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
引言:《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红楼梦》其中精彩的片段有很多,下面是小编分享经典片段《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黛玉葬花”源于一个偶然事件:林妹妹无意中吃了晴雯的“闭门羹”——
第二十六回:芒种节前夕,黛玉来到怡红院,见门已关了,便上前叩门。谁知晴雯方才与碧痕拌了嘴,正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串门(就在黛玉到来之前十几分钟),便把气移到宝钗身上,偷着跑到院子里发牢骚:“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叩门,晴雯越发来气,也不问来者是谁,没好气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
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性情,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这丫头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道:“是我,还不开门么?”
晴雯偏偏又没听清:“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气愣在门外。一番思忖:“虽说舅舅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居。若是认真怄气,也觉得没趣”。不免又滚下泪来。真是回去也不是,站着也不是,正尴尬着,又听得里面传来一阵宝玉与宝钗笑语之声,于是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得伤悲,也顾不得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她这一哭,附近树上的宿鸟栖鸦,俱“扑棱棱”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正是: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传说中的四大美人,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羞月”,玉环“闭花”,各占一项。而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以一当四,力压群芳,“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因夜间失寝,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姐妹都在园中做饯花会,恐人笑她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院中,只见宝玉进门陪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告了我没有?叫我悬了一夜的心”。黛玉根本不理他,回头吩咐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把帘子放下来,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宝玉见她这样,还以为是因为昨日晌午和紫鹃开玩笑,“若与你多情小姐共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惹她生气的事,哪里知道昨晚那件公案?还打躬作揖的。黛玉正眼儿也不看他,径直出了潇湘馆院门。宝玉心中纳闷:“看光景不像为昨儿晌午的事,莫非昨日回来晚了没去见她?别的并没有冲撞她的地方啊”。一边想,一边随后跟了出来。
路上,宝玉遇着探春、宝钗。说话间他因不见了黛玉,便知她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她的气消一消再去赔不是也罢”。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落了一地,遂叹道:“这是她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她”。然后,便把那落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埋香冢(地名很不吉利,暗寓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煞住脚步,听她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是红楼诗词中的杰作。这种诗文结合的写法在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亦不少见,但结合如此紧密而非堆砌之作却是前无古人。如果没有《葬花吟》和《芙蓉女儿诔》,黛玉与晴雯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原来是黛玉,一边低吟,一边哽咽。只因昨夜“闭门羹”一事,她错疑在宝玉身上。今日又巧遇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名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遂将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吟了这段“葬花辞”。
宝玉听了,先是点头赞叹;待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不觉恸倒在山坡上,怀中兜的花瓣撒了一地,泪流满面,肝肠寸断。
伤春悲秋,是封建时代的妙龄少女(尤其是贵族小姐)常有的情怀。
大观园里女子虽多,可有谁能为凋零的花儿偷洒泪珠,将落地的花瓣黯然掩埋?雍容淡定的宝钗不会,潇洒豪爽的湘云也不会,睿智敏锐的探春更不会。不识字的凤姐没有这个雅兴,孀居的李纨早已心如止水。至于鸳鸯、袭人、晴雯、紫鹃等一干丫鬟,虽然一个个也貌美如花,但与“葬花”丝毫不搭。
夜探西厢的崔莺莺,“先上船后补票”,大约来不及将落花埋葬。牡丹亭旁,为梦见一个俊俏的男人而死去活来的杜丽娘,八成也顾不上。终日里为曹子建安危担忧的甄宓,缕缕情丝不会如此的缠绵。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内心亦没有这么柔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或为了承担本不该由她们来承担的“政治任务”,或忙于梳妆美容取悦龙颜,仿佛只会赏花拜月。即便偶尔想试一试,估计也吟不出类似“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绝美的诗句来。当代几位著名的女诗人,譬如舒婷、翟永明、伊蕾等,纵然一个个兰心蕙质,年轻时候也曾柔肠百转有过那么一份小小的浪漫情怀,也不敢东施效颦贸然去涉这个险。倘若真的扛着花锄,腰里掖着锦囊(布口袋),外加拎着笤帚簸箕出门,即使自己不觉得走火入魔,路人也会感到诧异:莫非这女人受了啥刺激,被老公甩了还是男友“劈腿”了,神神叨叨的,难道赴南汇种植无公害水果蔬菜?抑或去义务劳动扫一回前门大街?
“金陵十二钗”中,唯有林黛玉是个天外飞仙。她空灵飘逸,脱俗超凡,飘飘洒洒,漫步云端。同时又接地气,傲世清高,孤芳自赏,有点小心眼、小任性、小叛逆。她纯真善良,无一丝的做作。似乎就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及。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纯写意的中国画,讲究的是骨子里的神韵与意蕴,只能品味而无法言传。
通过“葬花”,曹雪芹让他心中的女神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内心的积郁和感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潇湘妃子“葬花”势在必行,心境使然,环境使然,个性使然,更是气质使然。或早或晚,绝非偶然。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孤傲清高的林妹妹永远不会媚俗,与“污淖”同流。她永远做真诚的自己,至死方休。“葬花吟”,亦是林黛玉的墓志铭。
“葬花”,只能诞生在《红楼梦》里,由“倾国倾城”且“弱不禁风”的黛玉来完成。倘若,没了“葬花”,没了后面的“焚稿”,林妹妹还是林妹妹吗?《红楼梦》大概也不成为《红楼梦》了。林黛玉之所以不同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文学形象,正是因为有了“葬花”,有了“焚稿”这些不朽的精美桥段。
“葬花”,属于林妹妹的独家专利。这样绝美的艺术场景和文学意境根本无法复制,如梦如幻,千年等一回。
佳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曹雪芹用他一杆神来之笔,将林黛玉的凄美写到极致,超越时空,化为永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上掉下来”的诗仙林妹妹,至“葬花”时节已雕塑而成,栩栩如生地定格在无数读者的面前,人们为之伤感,为之陶醉;掩卷之余,喟然长叹,耿耿不能忘怀。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相关文章: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03-25
红楼梦《黛玉葬花》中学生读书笔记05-09
林黛玉葬花辞诗词鉴赏08-21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01-06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04-13
红楼梦黛玉诗词08-19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10-21
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有感800字04-16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解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