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时间:2024-09-25 16:44:10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力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猛,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谱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看《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师:这篇文章选自哪里?

  生:《资治通鉴》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

  生: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师: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应该不陌生吧,哪位同学讲一下?

  生:讲故事。

  师:大屏幕展示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孙权劝学究竟是怎么个劝法呢?说“书牍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这节课我们就从读做起,把握课文的内容。(展示大屏幕: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与句子的节奏。(师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大屏幕上的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提示与要求)

  生: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争取快速读通课文的内容和文意。(大屏幕展示:二读:读通内容和文意。)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一下。

  生:自主学习。

  师:通过自主学习,你会遇到不少疑问或者有许多收获需要请同学们帮助或者与同学们分享,下面就请同学们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激烈。

  师:哪组的同学有疑问?

  生:“当涂”怎么讲?

  生:当权,当道。

  生:“博士”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在文中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好,同学们分析的不错。读通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把握课文文意。(大屏幕展示讨论问题: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吕蒙德变化吗?)

  生:热烈讨论。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

  生:吴下阿蒙。

  生:刮目相待。

  师: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老师想在横线上写一个字,你建议些什么呢?

  生:学.

  生:读。

  师:同学们的建议真的不错。希望同学们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努力学习。

  师:读懂了文意后,再读课文,那肯定会不一样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和情味(大屏幕展示三读:读出语气和情味)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读,更要用心读。也就是说,读书时要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要真正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作品人物的心里。(大屏幕展示朗读要求:1、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2、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对下列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的目的,并试读。(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表达了怎样的心态?(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生:学生模拟朗读。气氛热烈。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大屏幕中的问题。

  生:第一个应该是坚决的语气,表现了对吕蒙的关心。

  生:第二题表达了孙权不高兴的神态。

  生:还有点责备的意味。

  师:好,考虑周到。

  生:第三题是鼓励吕蒙求学。

  师: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生:好。

  师: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这个基础上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朗读,表演精彩。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你们也让我刮目相看了。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过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大屏幕展示:体验反思)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可见学习的重要。

  生:活到老学到老。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屏幕展示:拓展延伸)

  生:互相讨论。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2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出息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示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优秀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三、解读

  师:《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和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幻灯演示)

  生甲: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

  生乙:即更

  (解说: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先疏通文意,再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整体感知

  师: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出息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孙权两次劝学,吕蒙始就学,后大有出息。

  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示出来的。

  生: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师: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局部挑出来。

  (解说: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读和概括能力)

  五、课文研析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读,掌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示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保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师: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通过有感情的读,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语气虚词的积累)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扮演。(一组同学上台扮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文言《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沛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扮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示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由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解说:新课程规范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防止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3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生: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学问大进的故事。

  师:看来这篇文字是想通过吕蒙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道路了。不过,吕蒙之所以变化如此之大,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孙权。所以我们先看孙权是如何劝学的?读孙权劝学的文字。

  生读。

  师:孙权总共劝了几次?

  生:两次。

  师:第一次劝什么?

  生思考。

  师:你们现在是孙权,老师是吕蒙,试着劝一下。

  学生对着老师读:“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师:大家这是告诉老师什么呢?

  生:你是管事的,所以学习很重要!

  师:对,这是告诉吕蒙学习的重要性。

  师:那你作为君主,用什么口吻跟你的下属说学习的重要性?

  生:严肃的

  生:命令的

  生:关心的

  生:庄重的。

  师:用这样的口吻来读。

  师:现在你是吕蒙,听了这样的劝说,你怎么回答呢?

  生:主公,我军中事务多,没有时间学习。

  师:对,吕蒙不接受劝告。孙权不气馁,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劝说。读相应的文字。

  生读。

  师:吕蒙说没时间,孙权怎么劝的?

  生:与自己对比。我都有时间,你怎么没有?

  师:你们现在是孙权,会用什么样的口吻跟吕蒙说这样的话?

  生:责备。着急。

  师:你会跟什么样的人用这样的口吻说话?“比如我难道想让你成为博士吗?”这样的语气。

  生:亲近的人

  师:所以孙权这样说,语气中也是额透着?

  生:关心

  生:亲切。

  师:用这样的口吻劝说第二次。

  师:现在你是吕蒙,听了孙权这样的劝说,说什么?

  生:主公这样关心我,我一定不让您失望

  生:主公这样器重我,又这样关心我,我一定也好好读书

  生:主公都有空读书,我又怎么能再推脱呢

  生:……

  师:那么吕蒙开始学习了。对于吕蒙学习的过程,课文中只字未提。但是学习的`结果如何,却通过和鲁肃的对话侧写出来了。

  师:假如你是鲁肃,跟吕蒙论议,发现他学问大进,你会怎么说?用什么口吻?

  生:赞叹

  生:惊喜

  师:用这样的口吻读一遍。

  师:鲁肃为什么要拜望吕蒙的母亲呢?假设你是鲁肃,做这件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吕蒙是我吴国的栋梁,我要结交他

  生:吕蒙这样人才,真让人敬佩,师:假若你是吕蒙,看到鲁肃拜见你的母亲,心里怎么想?

  生:鲁肃对我情真意切,这样人可交。

  师:假若吕蒙还是那个吴下阿蒙,鲁肃会这样吗?

  生:不会。

  师:所以,鲁肃的行为表现了吕蒙的进步。而吕蒙是凭着什么进步的?所以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开卷有益。

  生: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师:这篇文字好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文字有思想共同之处?哪篇?

  生:《伤仲永》

  师:你能试着比较一下两篇文字的异同吗?

  生:同:读书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

  生:异:写法不同。前一篇叙议结合,这一篇对话为主。

  师:这两个例子一正一反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天才不学习也会成为普通人,但如果学习,吴下阿蒙也会让人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4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名人单元,本文用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讲述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学习的文言短片故事,全文共119个字,全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发展。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

  趣学文言故事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和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吕蒙、《资治通鉴》的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文意。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口吻,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新课

  由金文篆体字劝字激情导入,请学生看字体会劝说应该有什么特点:生说:有2口、2人,还要使力,

  师说:今天我们就走进有关劝说的小文章,《孙权劝学》。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美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1、学生按要求大声诵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归纳本文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字音。(邪,更,卿,孰)教师黑板板书字音。

  4、划分节奏指导:

  师:当我们走进文言文除要读准字音外,还应该读准节奏,请一位学生先读,其余学生评价。

  生:(仔细听读,查找节奏)

  师:全文有2句的节奏犹为注意,看PPT教师指导朗读。

  生:(试着自读、齐读)

  5、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二)译美文

  师: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的的朗读和大家的预习,我们对文本的内容有所熟悉。开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本的文意,要求:(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感叹句还是反问句?

  生:当涂的“当”和但当的“当”在文中意思是否一样?

  生:“卿言多务,孰若孤?”这句中“孰”是什么意思?

  生:“遂”字怎么解释?

  (同学们讨论交流理解字词,教师穿插文言文翻译方法,充分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翻译)

  (三)体会文言文语言魅力、评析人物

  师:疏通文义后我们回归文本的“劝”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子,孙权在最初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其口吻、语气如何?

  生:找出语句齐读。

  生:“不可不学”读出孙权命令、严厉的语气。

  师:(PPT补出)吕蒙当时身为东吴大将自身情况(每每上奏朝廷之事只能口述不能文书)

  师:换位你是孙权看到此时的吕蒙你会如何?

  生:劝说学习,必须学习。

  师:在读这部分还能读出孙权如何对待部下?

  生:“卿经当涂掌事”的“卿”读出和蔼、关心。

  师:对的此时孙权劝说吕蒙是—————严中有爱。

  师:吕蒙听劝去学习了吗?

  生: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

  师:做为君主的孙权当时反映如何?从文辞中找出。

  生:(找出、读出)“岂”、“邪”字看出孙权生气了。

  师:(补出PPT)比较阅读,“岂”、“邪”在句中作用。

  师:我们通过孙权的语言描写看到君主生气、发怒,那劝学这件事就此作罢了吗?

  生:(读出原文,体会语气)

  师:通过孙权两次劝说吕蒙学习,最终结果成功了吗?

  生:(读出原句)

  师:文本中只写了孙权劝说吕蒙的话语,却没有写出吕蒙的'对话,根据PPT展示当时吕蒙的答语,同桌穿越历史演绎对话,感悟孙权劝说艺术。

  生:(活跃参与,展示)

  师:文本中孙权劝学是成功的,那吕蒙学的如何?

  生:(找出鲁肃和吕蒙的对话)

  师:穿针引线。对比先前吕蒙、现在吕蒙,解析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师:文本通过鲁肃的反映和吕蒙自豪感不难发现吕蒙学有所成,穿越历史师生共同演绎对话体会文言语句中对话美。

  师:通过刚才的文本解读,我们知道孙权劝学有方、吕蒙学习有成,这都感谢一本书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师补出PPT)

  师:就《资治通鉴》的理解那个字最有发现、借鉴之处?

  生:“鉴”。

  师:后来也有众多名人从《资治通鉴》这本书里借鉴到许多知识。(PPT展示),而做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读《资治通鉴》。(PPT展示)

  三、文本拓写、写出感想

  师:同学们静下心思考,拿起笔从《资治通鉴》小故事《孙权劝学》三个人对话中能借鉴到什么?(师PPT展示)

  生:埋头书写

  师:当老师在备课时也写了几句PPT展示。

  生:齐读

  四、教师小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劝说的艺术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读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理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直至背诵课文

  2、摘抄课文中的成语、语句

  3、以吕蒙的口吻改编一篇小记叙文

  六、板书

  4、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有方

  >鉴(劝说艺术、学习重要性)

  学——有成

  七、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朗读方法,结合注释翻译文言文。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之处:本节课使用古体字(劝)导入新课,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全篇文本采用激趣式对话教育方式授课,学生兴趣浓厚,知识点的补充教学穿针引线在整堂课当中,教学模式不死板;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书写环节,充分让学生理解本文主题。

  不足之处: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但没有顾及全体学生,在评价学生时用语中缺乏多样性。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5

尊敬的何老师:

  您好!我是前几天参加赛课的南充选手覃君,下面是我上《孙权劝学》一文的课堂实录,敬请指导:

  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能和我们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六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语文,下面,请大家选择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一.教你没商量,什么意思呢?就是上课是老师的事,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二.商量着来学习,课堂是老师和同学共有的,我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商量着学语文,大家选择哪一种呢?

  生:第二种

  师:我们的同学可真有个性,下面,我们就来商量商量:大家待会儿能不能想说就说(能)同学们,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新老师、新课文,下面这么多老师、评委,可能有同学心里会这样想,要是待会儿说错了话,那多没面子呀,有过这样的想法吗?(有;没有!)老师真佩服那些说“没有”的同学,希望你们真的能"想说就说",如果还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别害怕,你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我们今天的课不是上给评委的,不是给听课老师上的,我们是在上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好了,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可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边读边写)

  请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读)

  师:再念一遍,声音有多大读多大(生激情朗读)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把课文读了一遍的同学请举手(众生举),读了5遍的请举手(5人左右举),有8遍的吗?

  (问其中一个读了5遍的同学为什么读这么多遍)

  生: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

  师:老师想到了一句古语来概括你的回答:书读百遍……

  生(齐):其义自见

  师:是呀,读书对于我们学好语文很重要,读书在我们一生的发展中都至关重要,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孙权劝学》一文就是讲的是孙权劝吕蒙要多读书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下面老师推荐给大家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

  读—死去活来译—文理通顺

  背—烂熟于心用—内外相连

  师:下面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板块:读!读要读得“死去活来”,什么叫“死去活来”呢,"死去"就是读准字音,一个字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有一个读音如:(出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开读一遍

  生读(更的读音出错)

  师:同学们,更有两种读音,一是gēng,另一种读gèng,念gēng是重新、更换的意思,念gèng是表示递进的意思,大家看课下注释试着把本句翻译一遍

  生开始译

  师:该念什么呀?

  生:gēng

  师:对,下面,我们再大声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

  师:同学们,其实,在本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字,如“孤光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为”应念“wéi”等

  下面是要读得“活来”“活来”就是要读出感情,把人物读得活灵活现,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死去活来!大家最想听谁朗读?

  生(齐):付成成

  (付成成读课文)

  师:大家能一下吗?

  生1:她把“自以为大有所益”读成“自有大益了”

  师:对,所以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

  生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奏读错了

  师:你试着读一遍

  (生2读,全班鼓掌)

  师:付成成朗读还是不错的,激发了教师想要和他比赛的欲望,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吗?

  生(齐)好!

  (师范读,完后全班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不过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出示课件:请把下面读得死去活来)

  (第一句:卿今当掌事,不可不学!)

  师:谁愿意读给我们听听?

  (一生举手,并朗读)

  师:读得不错“死去了”,但没“活过来”(众生笑),老师觉得你很有朗读的潜力,我来帮帮你,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了解孙权吗?

  生:他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师:对(出示课件)这就是孙权,国君应有君临天下的'威风与气质,这句话是孙权对谁说的?

  生:吕蒙

  师:(出示吕蒙的图片资料)一个国君要求大臣做一件事,语气应怎样?

  生:肯定,坚决!

  师:对,那么文中的哪些字该重读?

  生:“不可不”

  师:试着再来一遍(明显进步!)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孙权怎样称呼吕蒙的

  生(齐):卿

  师:卿是什么意思?看注释

  生:君对臣,朋友之间的爱称

  师:对,是“爱称”,所以,孙权对吕蒙既是严格要求,又是严中有爱,有关爱的语气在里面!来,试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三国之争实际是人才之争,孙权希望他的大将既能武、又能文,要文武双全,所以他对吕蒙是饱含期望,下面,大家就以严肃、坚决、关爱、充满期满的语气再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听课老师鼓掌)

  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吗?

  生3:我不明白这个“但当涉猎”是什么意思?

  生4:只要初略地阅读

  师:但作什么讲

  生5:只要

  生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生1:鲁肃于是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他结为朋友而离开

  生继续质疑……

  师: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出示课件准备的字词)

  师: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背诵,我建议大家以后每学一篇文言文都把它背下来,老师就这样做的,你们猜猜老师把全文背下来需要多长时间?

  生:5分钟,2分钟……

  师:开始记时(一口气不带标点在30秒内把全文背下来,生鼓掌)

  师:要背诵,就得烂熟于心,还得理清文章的思路,下面我们来理理本文的思路,文中主要出现几个人物?

  生:三个,孙权、鲁肃、吕蒙

  师:他们三人都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学”(边问边板书)

  孙权在劝学、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之下开始就学,而鲁肃是惊叹于鲁肃学习上的进步之大,所以是叹学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思路一起背诵课文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背课文)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带着语文知识走向生活,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相连,请看大屏幕(出示练习,填出成语,20秒后生7举手)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生鼓掌)

  师:吴下阿蒙现统指学识尚浅的人,“刮目相待”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多指由坏变好同学们,孙权劝学一文选自哪里?

  (生齐):《资治通鉴》

  师:《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

  (生七嘴八舌,生8举手)

  生8:司马光编著,编年体通史……

  师:我补充一下,之所以取名《资治通鉴》意思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帮助国王管理国君的,那么“孙权劝学”历经了好多个世纪,对我们还有现实指导意义吗?你读了本文有什么启示?

  生9:学习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学到老活到老.

  生10:我们不要做吴下阿蒙,我们要用真才实学让人刮目相待

  生11: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师:你从“刮目相待”总结而出

  生12:我们对别人的进步还要肯定,我们要多学习

  师(低沉的):同学们,看着你们这么本站习,不禁撩起了我的一件心事:我班一位同学特爱上网,老师劝他要多学他给我说:老师,清华北大我上不了,重高我考不上,读书没用?弄得我一时无言以对,请你帮我劝劝这位同学,大家试着把要对他说的话写下来:(2分钟后,有同学举手)

  生13:亲爱的同学,虽然我们素未蒙面,但我要劝你,玩电脑对你没多大好处,你要多学习,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生14:同学,你好!我们有共同爱好,我也爱上网,通过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们不能再沉迷于网络,不要再做吴下阿蒙,要力争做饱学的鲁肃

  (众师、众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能现学现用,像孙权一样结合自身来劝,太有办法了,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快到了,请大家把你们要对他说的话交给科代表,我一定把你们的真心带回去给他,好,下课!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6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出息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

  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需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考虑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

  充沛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动身,制定、调整教学战略。教师只起组织、协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他人和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谁能说说自身的感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局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

  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师:(导入新课)刚才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这部书,大家都知道它是明清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确是一部好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本书中的'孙权、吕蒙、鲁肃三人故事的文章,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了解《三国演义》。

  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介文章出处《资冶通鉴》和主编司马光。

  生:《资冶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把准感情基调,体会语感,要读好孙权的语重心长、吕蒙进步后的自豪感。

  生:(集体朗读)。

  师:谁愿意给大家诵读课文。

  生:(站起来,诵读课文。)

  师:还有谁想读,站起来为大家读。

  生:(纷纷举手,争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诵读,读时要掌握人物对话的表情、做到语言流畅。

  生:自由诵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你们真的很棒。

  师:请四位同学站起来,分角色诵读课文。

  生:(角色分工:孙权、吕蒙、鲁肃、叙述者4人。)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评议这四位同学的分角色诵读的效果。

  生:我的看法是:扮演孙权的那位同学在诵读过程中停顿不当。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还把邪(yé)读成邪(xí )

  生:我的看法是: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诵读语速过快。

  生:我的看法是:这四位角色扮演者重音掌握不准。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的“事”字应该读重音。

  师:同学们刚才对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诵读进行评议,老师也觉得你们的评价是正确的。

  三、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多,有了问题后,你可以举手,也可以写成纸条交给老师。

  (学生独立默读,考虑。教师巡视。)

  生:老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是什么意思?

  师:这位男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生:老师,“孰若孤?”这句是什么意思?

  师:好,谁来帮她解答,让大家一起分享。

  生:“孰若孤?”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谁能够比得上我呢?

  生:不对,我想应该是这样:谁比得上我呢?这是我的理解。

  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正确啊?

  众学生:后一种意见更正确。

  师:对,我也赞同后一种意见。

  生:老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中的“孤”“治经”、“博士”“邪”是什么意思?“涉猎”、“见往事”又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的意思是“我”“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博士”的意思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整句的意思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涉猎”的意思是: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意思是:认清事情,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同学们很不错,陆陆续续提出了这么多不理解的词句,说明大家已经开动了脑筋。好,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复述课文。请哪位男同学?

  生:(站起来复述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效果如何?

  众学生:很好,语言流畅,复述到位。

  师:同学们,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就必需认真考虑,提出问题。问题越多,说明学习就有效果……又有同学举手了,请那位女同学提问。

  生:孙权、吕蒙、鲁肃三人各有什么特点?

  生:从文中可以看出,孙权博学多识、善于劝他人学习。吕蒙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习进步很快。鲁肃器重人才,保护人才,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师: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

  众学生:同意。

  生: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师: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生大笑)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家一起分享。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

  师:同学们,今天早自修时,发生了什么事?

  众生:有几位同学昨晚上网吧,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叫去上“政治课”了。

  师:大家都有过老师和你谈心的经历吗?

  众生:有啊。

  师:其中和哪件事最有关系?

  生:和学习有关。

  师:大家听了以后,感觉效果大吗?

  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没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反应不一)

  师:刚才同学们的反应,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劝说我们同学进行学习,老师得有一定的技巧。这次,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他是如何成功地劝说了手下一名“大老粗”进行学习,并最终让著名的鲁肃为之刮目相看的?

  师:大家翻开课文第170页,轻声朗读,同时了解全文大意。

  ……

  师:好的,刚才几名同学的翻译,大家疏通了全文的大意。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孙权能说服吕蒙进行学习呢?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

  ……约过了五分钟。

  师:好的,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主动畅谈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小组感觉孙权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君,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吕蒙说话。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1:书上有这么几句: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我们小组的同学注意到,课文的课后注释是这样解释“卿”字的:“卿,是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这说明,孙权称吕蒙为“卿”,一方面是君对臣的称呼,另一方面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对方表示亲切之情。

  师:好,这组同学很细心,能注意到人物称呼上的细微不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啊。吕蒙为什么听了能接受?

  生1: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我自己也曾经违反过纪律,班主任老师对我很亲切地劝说,后来我就改掉了毛病。吕蒙听到皇帝对他这么亲切,一定会心存感激,一定会想:我一定要学好,不负皇上的信任。

  师(笑):这位同学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推想吕蒙的心态,很好。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2:我们小组很佩服孙权,因为他能以身作则。有些同学为什么会经常再犯一些错误,就是因为老师没有以身作则。

  生(笑,议论纷纷:这位学生也忒胆大了,说老师的不对?)

  师(笑):好的,接着说说你的理由。

  生2:比如说男同学偷着吸烟这件事吧。班主任老师常口里一支烟,却教育我们不能吸烟,私下有些同学不服气。孙权就不同,他要自己的手下大臣学习,他自己就经常学习。文中说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想想皇帝自己都读书了,作为手下的不读书,说不过去。

  师: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劝说学生读书,一定要以身作则啊。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3: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孙权很会讲话。

  师:很会讲话?怎么讲?指孙权口才好吗?

  生3:对,孙权的口才很好,能说服别人。我们都知道,带兵打仗的,有很多是大老粗,像张飞。打仗的人有很多不想学习,书看不下,一看眼皮就打架。

  众生(笑)

  生3:但孙权却最终说服了吕蒙读书,说明他用了很有针对性的方法。

  师:采取什么方法针对哪一点呢?

  生3:大家想想,吕蒙是将军,带兵打仗,对什么书会最感兴趣?

  生4:战争的书。

  师:也就是兵书。

  生3:对啊,文中孙权有这么一句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们想啊,孙权说读书不是“治经”,不是“研究儒家经典”,言下之意就是可以看些兵书什么的,兵书,吕蒙就一定会感兴趣。

  师:大家知道什么兵书吗?

  生4:《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战争,一定是兵书。

  师:吕蒙能看到《三国演义》吗?

  生5(思考):不行,因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在三国以后才出来的,而吕蒙是三国时的人。

  师:那可能看什么兵书?

  生6:《孙子兵法》。

  师:你怎么知道?

  生6:《历史》课本上有。(众生笑)

  生7:还有《孙膑兵法》。

  师:很好,也是《历史》书上的吗?

  生7:不是,但历史老师有说过,孙膑是孙子的孙子,所以我们记忆深刻。

  师(笑):很好。其实我们学过看过的一些文言文,它所选自的书籍,也可以说是兵书,因为里面记录了一些战争的策略。像《左传》这一本书。大家能回忆一下,再举几本书吗?

  生8:《战国策》?

  师:对,还有?

  生9:《国语》

  生10:《史记》……

  众生议论,热烈。

  生3:我还没说完。

  师、生惊讶,笑。

  师:好,请接着说。

  生3:刚才说吕蒙可以先读兵书,但是(语气强调),伟大的吕蒙大人会只读兵书,这样就能让鲁肃信服?

  生11(笑):那还有什么?

  生3:因为大家刚才说的那几本古书,鲍老师以前就说过了,它们不仅是兵书,也是一些文学性很强的书。吕蒙这些兵书看得下去,看久了,他一定对文学也有些了解,有了适应,时间一久,也一定能读一些经书什么的书籍,从而加强了自身的内涵。

  师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由此及彼的推断,有没有道理?

  众生:有。

  生3:这也和孙权的本意相同的,因为孙权说的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吕蒙看的书多,就是涉猎,就“见往事”,就长了见识,最后也就“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和他们小组的理解如何?

  众生:很精彩。(自发地鼓掌)

  师:还有不同看法的吗?

  生:(主动站起)有,我们小组认为,孙权很会鼓励吕蒙,让他有了信心。

  ……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8

  师: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想个办法?

  生:愿意。

  师:是这样的,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生: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导学达标

  二:竟读课文、自主强化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

  (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这节课老师还准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

  (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

  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但当涉猎”怎样解释?

  师:谁来帮他解决?

  生:只是应当博览群书。但,只。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怎样是什么意思?

  生: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辞,推托。以,用。这是一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

  生:鲁肃佩服吕蒙的才略。

  ……

  师:刚才老师还让同学们把你最欣赏的字词句划出来,我们共同欣赏,谁先来说说?

  生:“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师:你能不能读出孙权的这种坚决的语气?来读读看!(生读)读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生@:那为什么不让他“治经为博士”呢?那样岂不更好?

  生:因为吕蒙,他是一员大将,读书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生@:那他学识渊博岂不更好?

  生:因为它原来才疏学浅,学好那是不可能的。

  生@:那这样严格要求他,岂不更好?

  师:同学们,韩维哲同学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争论好吗?

  生:“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师:你赏析得非常好,能不能语重心长的读一读?(生读),读得非常好!

  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师:你能不能读出鲁肃的这种吃惊的语气,来,试一试!

  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师:那你再读读这句话,能不能读出吕蒙的这份自豪?试试看!

  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师:这点发现非常了不起!

  (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体验感悟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师:通过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生:我演的是孙权,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很严肃的,同时他对吕蒙也是非常关心的,对他寄予厚望。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生: 我觉得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生:我觉的吕蒙身为一员大将,能听从首领的规劝,努力读书,并才略大长,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四、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

  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生:多读点历史书,了解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生:可以先给他讲讲吕蒙的故事。

  生:老师,你让我们背课文的时候,不是你自己先背下来吗?你让我们读书,你自己不是也在读书吗?你也可以像孙权一样,用现身的说法来教育他好好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师: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采纳。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积累巩固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愿不愿意也听听老师的意见?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为读书教育。与此同时可作适当的板书)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把它积累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下面利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篇短文背下来,看谁记的最快?开始!

  (5分钟后检查,时间允许,可指名背,时间不允许,可集体齐背)

  师:一节课很快下来了,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大家看看我应该把奖品送给谁?(学生们自己推选出很多人选),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奖品送给谁了?就送给大家吧!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什么奖品?(出示带有书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幻灯片)

  老师就把这书连同这些名言警句一块送给同学们,(学生齐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02-08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02-09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02-09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精华】12-29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通用7篇02-10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集合7篇02-11

孙权劝学翻译03-28

孙权劝学的启示01-08

《孙权劝学》赏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