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

时间:2024-10-08 02:03:46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

  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

  杜鹃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魄等。《华阳国志·蜀志》载: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子规鸟鸣,蜀人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也许因此,人们总是把杜鹃声与悲伤、思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来未抵人间离别。词人用杜鹃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伤感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声声,仿佛呼叫着不如归去,然而,迁客却仍要远行,这是令人何等的伤情?作者正是借子规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愁心。表达了对友人受贬的无限同情。

  燕 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而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 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望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秦观《减字木兰花》: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鹧鸪 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黄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马何处,烟草凄迷,鹧鸪啼。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的叫声,也是少妇的心声。鹧鸪啼,含蓄地表达了情系郎君,翘首盼郎归的心情。

  乌鸦 乌鸦全身黑色,人们对它常有厌恶之感,常用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飞集在敌人庙里的乌鸦争食剩余祭品,祭鼓频敲。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收复中原的不满。

  蝉 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秋日来临也是蝉的末日将到,鸣声也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以蝉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圄的忧伤心情。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秋蝉叫声凄切,不仅点明了节令,而且渲染了离别的气氛。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声牵动离人心。

  猿 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它的啼叫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猿声之哀,衬托出了悲秋作客、失意潦倒的困境。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了悲苦的气氛,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黄鹂 黄鹂声脆,易使人喜。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古诗歌中的“猴”意象介绍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的动物。它实际上是一个泛称,古人习惯将猿猴并称,甚至连猩猩也归于猴类。猿猴属动物学上的灵长目,和人的亲缘关系近。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

  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写猿啼的诗并不少见。如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诗句“风急天高猿怒号,渚清沙白鸟飞回”。《宣室志》中说,猿“极得吟啸。人好为诗者,多称其善吟啸”。事实上,一如上述两例,诗人往往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如张说《岳州别子均》中云“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又如李商隐《即日》中“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而这一现象又源于古人在猿猴吟啸特征基础上通过联想、想像创作出的许许多多悱恻动人的传说。这类传说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人猴婚媾说:人、猴因某种机缘婚媾,日久生情,终又不得不分开,因而生出诸般悲怆来。如《传奇》中记:秀才孙恪和袁氏结成美满婚姻,后袁氏恋旧林化作老猿离去。在化作老猿之前袁氏还留诗一首:“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袁氏带着怅恨无奈化猿而去,颇为动人。二是猿猴母子分离说。干宝《搜神记》载:

  “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后自逐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衷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即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三是恋主说。《王氏见闻》载:王裕养一顽猴,唤作野宾。野宾颇通人性,喊之皆应,却又顽劣异常,终被作上标记放归山林。两年后,王途经汉江之滨,野宾离开群猴来到马前。王喊之“野宾”,猿皆应答,终哀叫数声而去。王于是作诗云:“嶓冢祠边汉水滨,此猿连壁下嶙峋。渐来仔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粮身。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年旧主人。”

  借猿猴食性写愁苦生活,抒悲苦之情。猿猴喜栖树上,冬季常以橡粟为食。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中云:“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公元759年,杜甫住在凤凰山下凤凰村,陷入饥寒交迫的穷困之中。天寒日暮时分,年迈的杜甫尾随猴子,拾取它们摘取又遗落在

  借猴轻灵特性写尚武情怀。猿猴善攀援跳跃,古人常将其塑造成出神入化、有非凡本领的人物形象。《吴越春秋》载:“处女(越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女应,即入之。三入,处女因举杖击之。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尽管白猿是用来陪衬越女的,后人还是将白猿写入诗中抒发情志。如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中云:“杀气横千里,军色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借白猿自惭赞宋若思武艺高超。又如李贺《南国、之七》云:“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借和白猿相处抒发弃文从武志向。

  借猿猴为君子所化抒发对忠义之士的赞美之情。《艺术类聚》引《抱朴子》云:“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人们也常引此典故,将猿比作战争中死亡的忠勇之士。如清朱琦《关将军挽歌》中云:“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借猿猴好动特性写人心神安定、杂念全消的心境、禅境。《维摩经 香积佛品》中云:“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服。”人们也就常以猿猴息心喻人平抑心神,消除杂念。如宋道潜《赠贤上人》中“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万境争驰驱”;唐许浑《题杜居士》中“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等。

  借猿猴与人相近特性写对徒有其表的人的讥讽之情。《史记 项羽本记》载:项羽攻占咸阳后,心怀东归之意,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诸!”有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人们常将沐猴而冠比作外絮中的人。苏轼《代书答梁先》中云:“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锦溪》中云:“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看来,古诗中猿猴意象非信手用之,实寄寓了人们多种情怀,读者不能不察。

【古诗歌中的“鸟”意象介绍】相关文章:

徐志摩诗歌中的“飞升”意象09-11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07-23

杜牧诗歌中的水意象09-11

刘长卿诗歌中的“夕阳”意象06-08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07-09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06-14

李白诗歌中的风意象03-28

余光中乡愁诗歌的意象09-11

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07-23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