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

时间:2021-02-09 12:15:12 劝学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精选10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精选10篇)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1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进是不行的。学,需要耐心,静心,潜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碍,一定要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笃心向学,勤奋向学就是方法。所以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难在精。有目可识字,有口可读书,有耳可听教。然而,同一个老师授教,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领悟。每个人都想精益求精,但这并非一件易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读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这不是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就可以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也启示我们,有时宁可将一本书读百遍,而不去读一百本书。在《劝学》里有句话:“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这也告诉我们,学习要不断追求完美,要讲究方法,要学思结合。多读多思多问,才有助于更深入地学习。

  专心致志,埋头苦学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也需多与他人交流,讨论。我们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死读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都有值得自身学习之处。多与学识丰富的人讨论,多与博学多才的人交流,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我们不断进步。《劝学》中有道:“学莫便乎近其人”,这便是鼓励我们多接触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向这些人靠近,与这些人交流,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收获的还有美德。

  学无止境,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学问的探讨,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人知道路的尽头。我们应该永不停下求学的脚步。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2

  这几天我读了劝学,里面的几个句子令我有了很深的影响。

  《劝学》当中的诗句对我影响深刻,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说的意思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对人行为的重要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说明了君子与常人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君子更加善于运用工具,也说明了在学习工作当中大家应该善于动脑,运用机巧。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文章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是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易懂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枯燥。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从正面设喻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这使得文章错落有致,生动形象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句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本篇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的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颇受感染。以上是我读《劝学》的读后感。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3

  在踏上人生的又一阶梯——高中时,整天面对高中的知识,在高考氛围的熏陶下,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而我也处于这一批队伍中,那一段时间很迷茫,很消沉;但自从读了荀子的《劝学》,我深受启发,逐渐走出那支队伍。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习的重要性。当我拿起课本读到《劝学》第一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时,我想到了古人说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是啊!这句话确实是这样说的,可我想:学习干什么呢?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是要学习,为了高考,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可这学习为什么不可以停止,人到老了不应该安享晚年吗?还要学习干什么,无聊,枯燥。但是我错了,读完第二段。荀子通过他的语言和举出的例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总结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让我明白了,我现在学习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人即使老了,他也还需要学习,并省察自己,让自己变得智慧明达,减少自己的过错。通过学习,提高品德修养,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才是的重要性,而非我之前错误的想法。

  这让我更有兴趣读完这篇文章。荀子在《劝学》第三段中告诉我学习的作用。这时,我已不再抱着学习是为了成绩,为了高考的心思去读了,我站在更高的立场,去看,去想。并期待荀子的回答,原来荀子也曾整日苦苦的思索,但却比不上片刻的学习收获大。可是,他又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是的,在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所以得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道理。通过这一段荀子的叙述,让我明白了学习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这是最后一段的内容,也是我最喜欢的内容,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很有意义,很有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告诉我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

  读完这篇文章,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研究荀子的《劝学》。我感谢荀子写了这篇《劝学》,他是我高中生涯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茫高中生活,高中学习该怎么进行时让我很快的清楚,我为什么要学习,我该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并且知道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追求梦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4

  学,是一个博大而深厚的字眼。在学习中,我们完成了自我成长,自我成熟,自我成功。荀子的劝学对于人一生的漫漫长路而言是一席听而不厌的教导。理解了荀子,我们或许可以“任君行走无柱杖”,从而达到“学而潇洒,活而逍遥。”

  《劝学》的开篇第一句就是“学不可以已。”现代社会也提出了要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单单是自身内在的要求,无奈的是它也是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我们达到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无论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一点我们必须要谨记的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儿行无过矣。”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庄子的学习观与荀子的学习观似乎有矛盾之处,但是,细想,它们两者能达到一种奇异的和谐。如果我们既要“学不可以已”又要做到在“有涯随无涯”时“无殆”,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可扛起两者的支点,或者说联系两者的桥梁。支点会是什么?我认为是在终生学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它可以是你谋生的手段,你兴趣之源,也可以是一种让人修身养性的学问,总之,它能让人“逍遥天地间,行走人群中”。这或许是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最终的目的。

  知道要学习,但是如何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吾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学习要行动,更要善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牛顿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善于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人懂得要在古圣先贤中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古圣先贤与古籍就是要多加利用的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行走游历中为什么能学到如此多的知识呢?一是能接触到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拓展了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化积淀的广度。二是能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交流这种方式是极好的学习方法。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或者更多的思想。”这是交流的魅力所在。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极其幸福,我们不仅可以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还可以利用把地球缩成一个村庄的网络。“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是智者的治学之道。

  学习要勤奋,专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得好不好,要看态度好不好。“笨人用聪明的方法治学,聪明人用笨方法治学。”笨的人,要用各种方法不落人后,聪明的人要脚踏实地,发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精神。古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精神需要我们学习,今有华罗庚的满房演算稿的勤奋需要我们借鉴。勤奋了,努力了可能没有收获,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用心一也”。“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董仲舒能成为汉朝的儒学大家了,因为他能做到目不窥园。

  《劝学》是一笔挖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在品《劝学》中收获太多太多。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你知道这些名言出自哪里吗?这就是荀子的《劝学篇》。

  它讲述了关于持之以恒就能成功的道理。土堆积累多了,就能变成高山,那里就会风调雨顺。水积累多了,就能变成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出生。善良积累多了,就会变成美德,那么智慧自然就来了,你就会有圣人的思想。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不积累小水流,就不能够成为江海。

  好的马一跳,也不能跳十步的距离。劣等马走十天,其功劳在于坚持。雕刻一半就放弃了的话,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雕刻时不放弃的话,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虽然蚯蚓没有牙齿,利爪,也没有筋骨。但它可以吃到地面上尘土,也可以喝到地下的神泉,因为它用心专一,持之以恒。而螃蟹有六个爪子和两个钳子,没有水蛇,鳝鱼的`洞穴就无法生存,因为它太浮躁了。办事太不专一。

  对这样的事,我也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同桌数学考了100分,我考得不好,她就嘲笑我。我不服气,说:“别太骄傲,下次我一定能追上你。”之后的每天晚上,我都坚持做一张练习题,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有了效果,第二次考试,我也考了100分。同桌再也不敢嘲笑我了。

  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我们做事也要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6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是唐朝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人们要珍惜少壮时光,勤奋学习,有所作为,以免老来后悔,韶华已逝。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使人警醒。

  曾有人粗略算过工作时间:如果人一生能活到80岁的话,那么1—20岁是求知阶段,60—80岁是养老阶段,中间的40年是工作和娱乐阶段。在这四十年当中,我们单单睡觉就要花去20年的时间;在剩下的20年中,我们要用2.5年吃饭,用1年上厕所,单纯发呆1.5年,打电话2年,再除去娱乐玩耍的时间,我们只有大约10年的时间用来工作。由此可见,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这十年的时间中,你不仅要创造财富,还要实现自我价值。既然时间都是一样的,对时间利用效率的提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早起早睡是保持精神和身体健康的一般规律。

  对于时间的拓宽,那就是学习了。读好书,好比在经历别人的经验,在有限时间内,我们也在快速拓宽自己的疆域。咪蒙经典语录: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读书并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为什么还要读?不读书,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而读书的人,则能从每本书里看到这世界的不同侧面,使自己更丰富,大道至简,是从薄到厚再薄的过程。但有时的单薄,只是盲目的无知。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世上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吃进胃里的食物,二藏在心中的梦想,三读进大脑里的书。

  但无论劝学警句多么闪眼,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对待时光与学习,因为我们都很“忙”啊,正如大四的学长总是语重心长对大一小朋友说,要好好把握这四年时间啊。然后又补充道,不过我知道你们不会听的。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7

  高中时就学了荀子《劝学》篇的节选部分,前段时间谢老师又带着我们学习了它的全篇,感受比起之前也更为深刻,故在此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所得。

  所谓“劝学”,就是劝导和勉励学习。荀子虽然也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当时他已处于战国后期,所以跟孔子“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性善论”的观点不太一致,他遵从的是“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用礼义来矫正、靠学习来教化,所以十分推崇和重视学习。《劝学》也因此被放在了《荀子》的第一篇。

  全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荀子的教育思想。首段第一句就提出: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不能够停止,要持久、专一。接下来又以“青”和“冰”为例,指出“青于蓝”和“冰寒于水”,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不仅能超越自己,也能超越身边人。接着,又列举了木材和金属制的刀剑,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向更好的方向坚持、磨砺,新性状才能稳固,而后才能学有所成。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想成功,就要坚持不懈。

  接下来荀子又运用多处排比,借此说明君子是如何学习的,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认为君子的资质秉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学习这件事儿,只在房间里冥思苦想是不够的,任你想破脑袋恐怕也想不出个所以然,要走出去,要善于借助外界的事物,不能死学,要付诸于实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它潜移默化,使它变为你的一种生活技能。一般来说,有智慧的人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明明没那么多的弓箭,却借着大雾(天时)、船上行动(地利)、曹操多疑的性格(人和)而“借”到箭。

  其次,他还提醒我们,要注意环境的选择及交友的慎重。试问,如果你身处在一个喧闹的环境中,你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你如果交的是一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且没有上进心的朋友,那你还会想着好好学习吗?我想大多数人给的答案是否定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我们生来就已经处在大大小小的群体中,这些群体中的人多多少少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在集体中,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我们要是显得不一样,那就会被认为是异类,甚至被孤立。但,学习本来就是一条孤独之路,你要知道,你是为自己学而非他人,你上大学主要是为了什么要清楚,要始终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前有和朋友讨论过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他们都说好的大学学习氛围更好,虽然有竞争,但这也会促使大家更努力奔向梦想。交友上也要谨慎,不一定非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是要选那些积极向上的、有正确三观的、能促进你进步的人。他们将永远是你的良师益友,让你越来越好。

  紧接着,荀子又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状态,事物有因必有果,而内因是其决定性因素。在学习上,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宗旨,其次,在德行与行为处事上也要注意,切记祸从口出。而且,要知道学习本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要专一且用心,不可浮躁,把你要做的这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你才算把它完成了。如今有很多人不敢尝试一件事,害怕做不到,可,就怕你做得到!那些成功人士取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一直在坚持学习,最后才取得成功的啊!有时自己也会感到迷茫,会问问自己:我来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身边有些同学已经工作赚钱了,而我还一直在花父母的钱,但我最后想通了,学习是为了提升认知水平,让我们将来在工作后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我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提升自己时,你才不再是原来的“井底之蛙”,你才能够走出自己的小圈。

  荀子还告诫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要明白是为何而学习,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显得高人一等,也不是为了阿谀奉承与卖弄学问,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了完善自己。《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博采众长,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平时也要多与学识渊博、有才有德的人交流,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有所提高。此外,若有人来请教你问题,那也是要谨慎的,要想好如何做、如何说才会是最好的方式,知道哪些该回答,哪些不该回答。

  “活到老,学到老”观念在如今依旧盛行,很多城市都建有老年大学,这些爷爷奶奶们都在学习,我们又有何种理由懈怠呢!要相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的努力终有回报!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8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一千里的路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

  《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道出了成功在于积累的秘诀。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所以功名卓著,都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结果。

  两汉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将劳动人民的功绩和才智备述于后世,历尽磨难,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积小流成江海,花费了十六年的时间,写出了长达五十二万字的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

  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为了根治劳动人民的病患,置身于医药学研究,他以“驽马”之功,“蚯蚓”之力,踏遍祖国山水,访尽天下名医。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写下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药书《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几十年投身于数学研究,以“镂金石”之功,“积跬步”之志,攻克下了一道道数学难关,著出了闻名于世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此皆“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结果。

  然而,在事业上欲做出成绩,却不能持之以恒,不善于积累,而以侥幸心理等待机遇的人,最终将是一事无成的。中国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幼年聪明,五岁时便能吟诗作对,成为神童。可是后来,由于学业上不能持之以恒的积累知识,成年后竟连一首好诗也做不出来,成为一名庸人。足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中其理也。

  高速发展的今天,积累凸显重要!国民素质之强,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白纸积淀;高楼大厦之高,来自于一砖一瓦的平地积起;祖国大业之盛,来自于一果一实的零点积累!持之以恒的积累乃成功之径也。欲至千里吗?请“始于足下”!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9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二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萤照读”、“画灰练字”、“头悬梁”、“椎刺股”等动人典故。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渝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暴十寒,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进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收获却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努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到达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是自已为事,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心态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德国化学家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过半百的谈迁在27年心血化为乌有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历尽艰辛11载,完成了巨著《国榷》。粗实的铁棒能被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忍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有折不挠的精神。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渡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世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成了有口皆碑的人物。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10

  《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

  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们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劝学》教案(8篇)

2.高中语文《劝学》教案8篇

3.2021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

4.《劝学》读后感(精选15篇)

5.荀子《劝学》学生读后感

6.劝学读后感800字

7.《劝学》读后感(15篇)

8.荀子《劝学》读后感(3篇)

9.荀子《劝学》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