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同步测试

时间:2024-08-07 16:32:45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琵琶行》同步测试

  导语:《琵琶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琵琶行》同步测试

  作品赏析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

  A、气度不凡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pé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 明年秋(    )  b. 铮铮然有京都声(   )

  c. 穆曹二善才(    )d. 年长色衰(      )

  e. 委身为贾人妇(   )f. 使快弹数曲(     )

  g. 曲罢悯然(     )h. 因为长句(      )

  j. 凡六百一十六言(      )(      )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填空回答

  7.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明年秋________

  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

  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

  ④年长色衰________

  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

  ⑥使快弹数曲________

  ⑦曲罢悯然________

  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

  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

  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

  (11)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12)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

  (13)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

  (14)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

  (1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

  (16)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

  (17)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

  8.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这样的话:“原来如此!……”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能揭示出这种表达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15.下面是一首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试与《琵琶行》作比较: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思想内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C ②D ③C ④A  3.B  4.A  5.B 6①B ②a. 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 f.畅快 g.忧郁的样子 h.于是作了 j.总共 字   ③B   ④C

  7.①第二年  ②铿锵脆亮  ③乐师  ④容颜  ⑤托身,这里指出嫁  商人  ⑥畅快  ⑦忧郁的样子  ⑧于是作了  七言诗⑨总共  字  ⑩轻声地  (11)随手  (12)整理  (13)随随便便地、轻易  (14)年纪大了  (15)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  (16)更加叹息声   (17)刚才

  8.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9.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

  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

  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1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1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13.不能。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14.“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15.思想内容,相同点: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的叙述描绘,也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相同点:都用秋月来渲染气氛,都压入声韵,显示了两诗的基调的凄凉压抑。

  不同点:《琵琶行》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另外,《琵琶行》对琵琶女的外貌描写只作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琵琶行》同步测试】相关文章:

《琵琶行》同步测试题04-17

《琵琶行》学业达标测试04-17

初三语文《琵琶行》同步练习03-23

《琵琶行》检测试题及答案02-05

琵琶行03-24

《琵琶行》03-28

琵琶行原文03-07

《琵琶行》白居易10-26

琵琶行 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