝学 我要投稿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锦集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教案 篇2

  课题名称:《孙权劝学》

  课型: 讲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能力目标

  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

  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

  听讲

  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书

  将课后查阅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范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学法指导

  概括段落大意

  三、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

  1、 师生互动进行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2、 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组织、参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适时指导

  分组讨论:

  1、 设疑;

  2、 翻译文章

  四、揣摩品味课文

  1、 认真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

  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国演义》第76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等)

  2、 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书)

  3、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

  五、表演课文

  1、 按原文内容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

  2、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使用现代汉语进行表演;

  3、 将表演的背景设置为现代社会,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议题应该展示《孙权劝学》一文的现代意义。

  提出表演的要求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

  表演课文,评价表演

  六、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虽然英雄已去,但他们的豪情与才智却奖被人们永世传诵。还记得《西江月》这首荡气回肠的古词吗?让我们一同来背诵一下,感受历史,激励斗志。

  总结全文,背诵《西江月》

  听讲,背诵《西江月》

  七、布置作业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触,试结合你对吕蒙的认识写一篇短文,题材、字数不限。

  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板书设计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 ↘ (听) ↓ (证) ↙

  劝

《孙权劝学》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⑵ 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⑶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

  ⑴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⑵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⑵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4、疏通文义,理清结构、

  口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五、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评价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

  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再抽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准备评价表演。

  2、评价表演。从表演有没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评价。

  ⑴ 评价演员孙权

  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有以下几项。

  Ⅰ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Ⅲ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⑵ 人物形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孙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点拨: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⑵ 评价演员吕蒙

  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的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② 人物形象

  虚心受教,善于学习。

  ⑶ 评价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迁移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⑵ 但当涉猎( )

  ⑶ 见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

  ⑵ 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语言运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孙权劝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孙权劝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变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教案】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经典教案11-13

孙权劝学教案09-12

孙权劝学的教案10-24

《孙权劝学》教案06-11

《孙权劝学》教案09-17

孙权劝学教学教案11-09

《孙权劝学》的教学教案11-07

《孙权劝学》教案模板11-15

孙权劝学的优秀教案12-25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