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原文阅读

时间:2022-04-18 15:26:12 季羡林 我要投稿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原文阅读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原文阅读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009年7月11日11时10分,季羡林逝世,享年98岁。

  相关知识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原文阅读】相关文章: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09-01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课文12-17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散文07-22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10-29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赏析10-28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赏析02-23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经典散文11-13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读后感4篇11-12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中译英佳作赏析10-29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读后感范文3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