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孟浩然《他乡七夕》注释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浩然《他乡七夕》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注释】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绪风:微小的风。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
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
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这是一首七夕抒怀之作。首联写愁,“他乡”一愁也,“七夕”二愁也,他乡逢七夕,则愁上加愁,所以诗人说“旅馆益羁愁”。颔联写思,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度的七夕聚会,而诗人却远离妻子,只能空想家中妻子于乞巧楼穿针乞巧度七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感。颈联写秋,在直叙乡愁后接以初秋景物的描写,他乡愁,七夕愁,又加秋气愁,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景因情凄,情缘景浓,情景交融,倍感悲凉。尾联的“谁忍”呼之欲出,顺理成章地结以反问,表明游子不敢抬头仰望天上斗牛,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其中似有“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和“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唐彦廉《七夕》)一般的艳羡,又似有“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张耒《七夕歌》)一般的劝慰。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诗语言平淡,情感深挚,意蕴醇厚,虽是见景即兴之作,写来却情真意切,写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感受,明快自然。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孟浩然《他乡七夕》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赠孟浩然原文,注释,赏析10-27
孟浩然《武陵泛舟》古诗赏析及注释02-21
《春晓》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29
赠孟浩然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28
《赠孟浩然》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赏析03-30
《宿建德江》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