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

时间:2022-11-02 13:30:10 沁园春 我要投稿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其影响颇为深远。那么你知道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梳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一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⑴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⑵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⑶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⑷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⑴赋:直接陈述铺叙;

  ⑵比:即打比方;

  ⑶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⑷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⑸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⑹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⑴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⑵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⑶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⑷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⑸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⑹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⑺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⑻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⑼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⑽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梳理二

  相关文体常识

  1、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3、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写景) 下阕:忆、记 (叙事)

  品读上阕

  思考1:如何理解起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为何要倒装?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主人公的形象。

  思考2:“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忧思万千!

  思考3: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意象:山 林 江 舸 鹰 鱼 如何描写这些景物【角度、手法】

  看 远眺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仰视 天空 鹰击长空,

  俯视 水底 鱼翔浅底,

  思考4: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TIPS: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透”字写出了水之清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 “翔”,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轻快自在。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5:“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品读下阕

  倒装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理解:这一句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叙事。上阕是“独立”,而这里是“百侣”,由“独”到“百”不仅引发了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对战友的回忆,而且表明了虽“独立”但不“孤单”,因为作者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思考:这几句话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青年人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塑造了一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风华正茂、奋发有为、胸怀天下、无私无畏、敢于斗争的青年人形象。

  2、抒发了作者不受羁绊、风流大度、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如何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既是实写,也是虚指,实写作者和同学搏击风浪,虚指革命的决心和斗志。表现了当年他们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豪情壮志,也是对一切有志献身革命的志士仁人的号召动员。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全词总结

  内容 上阕:记今游、独游,写景为主,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则忆昔游、群游,叙事为主,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艺术手法

  上阙——景中寓情

  下阙——叙事抒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相关文章:

《沁园春·长沙》文学体裁知识延伸复习09-21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08-24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11-11

《沁园春长沙》的知识要点11-11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09-04

《沁园春·长沙》的知识全解11-13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11-10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11-11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复习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