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劝学》教案

时间:2024-06-23 06:54:51 劝学 我要投稿

高中《劝学》教案

  《劝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分享了《劝学》的教案,欢迎同学们学习参考!

高中《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

  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只听开头四句。

  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2.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3.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时代)(这句话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提问学生),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投影展示荀子的生卒年和时代,)

  说明:通过比较和投影展示,学生既能复习巩固第三单元有关孟子的常识,又能了解到荀子思想与孟子的区别,另外也明确了二人的生活时代。

  (二)课文学习

  1.解题:“劝”:劝勉。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说明:前面刚比较过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之本性的思想差异,但最终归结点都是学习,所以《荀子》首篇即谈“劝学”,那么究竟“劝学”为何意?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这一概念。)

  2.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边听边标上小节号,给生字注音,尝试标出节奏记号。

  听完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一齐朗诵全文,注意停顿和发音的标准。

  3.解读第一自然段:

  先翻译然后提问: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

  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有何意义可言?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3)第一节讲完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背诵。

  4.解读第二自然段:

  1)导入: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呢,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请同学们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问:

  A.这一段话里,荀子是否一上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明确:当然没有)

  B.为了让易流于说教的话题变得生动易接受,荀子用了一组比喻的手法(考虑到学生未必能答出)来论证,请大家找出有几个比喻?

  (明确:共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即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此段也可简略地说,如果学生领会够好的话。)

  C.这五个比喻和“学习”有何关联呢?怎么就归结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上的呢?

  (明确:

  4)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5.解读第三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

  A.和第二自然段一样,荀子依然用一组比喻来阐述他的观点,请问有几组比喻?

  (明确:五组比喻,见课件)

  B.这些比喻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荀子由一系列的比喻推论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解读第四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学生也许七嘴八舌地说很多,可以根据《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评价,但最终引到第四段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来。)荀子是如何论述的呢?还是用比喻的形式吗?……

  3)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知识点归纳(课件展示)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说明:

  1.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通过自己整理和提问的方式逐步解决。

  2.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28个文言实词(本文占8个)和3个文言虚词,可在最后让学生参考阅读学习P209的附录“本册文言词语一览表”有关《劝学》中的字词。有些在学习课文时已讲过,有些还需和后面的课文学习相结合,一蹴而就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上来说都难以达到。

  3.除此知识点归纳也结合了书后的【思考与练习】。

  (四)文章思路回顾

  由节选部分提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扩展到《荀子·劝学篇》涉及的与学习相关的段落内容(可先请学生思考学习还有哪些需要重视的地方,然后再引出荀子的观点、论述。)最终归结到“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上。

  说明:

  对思路的回顾目的有二:一是从技巧上来看,让学生学习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二是从内容上来看,让学生领会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等。

  (五)小结:

  结合时代,反观自身,阐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态度等。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思路背诵。

  2、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在学习上的经验和教训。

  六、教学反思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在开始诵读阶段,我让学生分段、分层地进行,最后要求连贯地背诵全文。

【高中《劝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荀子《劝学》优秀教案03-24

高中《劝学》教案设计03-25

高中《劝学》学案03-25

劝学 教案03-28

《劝学》的教案02-20

《劝学》教案12-28

《劝学》的教案07-22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通用15篇)04-18

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