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元十八协律·其三》古诗鉴赏

时间:2024-10-03 17:20:41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古诗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古诗鉴赏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作品介绍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1卷。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原文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

  (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作者:唐·韩愈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注释

  ①赠子篇:指柳宗元所作《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文中称道元十八为学“恢博而贯通”。旬日:全诗校“一作兼旬。”

  ②悁悁:忧伤,优闷。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繁体对照

  卷341_11贈別元拾捌協律陸首·其叁韓愈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

  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

  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

  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

  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上《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曾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