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的课文内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课件,课件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课件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塞腰鼓》的课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塞腰鼓》原文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创作背景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代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然而,这种彰显激情和力量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陕北的乡间,腰鼓成为一种娱乐形式,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进一步说,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散文家刘成章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而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在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为之怦然心动,为之欢欣鼓舞。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他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鉴赏
这是一篇视野开阔、气氛热烈的文章,黄土高原上,南风猎猎,黄沙滚滚,野旷天低,跳动着生命和热烈,非切身理解而不能有如此深刻体验。
这篇文章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男子汉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冲破思想束缚阻碍的愿望,突出地表现了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安塞腰鼓》篇幅不长,却足以让人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文章突出地描写了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安塞腰鼓,热情地歌颂了安塞腰鼓所显示的激昂勃发的生命的律动之美,作者以飞扬的词采,让读者真切地领略了生命与力量的壮美。让读者感悟到黄土高原上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粗犷、强悍、奔放、洒脱、气冲云天的气概,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心的。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撷取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灵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炽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上,有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全文共三十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同时,此文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的撞击让读文章的人透不过气来。所以,文章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人类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运动场上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的刷新,科技领域一项又一项发明创造的诞生,展现了人类生命力与美的无穷魅力。……表明人类生命具有藐视一切的气魄,生命力量和智慧的扩展是无限的。”尽管如此,人们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命力的感悟往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乃至生命的被践踏。经历了生命的炼狱和生活的煎熬的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生活之后,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追问:“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的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生命》)文章作者把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的精灵——“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水乡江南,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之所以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少了些世故。皇天后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安塞腰鼓》,它显示了一篇优秀散文特殊的生命力量。
后世影响
《安塞腰鼓》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等。
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延安人。生于1937年,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黄土情》《纤丽的阳光》《羊想云彩》《刘成章散文选》等。
【《安塞腰鼓》的课文内容】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课文06-22
赞美安塞腰鼓的古诗09-12
安塞腰鼓课文原文06-04
安塞腰鼓阅读答案08-20
《安塞腰鼓》阅读练习及答案06-11
安塞腰鼓课文主要内容06-28
关于描写和赞美安塞腰鼓的诗句10-02
现代文阅读《安塞腰鼓》题目及答案07-21
夜色课文内容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