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大概还有万语千言要说……”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入世者的悲哀和出世者的无奈。由此观之《红楼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一部完整的悲剧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 规模宏大的悲剧框架。
《红楼梦》这部作品仿佛一座摩天大楼,高大严谨,丝丝入扣。作者用前五回的序幕奠定了整部书的悲剧基调,营造了全书的悲剧氛围,它预示了这样一个轨迹家庭——社会——人,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将走上毁灭和消亡。第六回起,作者便层层展开,步步推进,让悲剧的种子,萌发,生长,看似一幅繁华景象,实质危机四伏“山雨欲来风满楼(4)”。第十六至三十九回,悲剧事件频频发生已露出那下世的光景。直至八十回之后总爆发,在没有歌舞升平,只有险象环生,树倒猢狲散,达到了悲剧的顶峰。正像书中所说“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5)”
在这恢宏的悲剧框架中更隐藏着众多人物的悲剧命运。首先是主人公贾宝玉,他的悲剧是第一位的。多少年来人们对此分析得最多,也最深入,成果也最大,可以说,贾宝玉的悲剧蕴含了品质最高的思想矿脏,可谓千个悲剧第一人。其次便是作者饱含深情,浓墨重彩表现的金陵十二钗,他们性格鲜明,个性各异却无一例外的归入“薄命司”,“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具有叛逆思想的林黛玉无需多说,纵使堪称封建妇德楷模的薛宝钗也难得善终。已走向封建社会至尊至贵的贾元春何尝有一日欢悦,炙手可热的管家王熙凤到头来却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即使“无暇白玉”的妙玉依旧“风尘肮脏违心愿(6)”。总之在《红楼梦》中,绝大部分有名有姓的人物,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莫不走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毁灭和死亡,他们的生命之曲无论是怎样的音符,无疑不是悲哀的旋律。
二, 自觉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种悲剧意识主要体现为作者悲剧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作者对悲剧人生有着痛切地感受和透彻的了悟,从而凝结出令人心酸的人生箴言,这便是第一回的“好了歌”。人的一生主要围绕金钱,功名,妻室,儿女拼搏奋斗的。但人们为此拼搏一生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1)”不过绝大部分人却是蒙昧的,麻木不仁的,他们上演着悲剧又不明就里,所以作者之将这种悲剧人生观赋予两个人,那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她的诗词,无疑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而贾宝玉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可谓贾府之中第一安富尊贵的人。岂料他“富贵不知乐业,无故寻愁觅恨”(2),内心充满着不尽的烦恼,忧愤,焦虑与无奈。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观念不融于当时社会,他除林黛玉这个同盟者外再无其他外援,因而毁灭已是看得到的结局。
从人生观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扩而广之,深化出悲剧的世界观。书中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句话“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3)”前面几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便进入了佛性的自由王国,最后两句说,追求佛理的天国这一过程也是空的,一切皆空方是大彻大悟。最后贾宝玉遁入空门便是这种悲剧世界观最好的诠释。或者现实中作者看到社会上的丑恶太多了吧。他被这一切包围压迫着,美好的东西被摧残,被毁灭致使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因而产生了虚无厌世的悲剧思想,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悲剧的世界观,才创作出这样一部真正的悲剧。
三, 包罗万象的悲剧冲突。
主人公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腐朽思想的冲突无疑是一条主线,他藐视皇权,否定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倡导自由平等,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的先驱。他对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面对强大的压力,必然失败的命运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阵地,勇敢的对抗着冰时刻准备为之献身。然而在当时的年代,面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他的抗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悲剧的结局是注定的。除贾宝玉外,还有很多社会中下层的人,他们善良友爱,渴望自由与爱情,但由于家庭及种种社会因素被侮辱,被践踏,被伤害,甚至被逼上绝路。如水月庵的智能儿,她勇敢的与秦钟相爱,甚至私逃进城来找秦钟,最后却被无情的逐出。
封建旧势力的代表们的日子也不想我们想象中的好过。“薛宝钗具有艳冠群芳的容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也有一流的艺术才能和封建思想道德(7)”。然而越是如此,他的人生路途越显得可悲之至。他得到了贾宝玉的婚姻,直落得独受空房,他以温柔贤惠博得了众人的好感,却成为协助顽固势力扼杀新思想的帮凶。她天生丽质最后以凄苦为伴,让人深感惋惜。在这种封建守旧的社会中,她以一位适时的人,生活在社会阶级的冲突,大家思想性格的矛盾中落的悲剧下场。
四, 出神入化的悲剧美感。
曹雪芹先生不仅写出了悲剧之悲,更写出了悲剧之美。林黛玉是书中重要悲剧人物之一,而她便是被愚昧的结合体。且看她的容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8)”她多愁,多病,多泪。“黛玉葬花”令多少人寝食难安,如痴如醉。“伤心一首葬花词,似梦成真自不知(9)”委婉动人,荡气回肠的词章,不仅淋漓酣畅的抒发出她无限哀伤的情怀,更是她一生不幸的写照,其景其情,可谓将悲与美推到了极致。
晴雯是《红楼梦》中有始有终的重要人物,她的一生也是悲与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听信谗言召见晴雯时“病西施”的形态和她从容应对以及遭受侮辱后的悲愤情状;临终前宝玉探望她时她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送与宝玉的情景,令人同情,令人喝彩,令人愤慨。那动人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人们心灵深处,永远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样的情节在《红楼梦》中不胜枚举,正是这种美,成为《红楼梦》的最大亮点,是《红楼梦》成功的秘诀。
《红楼梦》是一部万代传承而不朽的文学作品,其中每一个角色的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悲剧色彩,综观古今中外,象《红楼梦》这样把悲剧的氛围营造的如此之浓厚者,也是非常少见的。正如王国维所说:“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
杂谈红楼梦
秦可卿是个美人,即便放到今天,她依然男人心目中的尤物,说不定更是某个达官贵人之藏娇亦未可知。我自读过此书,亦恋过此女,只可惜梦一场。
《石头记》中迷一样的.人物,实则只有一个——秦可卿,也是此书问世以来,多少人都在猜测的一个人。而对她点评留下记载的文章亦不下千篇,且千篇之几乎一律——秦可卿这女人是个水性杨花,是风情万种,是和贾珍、和贾宝玉有性关系的,如此不一而足。但书本上没有一处真真切切描写这样的内容,只能靠每个读者去理解。
不过,话说回来,秦可卿和公爹贾珍有那么一腿,倒是有人证的,“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里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可是焦大酒后吐真言。可要把“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放在贾宝玉和秦可卿身上,就错了,因为他们是叔侄关系,就如王熙凤和贾蓉。
而此时贾宝玉才十三岁呀,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一样,是要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就是女子有初潮,男子首次梦遗。贾宝玉首次梦遗之前,确定不可能和秦可卿有半点不轨之事的,当然更别提和其他女子了。而贾宝玉第一次梦遗恰恰就是在秦可卿的房中发生的,而且还是给花袭人发现的呢。警幻教授的云雨之事,实则就是贾宝玉首次梦遗,相信大多数男人首次梦遗时的梦里都这样发生过同样美妙的剧情,我不讳言自己梦里就是这样发生过的。
秦可卿虽说和公爹有那么点不堪,可是我还得说秦可卿人本不错。为什么呢?这女人确是那个年代能够获得公婆认可的,肯定是那个年代的好媳妇,“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由她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作为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如此喜欢她,谁又能说这女人不好呢?尤其是“行事又温柔和平”,这就是放在今天,也一定是贤妻良母,只不过她遇上了虎狼公爹。尤氏评媳妇则“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尤氏这样的女人能嫁给贾珍,应该说是很俊美的,从尤二姐的容貌能想象得尤氏是比较俊美的,可在智商方面也应该说是无用的女人,但是她对儿媳妇的评价,至少是从中国的“三从四德”来点评的,而媳妇和她丈夫的事,应该说她不知道,可面上的事,却看得很清楚,秦氏做得还真不错。
为什么现代好事者非得围着秦可卿那一点点的事进行渲染放大呢?我们不得不就秦氏为人和好事者的心理解释一下。秦可卿这女人按现代说法,她就是一自认为聪明绝顶之人,实则是一傻大姐。首先她在贾府里也算正牌夫人,可以说有头有脸,而贾珍是什么人,她的公爹,一个玩弄女人感情的混混。这俩人搞到一起,无事则罢,有事这一辈子都得完蛋。而秦氏想要拒绝这个混混公爹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男女是“授受不亲的”,连面都不易接触的,所以还是秦氏有半推半就的心理。而且在男女事上,秦氏肯定是想跨出那条红线的,只是在那个深宅大院里,接触一个男人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不去评秦氏在男女事上的认识和选择对与错,但是她在找贾珍这男人肯定是错的,也许只是她在错误的地点碰上错误的男人,使得她成为问世以来给所有好事男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而好事者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是一群在女人眼中的“有贼心没贼船胆”的男人。这些人整天想女人都想出病了,会写点东西就在笔下胡说一通,没有的事偏在笔下生出一堆。只在翻一翻时下的书籍和网络,凭空捏造的故事一堆一堆的。不会动笔的呢,就和朋友闲聊之胡吹海侃。《红楼梦》没看透,甚至连贾宝玉第一次梦遗的事没发生时,怎就猜想秦氏和宝玉之间有性关系呢?而宝玉梦中说出的话不过是因为他在作者笔下是块不凡的顽石,“日有所想,夜有所梦”罢了。而且秦氏真和宝玉有点什么,她断然不留宝玉在房中休息的,因为心中有鬼,也是肯定不敢那样大方让宝玉去她房中休息的。
秦可卿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还真是找不到让周围人不满意的品行,也许知道的人不敢说出来,唯有焦大那个醉鬼酒后吐了真言,也只能说焦大不懂政治艺术。因为现在的官场上,同事之间基本都是你混我混大家混,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在法庭上作证人,不,叫污点证人。君不见否?好多贪官都是在走上法庭了,就有很多平时称兄道弟的同僚下属站出来义正词严地检举揭发。
所以说象焦大这样的人虽有大功,但别想升官,一个字——傻!而秦可卿呢?也傻!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相关文章:
温庭筠词中的爱情悲剧08-28
含笑的悲剧——读《红楼梦》有感09-07
形容悲剧爱情诗句12-15
李贺诗歌中悲剧意识的成因09-06
陆游与唐婉的悲剧爱情11-15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11-01
柳永的悲剧人生09-13
名著红楼梦的爱情诗句07-05
余光中的爱情10-06
诗经中的唯美爱情名句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