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蟋蟀鸣鉴赏

时间:2024-11-01 06:00:41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里蟋蟀鸣鉴赏

  又是一年秋日到,又闻秋夜蟋蟀鸣。蟋蟀,又称促织、鸣蛩、土渣等,俗名“蛐蛐”,曾是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

古诗词里蟋蟀鸣鉴赏

  关于蟋蟀的记录,最早始于《诗经》。在《诗经·唐风》中,就有《蟋蟀》篇,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其诗以蟋蟀起兴,感叹岁月飞逝,让人为之动容。《诗经·豳风·七月》则详细叙述了蟋蟀的这一物候特征:“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古人认为养蟋蟀是一种陶冶情趣、怡养性情的有益活动,“听其鸣,可以忘倦;观其斗,可以怡情”,因此古人把养菊与斗蟋蟀二事称为“雅戏”。

  蟋蟀鸣声悦耳,有“田园歌星”之称。人们对蟋蟀最早的兴趣,是听虫鸣。如汉代《古诗十九首》中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唐代杜甫也写过一首《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来相亲。”白居易则说:“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宋人陆游咏道:“万物各有时,蟋蟀以秋鸣”。

  秋风起,蟋蟀鸣。在蟋蟀一声声的轻吟浅唱中,凉风四起,秋意渐浓,闻之令人生悲,常引起古人各种哀思之情。《古诗十九首》之十二:“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在天凉岁暮时节,听着蟋蟀的鸣叫,最易引起对时光飞逝的伤感。贾岛的《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游子深深的离愁别绪。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夜静月明,寒蛩惊梦,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飞壮志难酬的失落、无奈和惆怅都融入了这秋夜蟋蟀的悲吟之中,显得曲折委婉,因此成了千百年来“壮怀蕴藉”的名篇。

  史上玩蟋蟀最有影响者,当属南宋官拜宰相的贾似道、明朝君临天下的宣宗朱瞻基。贾似道弄权祸国之余,专攻雕虫并撰《促织经》成书一部,故世称蟋蟀宰相;朱瞻基坐拥大明江山,却也为王尘之土上一虫芥折腰。蒲松龄《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民间以捉蟋蟀交官差,百姓苦不堪言。吕毖《明朝小史》记:“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自唐代开始,还有人以斗蟋蟀的方式进行豪赌,一掷千金。历朝历代为养蟋蟀斗蟋蟀倾家荡产者有之,投河悬梁自尽者有之,荒废学业玩物丧志者更不计其数。北宋王安石写有《促织》诗:“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苟丝。”统治者沉湎于斗蟋蟀,与百姓的一丝不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贫家的同情、对富家的愤慨,令人黯然神伤,感慨万分。

【古诗词里蟋蟀鸣鉴赏】相关文章:

《竹里馆》古诗词鉴赏08-21

诗经鹿鸣原文鉴赏10-22

经典古诗词的鉴赏09-07

古诗词鉴赏05-15

古诗词鉴赏06-17

古诗词鉴赏10-30

鉴赏古诗词11-22

如何鉴赏古诗词11-01

儿童古诗词鉴赏09-27

《野望》古诗词鉴赏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