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皖南

时间:2020-09-02 10:05:03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与皖南

  李白是皖南诗歌史上的光辉旗帜。他写于皖南的诗有150多首,清新明丽,自然朴实。

李白与皖南

  安徽省皖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观与特有的人文雅韵,跟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结有缘分。其中结缘最深,以大量名篇为皖南诗歌树起光辉旗帜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作于皖南的诗,明确可考的有150余首,占其全集千首的六分之一,不仅数量大,而且绝大部分皆以皖南山水人文为歌咏对象,或与之有深刻联系,其中多带有皖南的韵味和气息,成为后代皖南诗歌学习继承的典范。由大诗人和山水奥区相结合所产生的诗歌,以及诗人在创作上所受的地域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即打算先简要介绍李白与皖南关系特别深的一些诗歌,再进而分析其风貌特征及其跟皖南山水人文的内在联系。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赐正。

  李白在皖南的'游踪与创作

  李白在皖南的具体行踪,今天已不可能一一厘清。但一些重要行踪还是可以确定的:一、李白开元十三年(725)出峡,十四年乘船东下,至金陵、扬州,途经皖南沿江各地;二、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奉唐玄宗之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证明此前李白已寓家南陵;三、天宝十二至十四载(753—755),在宣州特别是秋浦一带长期居留,有“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等诗句可证;四、天宝十五载(756),因安史之乱,李白南下至宣城,有《经乱离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猛虎行》(“窜身南国避胡尘……昨日方为宣城客”)等诗可证;五、上元、宝应年间(760—762),李白因从永王璘遭流放遇赦放回后,至皖南依当涂县令李阳冰,卒葬青山。留有二孙女在当涂,说明去世后其家亦在皖南。为了获得对于李白皖南诗歌的整体印象,本节以空间分布的各重要景点和郡城县邑为中心,对其相关作品加以介绍。

  (一)“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在当涂的创作

  李白写于当涂的诗四十余首。其中《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下途归石门旧居》、《临路歌》都是千古绝唱。《望天门山》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是从天门山江面的上游往下游眺望。东、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夹江对峙,当船循航道由上游驶近西梁山时,眼前的江面为伸入江中的山体所遮挡,江流似乎没有出路,须等船绕出西梁山时,前面才豁然开朗,在两山之间现出宽阔的江面。舟行中从山体蔽江,到江面突然展现,在感觉中犹如长江之水冲破了天门山的阻挡,这是顺流而下的体验,这种体验当然以第一次过天门山时最为新鲜,也最能激发诗兴。因而《望天门山》很可能是李白开元十四年(726)第一次沿江东下时所作,它与《临路歌》,正好分别是李白皖南诗的开篇和终篇。

  天门山下游不远处就是牛渚矶(采石),李白名篇《夜泊牛渚怀古》以年少贫贱的袁宏自比,亦当是诗人较为早期的作品。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所怀之事,发生在东晋:袁宏幼时家贫,以运租为业。曾于牛渚秋江月夜,在船上咏诵自己所作的诗,为镇西将军谢尚所闻,大受赏识。从此,名声日高。这是发生在当涂牛渚的人文佳话。谢尚与袁宏打破身份贵贱的悬隔,借文学展开心灵沟通,为李白所神往,此诗无论写景写事,都受袁宏咏诗的佳话启发,牛渚的清江月夜,昔人的风流往事,在李白的笔下,都有一种悠然神远之致。清人王士祯赞赏此诗:“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诗所以能够至此,除了李白的天才之外,牛渚清秋月夜富有诗意的环境和动人的历史传说,都给了诗人灵感。

  《横江词六首》亦写于牛渚,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展现牛渚春潮的壮观。诗中反复突出了几个意念:一个是“恶”:“横江恶”、“风波恶”、“恶风回”;一个是“渡”:“横江欲渡”、“哪可渡”、“郎今欲渡”、“公无渡河”;一个是“愁”:“一水牵愁”、“愁杀峭帆人”。此外,诗中还多处出现“风”、“浪”、“波”、“涛”等字,把横江风浪的气势写得比八月的浙江潮还厉害。这样描写,用意是说横江是他去“西秦”的最大障碍,因横江难渡而不免发愁。其实,这组诗也可能是李白较早时期的作品(津吏称李白为“郎”),诗中的“愁”有点虚,愁而不苦,愁而不深。嘴上说:“横江恶”,而笔下展现的景象,却是横江了不起。“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写得惊心动魄,实在是对横江深情而热烈的赞美。

  (二)“我家敬亭下”——李白在宣州的创作

  宣州在唐代是上州大郡,有丰富的六朝文化遗产,发达的商贸和农业。李白在这里登敬亭山、上谢脁楼,诗兴一再受到激发。宣州幕府,僚佐众多。李白在此,人事交往亦多于在皖南其他地区。他与前后两任太守(一姓宇文、一名赵悦),以及宣城县令崔钦,均有交往,有《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赠宣城太守赵悦》、《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江上答崔宣城》等篇。李白好友崔成甫,于天宝后期在宣城,李白赠崔成甫诗达六首之多。李白从弟李昭,在宣州为长史,李白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等诗。李白还有《哭宣城善酿纪叟》、《宣城哭蒋征君华》、《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等诗,说明李白在宣城还与隐士、释子、手工业者有交往。又,南陵、泾县是宣州属县,李白天宝元年(742)应诏入长安前,以及安史之乱前后,在南陵都有家。南陵县丞常某,多次陪李白游玩赋诗。在民间,李白曾在五松山下一位姓荀的老妇人家投宿,又曾赠诗给荀七、杜秀才等人。在泾县,则与崔文兄弟和汪伦相交往,有《赠崔司户文昆季》、《赠汪伦》诸诗。

  在宣城的创作中,李白经常提到谢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游敬亭寄崔侍御》)谢脁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在任一年有余,留诗近四十首,成为李白怀念的对象,其《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日傍晚,在北楼登临俯视,晴空之下山水环抱的宣城,宛如画图。中间四句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末二句怀念谢公,给如画的江城布上古今相接的人文色彩,更显意境悠远。《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与《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作于同一地点,而风格迥然不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开头两个分别长达十一字的长句,显示怀才不遇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不可遏止的情感状态。照说下面的忧愤之情会进一步强烈地喷涌出来,但李白心胸开朗,豪迈旷逸,空阔之景既能引发他的烦忧,同时又能帮助他排解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面对着壮阔明净的万里秋空,又获得一种心与境相契、精神为之一爽的感觉。于是激发起自信,想到自己和李云堪与建安诸子和谢脁相比的才华。最后归结到要摆脱尘世,遨游五湖。两诗都提到谢脁,而同一谢脁楼,对于李白,所助发的诗兴是如此不同。

【李白与皖南】相关文章:

李白与杨玉环10-27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07-21

与李白神游想象作文06-25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03-01

李白与生命读后感01-05

李白与汪伦哲理故事07-22

与李白相识初中作文09-15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07-22

李白与杜甫是哪个朝代11-03

李白与孟浩然的诗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