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

时间:2022-10-28 16:11:16 兰亭集序 我要投稿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欢迎阅览。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选入多家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虽为书序,却写得感情真挚,文辞清新优美,识见高远,作为脍炙人口的文章流传至今仍熠熠生辉;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我们在教授这篇美文时,往往对着作为文章的《兰亭集序》来分析它的文辞如何之优美,感情如何之真挚,却忽视了通过解读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集序》,来体会这篇文章在谴词达意方面的妙处。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做一探讨。

  《兰亭集》是当时王羲之等文士名流过修禊日时,与会人士临流嬉戏,饮酒抒怀,乘兴赋诗所结成的集子。而《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当时的乘兴之作。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王羲之神思如涌,挥毫落墨,洋洋洒洒的情景,在那种特定的情景、特定的心境下,作者如有神助,很快即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同时也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鉴赏这幅书法作品,我们会发现上面有多处涂抹修改的痕迹。这些痕迹由于着墨的轻重不同,我们依稀可辨认得出那被盖被删的字迹,如果我们仔细揣摩这些改动的地方,我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崇山二字无疑是后加上去的,只有加上这两个字,才与下文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组成一组整句,节奏和音韵也更加和谐。崇山二字在什么情景下加上去的呢?有书家猜测:既然行文以四字句为主,王羲之不可能写出此地有峻岭,茂林修竹,这样节奏不和谐的句子,而应该是想到用四字句写地貌,那么峻岭崇山还是崇山峻岭呢?联系到后一句茂林修竹,从音韵上看,还是崇山峻岭与茂林修竹对得好,故此,王羲之在写就峻岭二字的当口,在这两个字的前上方跨写上崇山二字。这当然只是一种推断,但上当我们反复品读这几句时,我们的确觉得这两个字加得很是地方。

  诵读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我们会觉得朗朗上口,气韵流动,也不乏对仗所形成的气势。但我们可辨得出,或因寄所托的因字是后来盖上去的,原本是个外字。我们可以想见作者或许要说或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类的话,但这样和前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在句式上失去了齐整之美,在音韵上也失去了和谐之美。右军巧思,以因易外,而将外字用到句尾,便成了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读之,齐整和谐,自然天成。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句中的向之所欣本为于今所欣,为什么更改了两个字呢?从语意上讲,正在喜欢着的已经变为陈迹是矛盾的;从情感上讲,既然世间的一切如此虚无,似乎他们这些畅叙幽情的诗作也没有结集的必要了,但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作者神思灵动,盖于今为向之,表情达意,便可谓妙在其中了。

  在序文即将结束补记诗文结集经过之际,作者发出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感慨。此处涂抹删改得最为明显,悲夫是由大可悲也删改而成,笔者以为此处删改最为精彩。大可悲也是个判断,虽有悲于其中,但感情色彩不浓,悲得不那么深重,让人感觉不多么到,而悲夫就不同了,这是个感叹句,虽独一个悲字,却感情色彩极强,让人感到沉重,悲从中来。这真是神来之笔。

  除了上述几处之外,还有象岂不痛哉的痛字,每揽昔人兴感之由的每字,有感于斯文的文字等都有涂改的痕迹,原用字难以分辨,笔者不敢妄言。有人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喝醉酒后,挥洒而成,有人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无论怎样,这是一份草稿无疑。正因为是草稿,王羲之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下,随兴所至,挥洒草成,正好让我们看到了这篇美文的本真面貌。所以我们给学生讲授此文时,结合教材所附书法作品插图,对删改之处做一下推敲,是应该的、必要的。这样或许学生在品味《兰亭集序》谴词达意的妙处时收获更大些。需要说明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早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诸摹本中以唐朝冯承素所摹最为逼真,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面貌。

  拓展:《兰亭集序》译文及注释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相关文章:

从涂改过的《兰亭集序》看“文”中谴词之妙11-09

看兰亭集序中谴词之妙11-09

《木兰辞》中的几处注释商榷09-18

《答谢中书书》写景之妙11-17

评《兰亭集序》的涂改10-28

兰亭集序中的一词多义11-29

兰亭集序为什么有涂改08-23

兰亭集序中的之11-29

兰亭集序中的成语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