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句观沧海

时间:2024-08-29 06:58:40 观沧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赏析诗句观沧海

  篇一:诗词赏析

赏析诗句观沧海

  诗词赏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曹操:字孟德,汉末丞相,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是汉末建安代表诗人。

  2.碣石:山名。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3.澹澹:水波摇荡貌。

  4.竦:同耸。峙:挺立。

  5.星汉:银河。

  【评析】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五月,曹操出兵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 石山,诗中描述登山观海的情境。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鉴赏】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

  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赏析诗句观沧海】相关文章:

《观沧海》赏析05-25

观沧海的赏析07-28

《观沧海》的赏析08-14

赏析《观沧海》09-22

观沧海的赏析初中08-08

《观沧海》诗歌赏析10-25

《观沧海》赏析题08-08

《观沧海》译文及赏析07-06

《观沧海》原文及赏析10-25

观沧海曹操赏析07-14