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秦岭的浪漫神游

时间:2024-11-22 07:09:28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仙李白秦岭的浪漫神游

  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剑阁赋》中看到剑阁周围山川地理与太白山极其相似。有故乡山水在胸中,加之有太白山的亲身游历,即使没有穿越过秦岭蜀道的李白,凭着天马行空的浪漫想像,诗人也能把秦岭山水描绘得多姿多彩、雄伟壮丽。

诗仙李白秦岭的浪漫神游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仙李白足迹遍及华夏名山大川。他在许多山水中都留下了不少的精美的诗篇,秦岭自然也是李白讴歌的对象。

  李白的成名也与秦岭有关,一举让他成为天下名士的诗作正是他写秦岭通往蜀地险恶道路的《蜀道难》。据唐代孟綮的《本事诗・高逸》其三记载,初入长安的李白在紫极宫大酒楼见到当时担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拿出《蜀道难》一诗请贺老先生指教。贺知章还未读完全诗,就赞叹不已,称李白为“谪仙”。老诗人是位性情中人,人称“四明狂客”,当即要请这位年轻的诗人喝酒,恰好身上未带银子,随即解下身上所佩带的金龟命人拿去换酒,与李白推杯换盏,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来李白自己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后来李白每每想起此事,还禁不住泪流沾巾。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蜀道难》是震动京师文坛的成名作。

  关于《蜀道难》一诗的写作缘由及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大致有六说:

  其一,谓忧杜甫、房珀而作。

  《新唐书・严武传》曰:“武在蜀放肆……珀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为《蜀道难》者,乃为房与杜危之也。”在此以前,唐代李绰《尚书故实》、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已有此说。《新唐书・韦皋传》、宋代杨遂《李太白故宅记》、宋代钱易《南部新书》等均持此说,认为李白作《蜀道难》是为老朋友房、杜甫的前途和性命担忧,奉劝他们“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虽然这一说法产生较早,记载的典籍也比较权威,但这一说法是最不靠谱的。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在天宝初年,而房�贬蜀和杜甫入蜀都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之后。汲古阁本殷瑶的《河岳英灵集》中选有李白《蜀道难》一诗。殷瑶在诗集的序言中云:“此集起甲寅,终癸巳。”按甲寅为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癸巳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如果殷瑶的说法是严密准确的,则《蜀道难》绝不可能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再说杜甫逃荒入川时,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磷幕府被判长流夜郎途中,被羁押的李白恐怕也无从得知杜甫的消息。

  其二,谓讽章仇兼琼作。

  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洪驹父诗话》云:“尝见李集一本于《蜀道难》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考其年月近之矣。”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四、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六、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十《寄题杜二锦江野亭》(此系严武诗)注及北宋诗人黄庭坚等均持此说。章仇兼琼开元末为益州长史、剑南防御使,李白作《蜀道难》是担心他会拥兵自重、搞地方割据,忧心忡忡,作诗讽之,诗中有“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一些学者认为,开元末年天宝初年天下太平,地方军阀还不敢对抗中央,章仇兼琼也还未显示出割据四川之意。天宝五年五月之后章仇兼琼调离蜀中到中央任户部尚书。李白的这首《蜀道难》也不可能专为讽章仇兼琼而作。

  其三,谓乃“太白初闻禄山乱华,天子幸蜀时作也。”

  元代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中说;“太白深知幸蜀之非计,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诗以达意也。”萧士赞是这一说法的始作俑者。此后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五、清人陈沆《诗比兴笺》,清代御选的《唐宋诗醇》等均持此说。他们认为诗中的“问君西游何时还”之句中的“君”乃指唐玄宗李隆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谓蜀地不可久留,劝唐玄宗早日离蜀还京。唐明皇逃离长安奔向成都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潼关失守之后。前面已谈到殷瑶所辑的《河岳英灵集》中已收此诗,这首诗也不会是为“天子幸蜀时作”。

  其四,认为《蜀道难》是李白以乐府旧题写新词,言蜀中山川之险,别无寓意。

  明代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欲为《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逼近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时一人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亦持此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我们可以看到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相和歌瑟调曲中有《蜀道难》题,在李白之前,已有梁简文帝、陈朝的阴铿、唐代的张文琮等人的题为《蜀道难》的诗作,不过都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好。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胸襟开拓,气概豪迈,特别喜爱描写雄伟壮丽的江山。所以他用《蜀道难》古题写蜀中山水之险峻也是很自然的事。胡震亨、顾炎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其五,谓此诗“寄寓着功业难成之意”。

  主张这种说法的是今人郁贤皓和安旗,他们认为《蜀道难》寓意由讽喻别人转为写自己之仕途。“诗言志”,李白以此诗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感受,也是合乎情理的。

  其六,谓此诗系送友人入蜀之作。

  首倡此说者为当代学者范宁,他认为此诗与李白另一首《送友人入蜀》诗和《剑阁赋》,“题材的选择和这里有很多相似之处”,詹镆先生则确认李白所送友人为王炎。麦朝枢、梁超然等人亦赞成此说。

  笔者以为送友人入蜀之作最符合《蜀道难》一诗的本义。李白所送的这位友人是王炎。据清代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所引《一统志》曰:“王炎,宣城人,与李白为友,尝入蜀。及死,白诗挽之。”李白挽王炎的诗是《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这三首诗应该是李白五十四岁时所作。王琦的《李白年谱》说:“天宝十三载,太白游广陵,与魏万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与万相别,复往来宣城诸处。”溧水恰在金陵通往宣城的道路中。王炎与李白的关系非常密切,王炎去世李白非常伤心,诗人在《哭王炎》其二中夸赞王炎是一代非凡的人才,说:“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对王炎的英年早逝,李白伤心不已,李白来到王炎的故乡凭吊王炎时,王炎已去世多年,“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王炎的辞世,使李白失去了一位挚友,不知再与何人谈诗论剑,诗人感慨道:“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了刘向《新序》中记载的吴国公子季札以自己的宝剑挂在已故的徐国国君之墓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哀思。诗中也写出了诗人的极度悲哀“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似乎诗人一生的泪水都为王炎洒尽,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李白初到长安任时,朋友王炎要到李白的故乡蜀中游历,李白为这位挚友写了这首《蜀道难》及《送友人入蜀》、《剑阁赋》等诗文。众所周知,从长安到蜀地要翻越绵延千里、高耸险峻的秦岭。

  《蜀道难》一诗开头就向王炎描述了蜀道之艰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古蜀国第一代君主蚕丛建国之后以及后来的君主鱼凫统治之时,在漫长的历史中,蜀地与秦地从未有过人员物质交往。李白在诗中夸张地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地自古以来之所以与秦地缺少沟通,没有人员物质往来,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生好为名山游的李白在长安期间曾登过太白山,并写了《登太白峰》一诗,李白看到太白山的高耸可以与自己故乡的峨眉山相伯仲,诗人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叙述了蜀地与秦地交往的历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个故事说:秦惠文王了解到蜀王好色的毛病,在秦国选了五位美眉送给蜀王。蜀王乐得屁颠屁颠,连忙派五丁力士前去迎娶。返回蜀国时,遇一大蛇钻人山洞,五丁力士拽住蛇尾想把它拽出山洞,结果山被拽塌,五丁力士及五位秦女都被大山压死。今陕西省宁强县境内108国道上有五丁关,就是传说中的五丁开道之地,其地山势巍峨险峻,道路蜿蜒曲折。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秦岭主峰太白峰山势高峻、水流险恶和道路艰难的情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太白山之高,连为太阳神驾车的羲和走到这过不去也要回车,其山上有羲和回车的标记。山下激流汹涌澎湃九曲回环。“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后面的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也是写秦岭的山高与水险。诗人告诉朋友王炎秦岭高处连黄鹤也飞不过去,其道路之险连善攀援的猿猴经过此处也发愁。秦岭中的水流奔腾湍急、汹入涌咆哮,冲击着山崖巨石,其声震撼山谷。为了进一步说明通往蜀地的道路艰险,诗人又以青泥岭为例,“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秦岭深处,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青泥岭在古代由关中进入蜀地的故道上,李白自己并没有亲身走过这条道,但学识渊博的李白是知道故道上的青泥岭的险恶的。由于《蜀道难》一诗中出现过“青泥岭”,甘肃陇南和陕西汉中的一些学者因为对故乡的热爱,喜欢牵强地说李白到过青泥岭,这是不可信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在高高的秦岭上,举手就可触摸到天上代表蜀地分野的参宿和代表秦地分野的井宿,让人不能不赞叹秦岭的高峻。诗人在《登太白峰》一诗中也用同样夸张的手法说太白峰之高“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想到蜀道峥嵘岐峋,诗人不禁为西行的王炎担忧,问朋友何时结束向蜀地的游历回到长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似乎想到朋友孤独地旅行在秦岭深山中的状况,夜晚歇息时,山林中月色惨白,悲鸟哀鸣,杜鹃啼血,阴森恐怖。在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免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想到即将行走在蜀道中的朋友王炎,诗人由衷地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诗人对四川周边的状况是十分了解的,其北部是党项人和氐人聚居的地区,西部是吐蕃人的领地,南部是西南夷杂居的地方。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中央王朝强盛之时,他们比较安定,一旦中原有变,他们也会乘机作乱。诗人担心一旦天下有变,在蜀中的朋友王炎就会身处险境。想到朋友翻越秦岭进入蜀中必经剑门关,诗人吟道:“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年轻时游历蜀中时曾到过剑阁,了解剑阁峥嵘而崔嵬的险峻,知道其军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性。李白也知道古人曾有得剑阁即得蜀中之说。因为千里蜀道险恶无比,李白叮嘱朋友“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因为山中出没的各种野兽“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有如此多的风险,诗人真诚地对王炎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在诗的结尾再次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全诗有三处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既是对诗歌吟咏蜀道主题的强调,又是抒发诗人为朋友担忧之情的一唱三叹。

  我们知道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的是水路长江三峡。其后游历荆、湘、吴、越,娶妻安陆,定居东鲁,应召长安,都没有翻越秦岭。而他为什么能够如临其境地写出秦岭巍峨高峻和蜀道的艰难险恶呢?李白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昌隆县青莲乡位于岷山之阳。岷山山系与秦岭山系山脉相连、水流相通,其山形地貌极为相似,野生物种基本一致,其山水的险恶也相当。剑阁距李白故乡昌隆很近,李白青少年时期漫游蜀中时到过剑阁,他非常熟悉剑阁一带的山川地理,所以他笔下的剑阁的险峻十分真实。所以诗人能描写出剑门关天险峥嵘而崔嵬的特点。诗人的朋友前往蜀中游历,自然也引起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人还写了一篇《剑阁赋》送朋友王炎,赋中写道:“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剑阁赋》中看到剑阁周围山川地理与太白山极其相似。有故乡山水在胸中,加之有太白山的亲身游历,即使没有穿越过秦岭蜀道的李白,凭着天马行空的浪漫想像,诗人也能把秦岭山水描绘得多姿多彩、雄伟壮丽。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就是依照梦境写出了天姥山的神奇险峻的吗?李白的《蜀道难》虽然并非李白的亲身历程的记录,却是他的一次骛极八荒的浪漫神游。

【诗仙李白秦岭的浪漫神游】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09-15

诗仙--李白05-23

关于诗仙李白07-15

诗仙李白的古诗10-23

诗仙李白的烦恼09-04

诗仙李白的死因09-30

诗仙李白的故事05-28

浅谈诗仙李白09-26

感悟诗仙李白11-28

与李白神游想象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